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带 下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者。《校注妇人良方》说:“病生于带脉,故名带下。”带下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杂病。正常情况下带下乃肾气充盛,脾气健运,由任、带二脉所约束润泽阴部的一种无色、质黏、无臭的阴液,量不多。《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士雄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妇女在经前期、经期、妊娠期带下有所增加,均属正常,不当病论。

本病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日:“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病因病机】带下病主要因湿邪影响任、带两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成。《傅青主女科·带下》日:“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本病病因有外湿、内湿两类。

1.外感湿邪  由于久处湿地、冒雨涉水,湿邪乘入,蕴久化热,或肝经湿热下注而成。

2.内湿蕴结  由于饮食失节,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气,健运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血,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二脉而成。高鼓峰说:“带下是脾土亏损,不能摄水也”(《医家心法》)。《傅青主女科·带下》说:“带脉之伤,非独跌闪挫气已也,或行房而

放纵,或饮酒而癫狂,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则气不能化经水,而反变为带病矣。”

带下病以其质、量、色、气可辨之虚、实。属实、属热者:色深、质稠、味臭;属虚、属寒者:色淡、质稀、味腥。

临床症状:湿热内蕴者带下量多,质黏,色黄,有臭味,可伴有胸闷纳呆,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数。脾肾气虚者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缠绵不断,舌淡、苔白。偏脾虚者有四肢不温,倦怠乏力,纳少便溏等症;偏肾阳虚者有腰酸腹冷,小便频数,大便稀溏;偏肾阴虚者则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少眠多梦等症。

【辨证用药】本病病机是以湿为主。湿热者,治当利湿清热;脾虚者,治以燥湿健脾;肾虚者,治以补肾固涩。

1.湿热蕴结治以利湿清热法。方用止带汤加减。

处方: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茵陈、赤芍、牡丹皮、栀子、黄柏、牛膝。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利水祛湿;茵陈、赤芍、牡丹皮、栀子、黄柏清热泻火解毒;牛膝引药下行。

2.脾虚治以健脾利湿,升阳益气。方用完带汤加减。

处方: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荆芥穗、柴胡。

方中重用白术与山药健脾燥湿束带;人参、甘草补中益气;苍术燥湿健脾;白芍、柴胡、陈皮疏肝解郁,理气升阳;车前子利水除湿;黑荆芥穗能入血分而祛风胜湿。全为共收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

3.肾阳虚治以温补肾阳,固涩止带。用内补丸加减。

处方:鹿茸、菟丝子、沙苑子、黄芪、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白蒺藜、紫菀。

方中用鹿茸、肉苁蓉温肾壮阳,填精补髓,生血益脉;菟丝子补肝肾,固任脉;黄芪补气升阳;附子、肉桂温补命门相火;沙苑子温肾止腰痛;白蒺藜疏肝祛风;桑螵蛸收涩固精;紫菀温肺肾。诸药合用,有温肾壮阳、补气益精、固涩止带之功。

4.肾阴虚治以滋阴益肾,清热止带。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芡实、金樱子。

方中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牡丹皮、知母、黄柏清泻肾中伏火;茯苓、泽泻渗湿利水,引热由小便下行;芡实、金樱子益肾固精,祛湿止带。诸药配伍,有滋阴清热、补肾固精、利湿止带的作用。

【典型医案】马某,女,14岁,学生。感冒发热后,恶心呕吐,带下如水,由其母陪同来诊。

症见恶心呕吐,白带增多,时下如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见弦滑。

外感后肝脾失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代谢失调而成带下证。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降逆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减。

处方:白术20克,白芍l0克,陈皮l0克,荆芥l0克,柴胡lo克,车前子10克(包煎),茯苓15克,半夏l0克,川厚朴10克,海螵蛸l0克,当归l5克,莱菔子10克,山楂l0克,麦芽l0克,神曲10克。水煎服。

服3剂药后恶心呕吐立止,白带明显减少,但仍少食。继服5剂,痊愈。

【附方】

止带汤(《世补斋医书·不谢方》)组成:茯苓、猪苓、泽泻、赤芍、牡丹皮、茵陈、黄柏、栀子、牛膝、车前子。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带下。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荆芥穗、柴胡。功用:补中健脾,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内补丸(《女科切要》)  组成:鹿茸、肉桂、菟丝子、黄芪、白蒺藜、沙苑子、肉苁蓉、桑螵蛸、熟附子、紫菀茸。功用:温肾壮阳,益精固涩。主治:肾阳不足,带下清冷。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见“遗精”。

(0)

相关推荐

  • 株洲中医詹育和治疗反复尿血、尿灼热

    邓某 女 94岁 主诉:反复发作尿血.尿灼热感五年,小便失禁2天. 现病史:近五年来反复发作尿灼热感,并发作无痛性尿血六次(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每次均用滋阴清热止血中药治疗后尿血止.前天家人给服金银花 ...

  • 【道 | 术】妇科名家临证心法——带下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发生异常,或有臭气,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带下分为广义及狭义两种:广义的带下是泛指妇科的经.带.胎.产.杂病,因这些疾病多发生在束带以下:狭义的带下又有生理及病理之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月经不调(月经后期)

    月经延期而至七天以上,甚则四五十日一至者,称为"月经后期",也叫"经期错后""经迟". [病因病机]虚寒者,因感寒饮冷,寒搏血凝,经行迟滞: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崩 漏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又是疑难杂病,为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子宫肌瘤.内膜增生过长等都可归属本证.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或持续不断者.经血势急如注,酷似山崩者,称崩:势缓如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闭 经

    超龄过久而月经不来或曾来而中断者,称之为闭经,为妇科常见病,未婚女子为多.临床虽有虚实之别,但阴血亏损.肝肾不足.胞脉瘀滞者多见.<素问·阴阳别论>日:"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痛 经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等症称为痛经,也叫经行腹痛.临床有寒.热.虚.实之分.一般经前痛多实多寒,经后痛多虚多热.本病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g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不育

    不育是男性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男性因精气不足而丧失生育能力的一种病证,包括有精少.精弱.精异或阳事不举.梦遗滑精等.对男性生育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消渴(糖尿病)

    消渴病即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癌症.冠心病之后对人们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病证. 消渴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臌 胀

    臌胀一证是指腹部臌胀如鼓的病证.其特点是腹部胀大如鼓,青筋暴露,面色皮肤苍黄.臌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日:"臌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

    黄疸现代医学称黄疸性肝炎,是以身.目.小便黄为主症.中医古籍早有论述.<素问·平人气象论>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日: ...

  • 『中医诊疗手册』第一章内科病证→灰菜中毒

    灰菜中毒称为日晒疮.湿热毒等,即西医所称植物日光性皮炎. 灰菜即藜.藜菜,又称莱(<诗经>).灰藿.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小落藜(<救荒本草>).灰涤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