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竟被一位乡下老太太敲打:真正的富养,你不懂
作者:川妈
要说今年春节最吸睛的电影,就是贾玲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了。
在《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和妈妈李焕英之间母女情深的故事。
感动之余,我想起了同为相声演员出身,如今的日本喜剧泰斗岛田洋七。
他的本名是德永昭广。儿时,父亲去世,妈妈实在无力抚养,被送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和外婆相依为命八年,直到高中才回到妈妈身边。
在他心中,外婆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因为不管遇到什么事,外婆都能笑着面对,所以他称外婆为“超级阿嬷”。
智慧满满的外婆,用自己的乐观积极告诉昭广:即便生活充满苦难,也要笑着面对。
为了纪念外婆,昭广写过一部回忆录小说——《佐贺的超级阿嬷》,被奉为家庭教育的绝妙教材,多年来深受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后来,这本书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了大荧幕。
毫不夸张地说,昭广和外婆相依为命的8年时光,奠定了他明快温暖的成长基调。
如果没有外婆,日本喜剧史上也许就少了一位泰斗级的人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超级阿嬷,感受下她那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教育智慧吧~
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
因为父亲早逝,母亲独自经营一家小酒馆,分身乏术,无力照顾昭广,所以在昭广八岁时,他被母亲和姨母“骗”上火车,送到了佐贺乡下的外婆家,请外婆帮忙抚养。
一到外婆家,昭广就被眼前这座 “就像从古老传说中冒出来的凄凉至极的破茅屋” 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更出乎意料的是,阿嬷没有对他嘘寒问暖,而是直接把他领到灶台前,教他生火做饭——这是阿嬷给他上的第一堂课。
昭广的乡下生活,就在这样的错愕和手忙脚乱中开始了。
第二天一早,外婆出门上班。可是好奇怪,她身上还绑了一块大磁铁,像个尾巴似的拖在地上。她走到哪儿,磁铁就跟到哪儿。
原来,外婆在用这个方法赚钱——她说:“光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绑着磁铁走,上面就能沾着钉子和废铁,不费什么事就能赚到外快。”
外婆还告诉昭广:“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外婆变废为宝的本领可不只这一样。她还在家门口的小河边架起横杆,拦截上游菜市场不要的畸形的蔬菜水果,有时候还会飘来一些生活物品。
歪歪扭扭的小黄瓜,可以撒上盐巴腌了吃;枯树枝晒一晒可以当柴烧;偶尔捞到的鳌虾,则是“人间美味”。
外婆自豪地称这里是“超级市场”,什么都有,还能免费送货上门。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自由选择,只能凭“市场供应”。
上了小学后,昭广因为穷被同学嘲笑,心里很不是滋味。外婆知道后,对他说:
“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而且啊,我们跟由富变穷的人不一样,你不用担心,要有自信。因为我们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穷人。”
“做有钱人很辛苦,要吃好东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着好衣服走在路上,还要担心摔一跤。光从这一点来看,穷人习惯穿着脏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无所谓。啊,贫穷真好!”
在外婆的感染下,昭广不再为家里的贫穷而感到忧虑和羞愧。
他会主动跑到“超级市场”,为拦到好吃的、好玩的开心不已;也对每天的生活充满期待。
难过的时候,也试着笑一笑吧
其实,外婆家以前以前并不是穷人家。
外婆的娘家,世世代代都是佐贺藩主锅岛家的乳母,地位非常高,相当于半个娘。在外婆出嫁时,藩主还特意赐了嫁妆。
然而二战后,日本农村生活艰辛,丈夫又早早离世,外婆的生活才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为了抚养七个孩子,外婆每天四点钟就要起床去做清洁工。
但是,她从来不抱怨生活。“难过的时候,也试着笑一笑吧。”她这样告诉昭广。
工作苦累,外婆就按照难度递减的次序来完成,先打扫厕所,再清洁走廊……
越干越容易,慢慢就生出了好心情。
昭广弄坏了学校的黑板,外婆也没有发火责备他。只是买了新的赔给学校,并坚持把坏的带回家,当留言板用。
外婆认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发火、埋怨都于事无补,想办法收拾残局,用开朗的态度面对所谓的不幸,一切才会不一样。
就连小偷到家里偷鸡,外婆也没有生气,还咯咯大笑:“这真是个笨小偷啊,竟然偷了只最老的鸡!”
外婆经常说:“别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因为人都是可笑的。”
还会说:“别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激冬天。冬天时要感激夏天。”“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外婆还叮嘱昭广:要带着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你一笑,旁边的人也跟着笑了。没有人会对在艰苦境遇中还笑着努力的人恶语相向。
就这样,外婆用她的笑容哲学,点亮了自己、外孙和街坊邻居的生活,引导大家都学会品尝生活中的甜头,而不是苦涩。
让人察觉不到的体贴,才是真正的体贴
每年学校开运动会那天,都不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学生们必须从家里带饭,昭广的“丰盛菜肴”就是白米饭配梅干和甜麦片。
不可思议的是,每年的这一天,班主任老师都会肚子疼,吃不下饭,只想吃开胃的梅干,然后提出和昭广换便当吃。
老师带的便当真的很丰盛——有虾、有鸡肉、有饭团……每次昭广都大快朵颐,美美地吃一顿。
直到小学六年级,外婆才戳破老师的“诡计”:这是担心直接说出帮你带了便当,令你难堪,而想出来的策略。
进而,外婆告诉昭广:“让人察觉不到的体贴,才是真正的体贴、真正的关切。”
昭广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是如此体贴的。
比如,卖豆腐的大叔。
外婆最喜欢吃豆腐,却买不起。所以总是等着有破碎的豆腐时,再半价买回来。可昭广无意中发现,大叔其实很少有碎豆腐,他总是悄悄把豆腐捏碎,再卖给外婆。
比如,邻居阿婆也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给外婆送吃的。
而外婆呢,也不会自惭形秽。她会在打扫门前时,连带着把邻居门前也打扫干净,过年时还会分一些镜饼给他们。
昭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接受别人的善意,并心存感激。然后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不留痕迹地回报别人。
主持人鲁豫曾说:“接受别人的善意也是一种美德。”
这能帮助我们形成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因为,一点点善意,也能带来一场蝴蝶效应。
成绩不好没关系,人生要看总和力
昭广的体育很好,总能取得5分(5分制)的好成绩,但文化课却很糟糕,只能拿到1分、2分。
但外婆却从来都没有为此生气批评昭广。有一次,昭广实在难为情,就对外婆说:“外婆,对不起。”
没想到,外婆对他说:“不要紧,成绩单上只要不是零分就好。1分、2分,这些加起来就有5分了。人生就是总和力!”
昭广听了外婆的这套理论,还是懵懵懂懂的。
但几年后,当他因为棒球打得好而被保送到著名的广陵高中后,又想起了外婆的这句话,才有所领悟,原来,文化课的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
并且,“总和力”的思想也在昭广今后的人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在昭广为自己的职业棒球手梦想而努力拼搏的时候,却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与梦想擦肩而过。
昭广绝望极了,他哽咽着给外婆打电话诉说自己的遭遇。外婆听完,坚定地说:“昭广,这世上有一万多种工作。”
“胳膊不行了,还有腿,就算不能打棒球了,还可以踢足球。棒球的梦想或许没有实现,再有其他的梦想就可以了,人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
后来,外婆又写信给昭广,告诉他说:“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先工作。只要工作,就可以得到米、大酱、朋友和信任。”
外婆对待人生和梦想的态度,四两拨千斤般地化解了昭广内心的委屈和不甘。
因此,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有勇气、有信心重整旗鼓,最终成为了一代喜剧泰斗。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昭广高中毕业后,遇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女孩。虽然认识时间很短,但彼此欣赏,想要赶快成婚。
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自然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无奈之下,昭广带着女孩私奔了。
他们来到东京,为各自的梦想打拼——这个时候,昭广已经想好了,要当一名相声演员。
但是,初学相声是没有工资的,两个人只能靠女友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相当困窘。
一次,昭广垂头丧气地回到外婆家,为自己的私奔道歉。外婆非常生气,却不是因为他的行为,而是态度。
外婆严肃地说:“人必须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活,不要跟我道歉,昭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
外婆想要告诉昭广,每个人都应当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而且,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经过一番努力,昭广终于如愿当上了相声演员。
可工作刚刚步入正轨,搭档就前后脚走了两个。昭广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萌生了退意。
这时,外婆写信给他,讲了一个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她一直在学校做清洁工,有一天突然发现厕所变干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孩子们觉得,老妈妈每天辛苦地为他们打扫厕所,太不好意思了。于是,在放学回家前,就自己把厕所打扫干净了。
外婆在信中对昭广说:“原来不管做什么,只要长时间坚持,就会碰上好事,你也不要放弃,应该继续说相声。”
后来,昭广作为相声演员在日本家喻户晓,还是会经常念起外婆对他说的这句话。因为,他成功了,他真的碰到了好事。
很多时候,我们惧怕贫穷。害怕没有钱,就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
但果真如此吗?
岛田洋七跟随外婆生活的八年,是他最幸福的时光。他从外婆身上,发现了比“贫富”更重要的东西。
他知道,生活虽苦,也可以苦中作乐地过下去;人心虽杂,也可以接受善意报以感激;前路虽艰,也可以自信乐观地闯一闯。
就算所有梦想都没有实现,拥有梦想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人生,还是要看总和力。
对孩子来说,挣再多钱,物质条件再丰富,也比不上精神的富足。岛田洋七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一位在精神上富养自己的超级阿嬷。
参考资料:
图书《佐贺的超级阿嬷》,南海出版公司,2020.
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嬤》,2006,2007.
川妈说说
虽然,我自认很有能力,能下厨房入厅堂,工作生活一把抓。但我更一直承认,没有我爸妈,我带不大我的儿子和闺女(本来大宝大了,他们终于解放了,二宝又来了)。所以,非常感恩他们的无私付出,有时还很愧疚他们的辛苦。
生活不止一面,请老人帮忙带孩子,当然也有不那么温馨的另一面。曾经,我也挑过他们的理,看不惯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养娃方法,觉得不科学很随意,不懂孩子的心理,管教的太权威强硬......当然,他们也看不惯我,嫌我事、溺爱孩子...
但等我当妈的时间长了,学会了复盘和反思,越来越发现:做父母,我们只是和老人不同,并不一定比他们高明。好的教育,会突破时代的间隔,历久弥新;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育儿方法,再时髦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