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里的血竭与龙血竭之辩

每周五晚,《本草中国》准时与广大中医药粉丝相约银屏,画面至美、人事至真、本草至灵。然而如此精美的中药纪录片,也存在瑕疵错误,今天我们就给《本草中国》找找茬,当然这不等于否定,也不会改变我们对《本草中国》的热爱,瑕不掩玉。

6月3日播出《本草中国》之《双面》,彩云之南那颗古老的龙血树,八十岁的傣医康朗香始终按照贝叶经上的古法熬制龙血竭,步骤虽繁却拒不从简。

《本草中国》关于血竭的截图

图1:《本草中国》关于血竭的截图

图2:《本草中国》中龙血竭功效说明的截图

懂中医药的你也许不难发现其中一个谬误,片中把来源于龙血树的龙血竭当成了药典记载的血竭,这是一个专业瑕疵。《中国药典》记载的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而不是片中提到的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的龙血树。在《中国药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没有发文更改的前提下,擅自用龙血竭代替血竭宣传、投料都是不妥的,甚至违法的。

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血竭的论述

图3:《中国药典》中血竭的来源、性状说明

1、血竭与龙血竭的异同1植物来源不同

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对于血竭的描述是:本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血竭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又称为“进口血竭”。

正品血竭

而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树脂,又名广西血竭或国产血竭,主产于广西和云南。其资源为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1972年在云南发现,但中国药典至今并未将其收录。显而易见,二者来自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

2、主要成分不同

中国药典规定血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血竭素,且规定血竭中血竭素的含量不得低于1%。其特征性成分血竭素、血竭红素等成分在龙血竭中均不包含。

而龙血竭中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龙血素A、龙血素B,虽然名字相近,但化学结构迥异,是完全不同的化学物质。

3、采收加工不同

血竭来源于麒麟竭成熟果实中分泌的红色树脂,采收不会破坏原植物。

剑叶龙血树的树脂由于不能分泌滴出,所以其工艺为采取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用 95%乙醇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即得龙血竭,采收提取的方式必须要破坏原植物。

4、药理作用

血竭具有止血、镇痛、促进组织愈合等药理作用;龙血竭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抗肺纤维化、改变血液流变学等作用。

5、临床应用

血竭功善祛瘀定痛,止血生肌。血竭的功能主治为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临床常用于冠心病、消化道出血、结肠炎、2型糖尿病、大面积褥疮、体表创伤、烧伤、子宫肌瘤、四肢骨折、软组织肿胀等疾病。

龙血竭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收敛止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龙血竭的功能主治为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临床常用于跌打损伤、创伤骨折、外伤出血、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血过多、消化道出血、血尿血便、胃溃疡、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牙龈出血、痤疮、皮肤搔痒症、真菌感染等疾病。

6、各有特点,区别对待

尽管二者功能主治基本相同,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但其作用仍各有特点,如血竭在祛瘀定痛方面优于龙血竭,在伤科使用效果较好;龙血竭为植物防御反应产生的树脂,除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外,在抗真菌、抗炎等方面作用较强,在治疗真菌性疾病、炎症等方面疗效更优因此,二者临床用药应该区别对待,不可随意代用。

此外,还需补充说明:

1、 我们说要明确区分血竭与龙血竭,但绝对不能否认龙血竭的功效,更不能将其随意贴上假冒伪劣的标签!剑叶龙血树却是我国珍稀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血竭也是来之不易的名贵中药。

2、历史上血竭并不是来源一种植物,所以世界不同的地区用于提取血竭的基源植物也有差异,据统计,血竭也是目前世界各地生产的血竭来源于4科4 属(棕榈科黄藤属、豆科紫檀属、龙舌兰科(百合科)龙血树属、大戟科巴豆属)约20余种植物提取得到的树脂和汁液的总称。

3、血竭原名麒麟竭,始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通过对《唐本草》、《图经本草》的考证,古代血竭也不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的分泌物,反而应该是龙血树属植物分泌的树脂。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的分泌物在我国作为血竭使用可能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明清开始,东南亚盛产的棕榈科黄藤属植物果实的树脂逐渐替代来源以龙血树属植物为原料的西域血竭,成为我国传统中药进口血竭的主流品种,并作为血竭的唯一来源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成为中药“血竭”的正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