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家之六】笔悬艺术的生命
很长一段时间,朱大霖一直醉心于他的书法变革。
人过耳顺之年,艺术的无限魅力,对于这位一生沉醉其间的畅想者来说,是那样地充满着艺术的遐想。
出身书画世家的朱大霖,从小就浸润在书画艺术的耳闻目染之中,并且还颇有心得,这些年来,更是在国内外的书画展屡屡获奖。但是,对于一个永无止境地的杰出艺术家来说,寻求变化、感悟真谛,却是他艺术生命的无限选择和追求。
曾经在日本东京和台湾的两次个人艺术展览上,朱大霖向世人们展示了一种书法新作“一笔书”,这种独辟溪径的尝试,对于所有熟知书法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耳目一新、甚至有所怀疑的视觉感受。
在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上,一张长达2.6米的宣纸上,四百多字的内容,在他的笔下是舒展自如,浑洒飘逸,秉承了他一贯的书家风格,但是创作技巧却又是新颖的,在如此长度的宣纸上用一次蘸黑的方法,从头至尾一气挥就,整幅作品的墨色由润到燥,由深至枯,如行云悠然洒脱,似流水飘逸传神,丰富多彩的枯湿墨迹变化,富有姿态韵味的字里行间,力透纸背的艺术神韵,全都跃然纸上,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冲击力。
谈起“一笔书”,朱大霖说那完全是一种偶然,几年前,他在写小楷时发现,每次书写时只要用笔得当,就能写出很长的篇幅,后来他将不断总结的心得运用到书法技巧上,写在作品中,发现是韵味无穷且变化极其丰富,特别是墨韵由润到枯的层次变化,更加增加了书法艺术的视觉感。
但是他将这幅作品向同行们展示之后,很多人都提出了种种疑问,对艺术有着无限追求的他,将众人的怀疑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分析,并且不断运用到艺术实践之中,终于成就了一种全新的书法艺术:“一笔书”,从而也为自己的艺术人生,打造了一门自己的品牌。
确实,对“一笔书”而言,它不仅涉及到纸、墨、笔等各种性能要求,更要求书家的综合把握和对内容的全心浸染,那种功能、质性、精神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就如此高要求、严规格的艺术精品,更何况苑如游丝般的书写,若没有精彩的性情、艺术的张力、墨色变化的把握,加上谋篇布局的精细独到,何来完美精致的艺术展现呢?
这些恰恰是他几十年书法的积累、临摩和积淀,才能在他的“一笔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让我们在虚中见实、逸中有奇、神采焕然、独标新格的全新境界,让人细细品味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被海外称为“中国江南书家”的朱大霖,不仅从家学中融会贯通书法的艺术灵性和美感,更是在相似中形成不似的书法人生,这正是艺术作为永恒的课题,而能够迷倒众人的一种精神所在。
我想:对于朱大霖来说,书法永远是一种情结,一种悬命一生的笔墨情结,或许正因为此,他的艺术生命,才能给我们一种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