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让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的院士奶奶(二)

1958年,吴明珠的爱人杨其祐,来到了鄯善县,来到了她的身边。
研究生毕业的他,是北京农大小麦专家蔡旭的学生,精通英语和俄语,是当时新疆所有农技站工作人员中,学历最高的人。原本可以大有作为的他,来到妻子身边后,就成了她的“助理”。
国外学术期刊中对妻子大有帮助的文章,他会逐字逐句的翻译出来;妻子在瓜种培育中遇到难题时,他另辟蹊径提供解决思路。当妻子忙得不可开交时,他甚至会往返几十公里去帮忙瓜地授粉,查验生长情况......
儿子曾经说,“妈妈曾经和我们说,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显然,她的热情首先点燃了她的丈夫。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吴明珠和同事们先后培育出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硕果累累。但遗憾的是,丈夫杨其祐却因病过早的离开了她,时年57岁。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其祐的眼里也满是妻子:他面带微笑,颤巍巍伸出三根手指:那一天,吴明珠团队培育的三个新品种甜瓜正式过审。
 “老杨,为了我来到新疆,也没能发挥你的专长,你不后悔吗?”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仅5天,吴明珠就重返田间;女儿看着憔悴的母亲,请求她多休息几天。吴明珠对孩子们说,“我要立即回去,才对得起你爸。”
抓紧时间选育更优品种,是吴奶奶一生最重要的事。
1973年,为加快选育进程,她提出去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因为老师觉得人的一生太有限了,而一个品种的培育需要8-10年”,谈及缘由,吴奶奶的学生这样说。从此后,她开始了候鸟一样的生活,四季之间频频往返。甚至于1983年职称评定时,最有申请评选资格的她,都没有递交材料。
身边的人迷惑不解,询问她为什么不把握机会提交申请材料;她的回答令人动容:“正赶上给瓜授粉,总不能因为职称耽误了农时吧!”
1985年,她甚至辞去了领导职务,仅担任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专心致志进行瓜种培育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上世纪90年代,吴奶奶带着她的伙伴们,选育出了著名的“8424”早熟优质西瓜。今天各大商超、水果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吴奶奶的光芒终究无法遮挡,1999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时,她工作的新疆农科院向她提出建议:准备为她修建“院士楼”。丝毫不出人意料,大多数时间生活在育种基地的吴奶奶果断拒绝了:“我要那么大的房子干嘛?”
和时间赛跑的吴奶奶,70多岁仍奔波在新疆与海南;80岁生日的愿望,仍是培育出更好的瓜并在生日之后又来到了田间地头。
令人伤心的是,81岁时,吴奶奶事前毫无征兆的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身边人都消失在了她的记忆中,包括她的儿女。但,即便将儿子误认为同事,她念叨着的也是“瓜该授粉了”,“你怎么来了?田里进展到哪里了?”......
令人欣慰的是,91岁的吴奶奶,还会微笑着提到她的瓜......
国士无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