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亩乌龙头苗,挣了11万元——乌龙头是个啥?

乌龙头学名楤木(Aralia chinensisL.),属五加科楤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俗称次龙爪,别称袍木芽、刺龙芽、木龙头等。分布于我国甘肃的中南部、青海孟达、陕西四川、云南以及辽宁等地。

乌龙头的嫩芽为食用部分,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入口清脆、微苦、热量低,可鲜食,也可晒为干菜或用醋盐腌制成酸(咸)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

(来源:百度百科)

漳县殪虎桥镇沙沟台村农民史连科几十年研究乌龙头育苗技术,在西北第一个获得成功,开始大面积推广栽植。昔日大山里的野菜乌龙头,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今年48岁的史连科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在外打工,榨过油、开过牛肉面馆,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看到外地农民种的乌龙头能挣钱,家乡又生长野生乌龙头,于是心中便萌生了栽植乌龙头的想法。农民史连科说:“以前,这个乌龙头我最爱吃,山里采摘时,都被人采摘完了,就想着在家里能培育种植。”

史连科和妻子商量后,回到家乡,从山里挖了几十颗乌龙头树,种在院子里,准备采籽育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至2012年四年里,他育出的乌龙头苗质量却不好,移栽到大田就死了。这时,史连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他得知辽宁省育出乌龙头苗,并大面积推广种植。便起身,坐火车拜师学艺。回来后,他一头扎在田地里,但不久又失败了。史连科郁闷地坐在院里,不料,几只鸟飞到乌龙头树梢,愉快地吃起籽来。他突然明白,育苗失败的原因,原来好籽都被鸟吃了,次等籽育不出好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人工育苗成功了。经过三四年的繁育,自己也慢慢找到了窍门,在门前屋后的五十平方园子里培育成功。

望着满山坡长势喜人的乌龙头,史连科开心地笑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大面积育苗,逐步走上栽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道路。村里贫困户栽乌龙头,他免费送苗,支持发展。农民史早强高兴地说:“去年我育了5亩乌龙头苗,挣了11万元。”

一人致富不算富,带动乡亲致富才算富。史连科带领当地四个村的农民大面积栽植乌龙头。如今,仅沙沟台村大车场社乌龙头基地已发展到200多亩,每年销售乌龙头苗100多万株。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随德,几年来,两口子在基地打工,摘掉了贫困帽。“乌龙头对我们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好着哩,一有闲时间,婆娘男人(夫妻二人)在这儿打工,一年也要挣两三万元哩。”农民刘随德说。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史连科的乌龙头种植面积由最初的几分地发展到现在的700多亩,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务工增加收入,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结合退耕还林,在全县栽植乌龙头4000余亩。山里的野菜,真正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