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为什么焦虑?

这是舒林的第82篇原创文章

如果不方便阅读文字,

可以点击以上音频   主播:胡丹英

随着中小学期末成绩的揭晓,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分数高,奖状多,可以各种晒,收获许多祝福,父母孩子皆大欢喜。

但是许多孩子并没有获得理想分数:这次小学语文没有90分,数学只有87;初中各科排名没有进入班级前10; 本学期全校排名又退步30名……诸如此类,家长忧心忡忡。

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高考的关键时刻,相差一分就关系到选择名校或普通学校。

成绩不好,分数不高,原因复杂,教育制度、家庭环境、学校管理水平、老师教学方法、孩子学习习惯、试卷难易程度、改卷尺度等多种综合因素都会影响分数,有的分数不具有可比性。

本文仅仅从家长角度来谈谈,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以及对应措施。

有的父母平时忙,上班、做生意,打牌、玩游戏,没有想到为孩子学习付出,也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孩子学业不闻不问,对孩子学校生活漠不关心。待到成绩出来,一看太差了,便是指责、怪罪、生气、郁闷……他们只重视结果,不关心过程;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有人说起,也会百般辩解: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大人有大人的事;或者,你看xx同学他们父母也从来不管,孩子照样OK……balabala一大通,这是一类。

也有的父母过度重视,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奥数、英语、作文、书法、绘画……,把所有的时间交给培训班、老师或托管机构,恨不得24小时充分利用,这是另一类。

极端的一位家长,对读小学的孩子是这样安排的:孩子四点放学,马上到某培训机构学习半小时的数学和半小时的英语,五点半回家吃饭,六点到八点半则请了上门一对一的家教,辅导孩子写作业。周六上午去培训机构学习英语,下午学习奥数,周日下午和晚上则又是一对一的家教上门。孩子妈妈一直夸某培训机构好,因为每次孩子都是早到、迟退,比别人多呆了几十分钟,比别人多做了一些题,用妈妈的话说那是“赚”大了。

可是六年级全县统考结果,孩子成绩平平。妈妈开始怀疑,为什么孩子为平时测验成绩不差,关键的期末考却没有高分,是不是上门的家教做了手脚,测验时知道内容,提前给孩子把要考的试卷做一遍,而到统考就没辙了。

于是感叹这钱花了不值得。这一类家长往往用生意的那一套,从时间和金钱角度精明衡量成绩。

其实,两种类型家长都没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环境,孩子不是机器 也不是可以计算的物品,教育更不是短期的输入和输出,分数也仅仅是衡量某一阶段检验某一知识点的手段。

针对第一类情况,家长要做的是,平时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从而了解孩子分数不高的具体原因:习惯太差,不感兴趣,老师不合胃口,没有入门,人际关系糟糕……找到了具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类情况,则要对孩子放松一点,报各类培训班之前先要和孩子交流,征询孩子的意见;同时了解各类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千万要给孩子自由呼吸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之余有游戏有娱乐,尤其在小学阶段千万不要用刷题挤占了孩子的一切。我曾看到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琴棋书画语文数学英语各类培训班一个不落,成绩也不错,但是孩子渐渐变成了“机器人”,失去了人的一些正常情感。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家长理念先进,父母的言传身教到位,孩子也很努力,分数也不高。我认为这就完全不必担心焦虑了,也许是心理因素,也许是改卷的偏差,并不是家长或孩子的错,偶尔的失误并非坏事。

总之,家长要重视分数,但更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家庭环境的营造,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这些都离不开家长自我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理念的更新,离不开日常生活与孩子的互动。

一个孩子要想获得好分数,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养成在习惯。所以从现在开始,亲爱的爸妈,看到孩子分数不理想,放下焦虑,先好好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哪里弥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