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

《诗经欣赏》—小雅 ‧桑扈之什·《宾之初筵》

(峻岫)

这是描写周代筵席上,饮酒过量,酒后失态,反省自警的诗歌。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宾之初筵》,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毛诗注疏》]卫武公是卫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卫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攻打西周镐京,杀死周幽王。卫武公率领卫国士兵协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卫武公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卫武公既入为王之卿士,见其如此,而作是诗以刺之也。”[《毛诗注疏》]宋代人朱熹则说:《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而作此诗。”[南宋·朱熹《诗经集传》]“《韩诗序》曰:卫武公饮酒悔过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这首诗歌必然是“武公初入为王卿士,难免不与其宴,既见其如此无礼,而又未敢直陈君失,只好作悔过用以自警。使王闻之,或以稍正其失。”[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卫武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武公立朝,正己以格君非,虽曰悔过,实以谀谏意而。”[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分为五章。第一章,诗人写道: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注释:

“初筵”:宾客初入席。“筵”,铺在地上的竹席。“左右”:席位东西,主坐东,客坐西。“秩秩”:很有秩序。“笾豆”:古代食器礼器。笾,竹制器皿,豆陶制器皿。“有楚”:如同“楚楚”,排列整齐。“肴核”:豆中食品为肴。笾中食物为核。“旅”:陈放。“和旨”:醇和甜美。“偕”:通“皆”。“酬”:同“酬”,举杯。“逸逸”:同“绎绎”,往来有序的样子。“大侯”:射箭用的大靶子,地位不同,侯的质地也不同。“抗”:高挂。“射夫”:射手。“发功”:发箭射击的功夫。“有”:语助词。“的”:靶心。“祈”:求。“尔爵”:爵,饮酒尽。

诗歌大意:

宾客纷纷才入席,主客有序坐东西。笾豆摆设都整齐,鱼肉都是丰盛的。好酒甘甜香又醇,宾客举杯痛饮起。钟鼓音乐已响起,频频举杯莫停息。射箭靶子安设好,射箭比赛是大礼。射手个个准备好,献出你们好绝技。一箭就能中靶心,不中靶心就罚你。

第二章,诗人写道: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注释

“籥舞”:执籥而舞。籥是竹制管乐器的一种。“烝”:进。“衎”:娱乐。“洽”:使和洽,指配合。“有壬”:即“壬壬”,礼大之貌。“有林:即“林林”,礼多盛大。“锡”:赐。“纯嘏”:大福。“湛”:和乐。“奏”:进献。“载”:则,便。“手”:取,择。“仇”:匹,指对手。“室人”:主人。“入又”:又入,指主人亦随宾客入射以耦宾,即耦射。“耦”是两个人耕地。“耦射”就是两人一组比赛射箭。“康爵”:空杯。“时”:射中的宾客。

诗歌大意:

籥舞笙歌已响起,音乐动听又和煦。笙歌乐舞献祖宗,处处都能和礼仪。各种礼节不违背,林林总总乐无比。祈求神灵赐洪福,子子孙孙有福气。和乐之声喜洋洋,人人都有拿手戏。射箭寻找好对手,主人也在陪射里。赶快斟满安康杯,献给射中靶心的。

第三章,诗人写道: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注释:“反反”:谨慎凝重。“幡幡”:轻浮无威仪之貌。“舍”:放弃。“坐”:同“座”,座位。“仙仙”:翩翩起舞。“抑抑”:威仪严肃凝重。“怭怭”:意同“幡幡”。“秩”:常规。

诗歌大意:

宾客纷纷才入筵,温良恭敬堪赞叹。没有喝醉酒之前,威仪庄重又威严。一旦他们都喝醉,威仪看来有点乱。离开座位胡乱跑,摇摇晃晃舞蹁跹。之前还没喝醉酒,庄重威仪皆可见。他们都已喝醉了,威仪荡然都不见。他们依然都醉了,不顾规矩秩序乱。

第四章,诗人写道: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注释:“号”:大声乱叫。“呶”:喧哗不止。“僛僛”:身体歪斜倾倒之貌。“邮”:通“尤”,过失。“弁”:帽子。“俄”:倾斜不正。“傞傞”:醉舞的样子。“伐德”:败德。“令仪”:美好的仪表礼节。

诗歌大意:

来宾大都已喝醉,又喊又叫到处窜。食物酒器随处倒,醉醺醺地舞姿现。人喝醉了就忘情,丑态百出现人眼。歪戴帽子斜着眼,摇摇晃晃如发癫。既然醉了就离席,主人客人两不难。人喝醉了还胡闹,道德败坏讨人厌。宴客饮酒本好意,只是仪态要端严。

第五章,诗人写道: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注释:“监”:酒监,宴会上监督礼仪的官。“史”:酒史,记录饮酒时言行的官员。“臧”:好。“式”:发语词。“俾”:使。“大怠”:太轻慢失礼。“匪言”:指不该问话。“匪由”:指不合法道的话。“童羖”:没角的公山羊。“三爵”:三杯酒。“矧”:何况。“又”:同“侑”之假借,劝酒。

诗歌大意:

来宾都是来赴宴,有醉有醒不一般。已设酒监来监督,又设酒史来记言。醉者仪态虽不好,不醉反而心不难。莫要再去劝人酒,莫使来宾太轻慢。不该发问别发问,不合道理别发言。醉后全是乱说话,好像公羊角不见。不懂礼仪三杯酒,一杯一杯没个完。

《宾之初筵》就是一首讽刺酒席宴上饮酒无德,丑态百出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周代饮酒的风俗画卷。

诗歌写到非常严谨。第一章写筵宴开始,宾客秩秩,酒香肴盛,礼仪周全,笙歌管弦,和谐融洽,张靶射箭,输者饮酒,秩序井然。第二章,“言惟祭乃饮酒也。前八句言祭,后六句言饮福之事。”[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这一章酒席宴上还是规规矩矩地,“'其湛曰乐’二句,子孙献尸也。'子孙’即主人。'宾载手仇’二句,宾客献尸也。'酌彼康爵’二句,尸酢主人及酢宾也。又祭毕而燕亦在其内,以其饮酒,故曰'康爵’。”[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子孙”是在列祖列宗面前自称。“尸”就是代替祖宗接收祭祀的人。“献尸”就是向“尸”献酒。然后是“尸”请献祭者饮了爵中的酒。“康爵”就是安康酒。第三章、第四章“皆言饮酒之失也。古人饮酒,酒酣必起舞以属一人,所以极欢心、致诚意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饮酒起舞是可以的,醉舞、乱舞则是失德,把笾豆逗弄乱了,场面乱糟糟地,更是破坏礼仪。歪戴着帽子,大喊大叫,乱跑乱闹则更是失态。诗人描写醉酒的场面“由浅入深,备极形容醉态之妙。昔人谓唐人诗中有画,岂知亦原本于三百篇乎!三百篇中有画处甚多,此醉客图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宾之初筵》就是一幅周代的《醉客图》。第五章,醉酒的人闹地一塌糊涂,而没有醉酒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是耻辱,不好意思起来。醉酒的人信口开河,醉话连篇,“醉者正以其变易情志,不畏于人,无所恐也;若犹有恐,则不醉矣。”[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没有喝醉的人,则不敢乱说话,只好频频劝诫喝醉的人,岂知酒话就是疯话,是人能劝的吗?何况席上设有“酒监”、“酒史”。既是有“三爵”之礼,此时人们也早忘到脑后去了。何谓“三爵”之礼?“故知三爵是献也、酢也、酬也。若然,礼主人献宾,宾饮而又酢主人,主人饮而又酌以酬宾,宾则奠之而不举,则宾主皆不饮三爵矣。而指献、酢、酬为三爵者,言于饮三爵礼之时,非谓人饮三爵也。”[《毛诗注疏》]“三爵”就是饮三杯酒。第一杯酒主人向客人敬酒,称为“献”,第二杯酒是客人回敬主人称为“酢”,第三杯酒就是劝酒,称为“酬”。一般出席宴会,饮到三杯礼就尽了,再喝那就是贪酒了。诗人以“三爵不识,矧敢多又。”隐喻朝纲大乱,礼仪尽失,世风日下。诗歌结尾说到“大伤酒德”,不懂“三爵不识”“总是自警语。总前作收,为全诗正旨。篇法极为整饬。”[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善用叠字修辞,把筵席场上描绘地栩栩如生,醉后失态,活灵活现。形容客人落座,用“左右秩秩”,形容宾客频频举杯,用“举酬逸逸”,形容宾客的仪态,用“温温其恭”。“威仪反反”,是威仪严整。“威仪幡幡”是威仪不整乱套了。“屡舞仙仙”是舞姿翩翩,“威仪抑抑”是威仪保持严整。“威仪怭怭”,是威仪尽失的样子。前一章说“屡舞仙仙”是说舞姿很美,后一章说:“屡舞傞傞”是醉舞者严重失态。《宾之初筵》写:“饮酒不至醉,醉必失仪,不至伐德不止,其无礼亦有如是。两义对比,曲绘无疑,其写酒客醉态,纵令其醒后自思,亦当发笑,扭捏难安。此所以善为谀谏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署名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