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4战威诗解3尊兵五本任能法公
《尉缭子》卷4战威诗解3尊兵五本任能法公
题文诗:
地以养民,城以守地,战以守城.故务耕者,
民不饥也;务守也者,其地不危;务守战者,
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而,兵最急矣.
先王尊兵,其有五焉:委积不多,则士不行;
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
备用不便,则力不壮;刑赏不必,则众不畏.
先王务此,五者静能,守其所有;动而故能,
成其所欲.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阵则欲坚,
发则欲毕,斗则欲齐.王国富民,霸国富士,
仅存之国,富其大夫,亡灭之国,富其仓府,
上满下漏,患无所救.如是故曰:举贤任能,
不必时日,而事自利;明法审令,不必卜筮,
而事自吉;贵功养劳,不必祷祠,而自得福.
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也者,不如人和.
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勤劳之师,将必先己,
身先士卒.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
井通后饮,食熟后饭,垒成后舍,劳佚也者,
必身同之.如此精诚,师虽久而,不老不弊.
【原文】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民不饥,务守者地不危,务战者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本务[者],兵最急(矣)。故先王专(尊)于兵,有五焉: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备用不便则力不壮,刑赏不中(必)则众不畏。务此五者,静能守其所(固)[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阵欲坚,发欲毕,(阙)[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所)[是]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故曰: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
夫勤劳之师,将(不)[必]先己。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佚必以身同之。如此,师虽久而不老不弊。
【译文】3
土地是用来养活民众的,城塞是用来保卫土地的,战斗是用来防守城塞的。所以,注重农业生产的,民众就不会受饥荒,注重边疆守备的,领土就不会被侵犯,注重机动作战的,城市就不会被围困。这且件事是古代君王立国的根本问题,而其中军事问题又最为紧要。所以古代君王特别注意军事方面的五个问题:粮食储备不充分,军队就难以行动;奖赏待遇不优厚,民众就得不到鼓励;武士不经严格挑选,部队就不会坚强;武器装备不充实,战斗力就不会强大;赏罚不公正,民众就不会畏服。能够注意到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防守时就能守必固,行动时就能战必胜。要由防御转入进攻,防御就要稳定,阵地就要坚固,发起进攻要使用全部力量,战斗行动要协调一致。
实行王道的国家,注意增加人民的收入;实行霸道的国家,注意增加武士的待遇;没落的国家,只图增加中上层贵族们的财富;濒于灭亡的国家,只图增加君王自己的库存财物。所以说,只满足上层而忽略下层,其祸患是无法挽救的。
常言说,选用贤能,不须选择吉日良辰,也会顺利。法令明确,不必占卜吉凶,结果也会圆满。尊重功劳,不必祈祷也会得福。又说,天时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圣人所重视的,只在人的作为罢了。
勤劳的军队,将帅与士卒同甘苦,不先顾自己。天热不张伞,寒冷不加衣,路险必然下马步行,部队的井挖好了自己才饮水,部队的饭煮熟了自已才进餐,部队的营垒筑成了自己才休息,将帅必须与士兵同劳佚,共甘苦。这样,部队虽然长期作战,也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而不致衰竭疲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