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第9-10章)课后答案完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回复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即可获取资源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

一、思考题

(2) 收入法: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如果从生产角度看,包括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支付,它构成了产品和劳务的成本。

(3) 部门法:它是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所有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反映出国民收入的来源。

4. 答:(1)国民收入的价格调整:首先确定以某年为基年,以基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 100,再计算出其他各年度对这个不变价格的指数,即价格指数(或平减指数)然后用物价指数比较各个年度的国民收入的实际情况。

参考答案:

一、 思考题

1. 答:《通论》 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 只适用于特殊情况, 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 , 强调《通论》 中的“通” 字。 凯恩斯指出: “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 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 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首先, 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 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 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 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 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 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 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 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 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最后,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

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 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