企业发展 | 从线性到非线性 新经济下企业成长路线之变

作者:刘偲、王胜男、岳渤

企业作为处于时代最前沿、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微观主体,其成长路线既反映了自身发展及其所处产业领域的演进规律,也是洞悉时代最新变化、把握经济最新趋势的绝佳工具。新经济时代,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诸多前沿科技领域诞生了大量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的企业,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出了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非线性成长路线。新经济企业成长路线从线性演变到非线性的内在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生产要素(数据、信息)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改变了企业的获客方式和效率(梅特卡夫定律),缩短了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摩尔定律、颠覆定律),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生产函数;二是企业所处的产业组织关系日益走向生态化,企业间竞争关系由零和(零和博弈)向竞和(非零和博弈)转变,从而改变了企业发展方式(由补短板变为拉长板)。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线性成长路线

工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土地、资本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边际总成本呈“U”型变化(图1)。传统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来自于劳动投入的增加、土地和资本的扩张。然而三大要素的稀缺性使企业只能通过逐步积累的方式获得资源,较差的流动性则使得企业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地点获得资源。因而,在规模经济下,传统企业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报酬递增;越过要素边际产量值等于要素价格的M点后,进入规模不经济,企业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报酬递减。

图1:工业经济下企业的边际总成本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间呈现的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竞争关系。1928年,约翰·冯·诺依曼创立了零和博弈理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企业自身资源的积累建立在获取对手的资源上,企业发展速度更多来源于在博弈中自身的收益,与对方企业的损失。“零和游戏”下企业关系为此消彼长,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工业经济条件下,企业成长路线受到传统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变化规律、规模经济、“零和竞争”的影响,呈现线性成长态势,即“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图2)。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资源流动速度慢,企业的成长基于劳动、土地、资本的逐步积累;边际成本随着规模不经济而逐渐上升;“零和游戏”下市场和资源的获得难度较高。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工业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线性成长路线,即“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只有进入成熟期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才具备引领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实力。

图2:工业经济下企业的线性成长路线图

新经济时代企业非线性成长路线

根据前沿经济学的研究,在新经济时代数据和信息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由劳动、资本、土地等物质性资源向数据、信息等虚拟资源转变,此类生产要素具有零边际成本,非耗损、易使用等特性,不仅能与传统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增加产出效率,还能作为独立生产要素进入到生产、消费等经济环节,促进创新和产出效率。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价值逻辑,企业更多的是挖掘已有的稀缺性资源的新运营方式,将实物成本转化为虚拟成本。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价值的指数型增长,让企业的“零边际成本”成为可能,我们已经开始步入零边际成本(每生产一件额外产品的成本为零)的时代。互联网使得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企业获得超越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上的网络外部性效率。摩尔定律指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与发展规律。信息技术导致关键元器件性能的增长超越了线性约束,企业也随之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当任何领域、专业、技术或产业,得到信息/数据流助力并活用信息/数据时,其性价比的增长就能实现每年翻一番,而且这种规律一旦形成,就不会终结。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即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图3)。所以,在网络的用户数目较小的阶段,网络的价值低于网络成本,而一旦网络用户数超越了临界点,网络价值将会取得爆发性的成长。这一定律揭示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规律,互联网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而呈现出指数增长。

图3:梅特卡夫定律与网络价值临界点

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从“零和博弈”向“非零和博弈(正和博弈)”过渡。VonNeumann与Morgenstem的《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1944)首次提出合作博弈的概念,是指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行动,事先达成一个协议且彼此合作,以一个分配方案来分配合作为团体所带来的总收益,博弈参与者之间不再是“你之得即我之失”的关系。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是,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其蕴涵着的参与博弈才能“双赢”或者“多赢”,这是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新理念。在生态圈内,企业在合作中能产生更多的灵感,发现更多的机会,进而会创造更多价值及获取更多资源,从而实现协同增效、合作共赢。同时,由于资源在生态圈内快速流通并共享,缩短了企业原始积累的时间,帮助企业实现爆发式成长。

图4:新经济时代下企业间竞争关系

图5:新经济企业价值网模型

企业最大限度拉伸自我优势帮助自我在价值生态圈内快速进行资源互换,“互补者”身份加快企业成长速度。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在木桶理论下,企业战略布局更多的是“补短板”。但是,在新经济时代大量实践证明企业的成败不在于是否补短板,而在于如何使最长板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企业在生态环境下提供更多资源获取机会,价值网络内出现“互补者”企业,生态圈内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协同互补进行资源互换。如,X企业拥有的长板优势(Y企业所需资源)可等价换取Y企业的长板资源优势(X企业所需资源),两个企业各自的长板越长,就越能为对方提供更多的可获取资源,合作后产生的合作剩余可使生态圈内的价值快速增长,同时,越是拥有长板的企业就越是拥有对其他企业的吸引力,就越有可能成为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并且也有利于生态圈内企业的整体成长。

新经济时代,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受到新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变化规律、网络经济、“非零和竞争”的影响,呈现非线性成长态势,即“创业-瞪羚-独角兽-龙”(图6)。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环境改变,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边际成本大幅降低,甚至实现零边际成本。同时,企业间“非零和竞争”的竞争关系也加速创新型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与资源互换速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线性成长路径,呈现出跃迁式的非线性成长路线。在海量的创业试错中,绝大多数创业企业未能跨过死亡谷,逐渐消亡;也有的创业企业陷入相对较长的成长停滞期,成为小老头企业;只有一少部分创业企业跨过死亡谷,成为持续高成长的瞪羚企业,其中又有极少数优秀瞪羚企业成为细分行业巨头,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甚至有更为少数的创业企业在跨过死亡谷实现爆发式成长,成为独角兽企业;而独角兽企业中,又有极少数在经过不断发展和壮大后,最终成长为新市场中的巨无霸型龙企业。这种跳跃式、非线性的发展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成长路径的主旋律。

图6:新经济下企业的非线性成长路线图

新经济企业非线性成长的三种跃迁机制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非线性成长路线中,根据成长阶段、跃迁量级的不同,存在三种跃迁机制。一是创业到瞪羚。创业企业要成长为瞪羚,就要勇于试错并敢于面对“死亡谷”,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并抓住发展机会,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发展战略,并懂得如何在竞合环境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最终实现持续高速成长。二是创业/瞪羚到独角兽。创业/瞪羚企业要成长为独角兽,要具有颠覆式特征,能够挑战原有规则、带来行业洗牌,并创造新需求,同时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将边际成本降为零,最终实现爆发式成长。三是独角兽到龙。独角兽要成长为龙企业,就要打造生态圈,成为产业价值网的中心,最终实现引领行业发展。

新经济企业的三种跃迁机制为政府如何支持企业实现非线性成长提供了理论支撑。政府在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提高新经济企业数量与能级的同时,应把握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跃迁成长规律、及其延伸出的不同需求,通过提供与梯度企业相适应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每一梯度相关企业。

本文节选自长城战略咨询企业研究报告总第329期《新经济时代企业非线性成长路线图》(2018年9月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