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联盟》上线:影视界为何执着“宇宙观”?
前几天,扎克·施奈德导演剪辑版,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正义联盟》正式于HBO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上线。电影的烂番茄新鲜度有75%,豆瓣评分高达8.9。
HBO Max也不出意料地被蜂拥而至的影迷和观众挤到宕机,足以可见DC粉和吃瓜群众的战力。
这对DC粉来说,显然是值得欢呼雀跃一声过年了过年了。
一部四年前的DC电影《正义联盟》剪辑再播能够收获这样的热度和口碑,已经算得上大获成功了。
DC与漫威之争也再次被人们搬到了台面上,津津乐道。
漫威与DC宇宙battle,谁能赢?
2012年漫威的《复仇者联盟》上映,成为全球票房收割机。
这部电影让漫威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世界看到了电影开发的新模式。
漫画中的每一个超级英雄IP,共同组成了漫威宇宙这个超级大IP。
角色共享,世界观共享,这种新奇的电影模式席卷了全球市场,让漫威从濒临破产到浴火重生,人们第一次对电影宇宙有了清晰地概念。
庞大的电影宇宙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多年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老对手DC为了追赶漫威的步伐,急冲冲打造DC电影宇宙,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相较于如日中天的漫威宇宙,DC宇宙的追赶还需不少时日。
纵观漫威宇宙和DC宇宙,不难发现,二者风格差异极大,特征显著。
超级英雄是在二战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创造的,人们亟需强大而有力量的英雄拯救世界抚慰心灵。
因此,超级英雄本就是以神为原型创作,但是又并不完全是神。
在神性与人性的博弈中,漫威宇宙突出的是人性,而DC宇宙更具有神性。
漫威电影宇宙的超级英雄们人的属性明显。就像斯坦李所说的,他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有人的缺点,尽管是拥有超能力的人,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完美。
无论是美国队长,还是钢铁侠、雷神等,漫威英雄都具有复杂的人性和弱点。
而DC宇宙的超级英雄们则笼罩着一层神性的光辉。
超人是美国制造的大众神话,以希腊神话的赫拉克勒斯为原型,勇敢坚毅,担负拯救世界的责任。
神奇女侠戴安娜是宙斯的私生女,具有半人半神的血统。
而海王亚瑟由亚特兰蒂斯女王和凡人生育,从小就显示出超能力,女王认定,他是海洋之王。
两个电影宇宙的画风亦是十分迥异,或者说截然相反。
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们往往处于轻松搞笑的氛围中,他们即使面临重大压力也很乐观积极,不忘插科打诨。
但DC宇宙电影走的是一条与漫威欢乐风、爆米花向电影完全不同的道路,即现实向、深沉向甚至暗黑的道路,完全不像超英爽片的超级英雄电影。
蝙蝠侠和超人的悲情风格如出一辙,神奇女侠与海王的悲剧性稍有弱化,但是角色同样拥有一种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和悲壮。
超级英雄电影表达的总体来说都是英雄成长和拯救世界,但在具体呈现上,漫威宇宙和DC宇宙有着明显不同。
漫威电影宇宙倾向于外化延伸,关注多样化的社会问题。而DC宇宙深入挖掘英雄个体成长和人性本质的主题,富有哲理意味。
钢铁侠系列电影反映的是技术依赖带来的焦虑,美国队长系列有着对政治和国家议题的反思,浩克则是代表特殊群体的超级英雄。
DC宇宙中,“我是谁”的哲学命题反复叩问超人,神奇女侠的故事有关爱与希望,海王也告诉了我们对责任的定义和担当。
不难发现,在文化定位上,漫威电影宇宙倾向于迎合大众口味,多元化的超级英雄满足观众需要,而DC电影宇宙更加迎合精英化的审美取向,具有一定古典主义风格。
这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电影公司在寻求票房和口碑的博弈中做出了不同策略选择罢了。
为何影视界执着塑造“宇宙观”?
电影宇宙并不是单纯的系列电影,而是可以包含多个系列,比如漫威的美国队长系列和钢铁侠系列、雷神系列,他们角色统一,共用世界观,同属于漫威宇宙。
展开电影宇宙,可以使IP价值最大化。
上个世纪漫威由于陷入经济危机,而变卖超级英雄的IP版权。
超级英雄的漫画被改编为电影,票房大卖,漫威作为角色的创造者,却只能够拿到为数不多的版权费和分红。
2009年漫威被迪士尼收购,有了金主爸爸迪士尼强大的财力支持,得以收回以前变卖的角色版权,这才使得漫威电影宇宙的故事能够顺利展开。
漫威电影宇宙的票房成绩也印证了电影宇宙模式的成功。
此外,电影宇宙可以加深对于观众的印象,增加吸引力,形成稳定的粉丝群体。
观众一旦看了其中一部,为了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就会想看电影宇宙的所有电影。甚至养成一种习惯,对此宇宙的电影一部一部的追下去。
正如欧美圈死对头漫威粉和DC粉旷日持久的战争,优质的电影宇宙对粉丝来说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粮基地,进一步加强粉丝粘性。
当然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这类电影的观影准入门槛,如果观众此前从未了解过,那么在观影中可能会错失很多彩蛋。
电影宇宙的模式,容易将演员和角色捆绑。
当观众熟悉了电影宇宙中的某个主演,那么他将更有机会出现在续集电影里,电影公司也不会贸然更换演员。
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钢铁侠饱受好评,唐尼更成为天价片酬的典型。
据说他在《复仇者联盟3》里的片酬就占了影片制作费的三分之一,唐尼对于漫威电影宇宙是定海神针式的存在,这也是漫威给他开出天价支票的原因。
电影宇宙虽然让电影票房具有一定可靠保障,但同时也掩盖了导演个人的才能,出现了许多流水线作品。
导演要想在不破坏整体风格的同时表现漫威还声称,这个价格非常值得。出个人的特色,难度会比一般电影更高。
毕竟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是诺兰,能够将超级英雄电影拍出《黑暗骑士》的水准。
国产电影“宇宙观”,正在崛起?
超级英雄电影是美国当下最为主流的类型电影,无论是文化影响力还是商业价值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漫威和DC两大电影宇宙也在不断创新自己的超级英雄故事,分庭抗礼。
漫威开创的电影宇宙概念促进了漫威构建成熟而完善的电影生产体系。
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加快,封神宇宙、唐探宇宙也正在形成。
如何发掘电影文化资源并将其整合建设成为体系生产这一问题,或许能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漫威宇宙传递的是美式价值观,在国产IP宇宙构建的过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传递我国的价值观与电影世界观,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亦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关注人的作用,重视人性的意义。
电影宇宙的生态性与人本社会相关,在电影文本所构建的“故事世界”中,人文性是电影宇宙生态的核心。
打造中国英雄,发挥英雄的感染效应。
长期以来超级英雄电影都十分卖座,正是因为超级英雄能够产生凝聚效应,人们渴望从超级英雄身上,获得安全感和对美好的向往。
勇于突破传统影视行业的舒适区,大胆布局,打造新模式。
漫威宇宙的形成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野心,我国电影业需要这样深谋远虑的野心家,谋划更长远的事业,而非只顾眼前,赚点快钱热钱。
《唐人街探案》一开始打算做成系列片,第二部才有了打造电影宇宙想法。
全球侦探榜的设计,为《唐探》初步建立了一个共时性的横向结构。
抓住核心优势,不盲目地随波逐流追热点。
电影宇宙的打造在国内并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更加需要我国电影从业者有着改革者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及建设者脚踏实地的耕耘,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宝库。
电影故事面需要足够宽泛,涵盖尽可能多的受众人群,在故事层面上,漫威宇宙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题材和类型。
多样化的故事能够满足不同的观众群体需求。
《雷神2》是古典宫廷戏,《美队2》是政治惊悚动作片,《银河护卫队》则是太空科幻喜剧片,《蚁人》是极客喜剧电影。
电影宇宙的建构过程也是漫威对其文化资源的整合过程,将每一位独立的英雄纳入共享的世界观中,使其创收出更大的文化与商业价值。
期待我国能够早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电影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