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四抓”领导方法
一是抓头头。毛主席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深深懂得这一点,他认为,再好的方针,再好的主意,都要通过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去贯彻执行。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就是上通下达、下请上奏的中转站,成为上下沟通的枢纽和关节。一旦枢纽中断或在这个关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中间梗塞”。邓小平选用干部遵循“五有”标准:有党性,听党的话;有朝气,年富力强;有知识,熟悉业务;有胆量,敢字当头;有能力,能办事情。
二是抓方针。就是要抓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指导性的问题,而不是抓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提出“一个中心,两人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要求保持一百年不变,一百年不动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军队建设要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实行战略转变,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从过去的临战状态转向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等等。
三是抓整体。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工程,具有罕见的复杂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对此,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加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方针政策”。他认为,改革既要整体规划,实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各种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又要谨慎稳妥,先试点,后推开,逐次推进,不能一哄而上,齐头并进。
四是抓矛盾。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一贯善于抓住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矛盾对立的内在统一,找到矛盾统一的基点和结合点,进而提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邓小平从来不妥协,强调该斗的就斗,该批的就批,该硬的就硬,该软的就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