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他用自己的经历,回答了人生的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他是犹太人,从小对心理学感兴趣,16岁时,弗洛伊德就推荐他在专业杂志发表文章;成为医学博士,是有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的两个教授头衔;1939年,担任维也纳罗斯柴尔德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
这些,在纳粹面前毫无价值,二战时,身为犹太人,他的命运注定进入集中营。原本,他有机会逃离这命运,大难前夕,美国大使馆给他签证前往美国,但他选择与家人和患者在一起,留在维也纳。
这选择并没有改变家人的命运,他的妻子、父母和弟弟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人间炼狱般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代表着死亡,进去第一天,所有的财物都被没收,包括他前半生的心血著作。他的姓名变成纹在手腕上的一串数字:119104。
接着筛检,那些看上去不够健康的人,直接进了挂着“澡堂”牌子的毒气室,一根硕大的烟囱,终日不停冒着黑烟,飘着怪味,90%的囚犯就那样轻轻地飘向了天空。
这样的筛检不定期来临,最终约有100万名犹太人死于毒气室,活下来的概率只有1/28。所有的人类,在96.4%的死亡率面前,一定会陷入极大的恐惧。
最可怕的还不是恐惧,而是崩溃的自我,一个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囚徒,开始拒绝穿衣洗澡,拒绝出操,拿出珍藏很久的烟享受时,意味着他已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毁灭只在朝夕。
他并不是集中营里最强壮的,在不断的恐惧和高压下,他也几度崩溃绝望,最终支撑他活下来的是对妻子的爱。他不知她身在何方,是死是活,却仿佛能听见她回应他的话,向他微笑和鼓励。
“她也许正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另一个地方,也许仅几百米的距离,也许远至几千米外,但却与我全然隔绝。”
“我强烈感觉到她的存在,她陪伴在我身旁,我甚至有伸手触摸她或抓住她的冲动,她就在身边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就在那一刻,一只鸟飞下来,刚好落在我面前,在我挖壕沟的土堆上直直地盯着我。”
他对妻子的思念、对爱的诠释,让他明白了:“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这种期盼与妻子重逢的强烈求生欲,让他选择尽力活着,因为如果选择崩溃,死亡就在今天或明天降临。相信爱人也在等他,让他奇迹般活下来,而没有像他的一个朋友那样,上一刻还和他在一起,下一刻就成了焚尸炉升起的一缕黑烟。
在这种残酷的屠杀中,在命运的随机里,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无数人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1946年,他花了9天时间,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如今70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在读这本书,他并没有控诉,平静的笔触下,让人再次体会了那些不忍直视的惊心动魄,他也拒绝所谓“集体犯罪”的概念,因为他说一些囚犯比看守更残酷。
弗兰克尔1997年去世,终年92岁,他一生对生命充满热情,67岁拿到飞行驾照,80岁登上阿尔卑斯山。他不但超越了那炼狱般的痛苦,还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追求快乐”,也不同于阿德勒的“追求权力(优越)”,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他的经历曾感动千千万万人,他说,生命的意义是无条件的,如果痛苦无法避免,那么,也能在其中找到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件事,那就是我配不上我受的痛苦。弗兰克尔用他的苦难,为更多的人找到了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