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这次的事故其实不太适合叫“搁浅”,而关键责任可能也不是风
【苏伊士这次的事故其实不太适合叫“搁浅”,而关键责任可能也不是风】
我喜欢的船博主 Brendan Greeley 写文章讲苏伊士的那个船了……
Greeley说,这次的事故其实不太适合叫“搁浅”,而关键责任可能也不是风,而是怪船本身的设计。
苏伊士运河搁浅的事情并不是没发生过。运河的大部分区域底下是沙子,正常情况下如果船漂移出了正中心,栽进沙子里,靠拖船就可以解决。去年3月有艘差不多大小的船在河道里发生了机械故障,搁浅了,几个小时之后就拽了出来。
但这次长荣的船不一样。这艘船是北向船队的一员,刚刚进入运河南端。这里的河道不是沙子,而是用石头堆起来的防波堤。防波堤的任务是保护河岸减少波浪的侵蚀,现在这艘船一头撞了进去,球状船首塞在了里面,更类似于车撞穿了墙。
(大型船的前端会有一个“球状船首”,是位于水面之下的凸出物,任务是减少阻力。起初的照片上不易看到,但新的照片里河岸被挖开了一部分,就很明显了。)
所以这就不是单靠拖船能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侧滑埋在沙里,而是插进了石墙里。
这个撞法还挺神奇的。现在官方的解释是被风吹了。当时的风确实不小,但也没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前后也有别的船都没事。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问题不是来自风而是来自水,而水的根本麻烦是长荣的这艘船实在是太大了。
船在行驶的时候,要把水挤开。在大洋上,这不是问题。但苏伊士运河仅仅是一条24米深的沟,一艘大船进入的时候,水没有什么好去的地方,很多水只能被强行挤到船底与河底之间。由于水流的加速带来的伯努利效应,最后的综合效果是船尾会被拉下去,而船头会翘起来。过去有船因此搁浅的先例。
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船侧与河岸之间,形成所谓的堤岸效应。基于类似的原理,船尾会被拉向岸边,但是(尤其在在浅水时)船头会被推离岸边。原本直线前进的船突然开始旋转了。
船的排水量越大,这个效应就越明显。船体和岸边、和河底越近,效应也会越明显。这意味着,超大型船一旦进入运河,会遭遇双倍的不利。
绝大部分大型船只相关的研究,针对的都是大洋之上的稳定性。而过去几十年里,大船变大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浅水动力学本来就已欠缺的研究完全跟不上。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能装8000箱。今天,最大的船已经能接近25000箱。这次搁浅的船装了20000箱。
集装箱船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工程上的原因,它不能无限加长,要增加容量只能加宽加高。(巴拿马运河由于船闸的缘故,对宽度有上限要求,所以最大的集装箱船都放弃了巴拿马。)
之所以不能加长,是大洋航行的要求。在恶劣天气里,船的最大麻烦来自于船头到船尾的这条线会被掰弯。船越长,这个应力就越危险,被浪打到错误的地方就越容易折断。综合考虑钢材的强度和成本之后,现在的集装箱船,长度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油船也有问题,但油船要装油,是有盖子的,集装箱船没有。有盖子的长方体比没有盖子的要更结实。)
结果就是,最新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很适合大洋航行,却非常不适合浅水运河。船虽然越变越大,地球上别的东西并没有跟着变大。这样的悲剧,恐怕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