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一步就可以成为武则天,她还是选择了放弃

刘皇后垂帘听政11年,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呢,还是不敢?直接回答问题,不敢。

刘皇后和武则天完全不是一回事。武则天之所以后来能够真的当皇帝,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的。首先是在高宗晚期多病的情况下,她就已经和高宗一起,“二圣临朝”了,对朝廷的情况非常熟悉。到高宗去世之后,她立了再废的游戏搞了两次,把两个儿子都废了,李家的宗室和大臣也该杀的杀,该抓的抓,都搞得差不多了,才自己上的。

而且,武则天还有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她的家族。虽然在她上位当皇帝之前,她家并不算特别显赫,但还是有人的,而且有武三思这种老奸巨猾,能够帮她控制朝廷的娘家侄儿什么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她也是没有能力自己直接掌控朝廷局面的。即便如此,在当皇帝之后,还是李氏宗亲起兵反对她。

在之前十几二十年的折腾过程中,武则天还培养了一个完全只受她控制的大臣集团,虽然都是一些奸佞小人,但毕竟还是有人的,朝廷也基本上都被她控制住了。如果没有许敬宗、周兴、来俊臣之类的这些人,她自己当皇帝也是坐不稳的。就算是这样,她在之后当皇帝的时候,还要不断地清洗和更换大臣,来保持自己对朝廷的控制力。

刘皇后的情况就不同了。首先就是她的出身低微,没有什么亲戚,连兄弟姐妹都没有,唯一算得上的就是她的前夫龚美。武则天的兄弟姐妹是出身低微,刘皇后是完全没有,这是根本性的不同。所以,如果她真的想当皇帝,没有人真的靠得住,能够死心塌地地帮她,最多只是一些投机分子,跟着她捞点好处,而且随时可能跳船。

宋朝的文官政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历过宋太宗时期特别严重的崇文抑武的培养,重文轻武的风气算是树立起来了。虽然说这套文官官僚体系主要是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但同样的,它也可以反过来对朝廷形成相当强的制衡作用。如果是刘皇后自己想冒然称帝,整个文官官僚体系都会群起攻之,她也坐不稳。

所以,虽然也有人劝她学武则天当皇帝,但她始终头脑比较清醒,并没有真的上钩。因为她知道,即便是王钦若、丁谓这种奸臣,在她临朝称制的问题上,都是反对的,想做手脚。加上宋朝这时候已经形成了君子小人之辨的风气,她也无力把整个朝廷都变成全部是奔竞小人,否则整个国家的统治体系她都玩不转了。

宋朝的宗室虽然总体而言,没什么存在感,但有和没有是两回事。如果刘皇后想要真的当皇帝,她就得先把这些宗室都清洗一遍,否则只要她干这件事,任何一个太祖、太宗的子孙都有资格揭竿而起,正当性会比她高得多。她控制着一个傀儡小皇帝,她的权力就有正当性,如果她废掉这个小皇帝,自己上,正当性就不存在了。

另一个问题是,武则天虽然称帝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把帝位传给了儿子,帝系又回到了李家子孙手里,她在后来的唐史中始终没有获得认可,宋朝士大夫对此更是记忆深刻,深恶痛绝。所以,她曾试探性地问大臣鲁宗道,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鲁宗道就直接说,武则天祸乱唐朝,不是什么好人。这就等于让刘皇后死了这条心。

除此之外,虽然她垂帘听政,有时候也穿皇帝才能穿得龙袍祭天,僭越礼制,但随着仁宗年龄渐长,朝廷上下也不断有人主张尽快还政给仁宗。这就是说,大臣并不支持她掌权,都盼着尽快把权力还给仁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她还是冒然称帝,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身后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在世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了皇帝享有的几乎所有权利,那么她如果当皇帝,就只有一个目的了,就是让自己的权力能够传承下去。但她既没有宗室亲族,也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一个样子仁宗,她当了皇帝,死了以后,还是仁宗当皇帝,她就会被踢出去,连吃冷猪头的机会都没有了。

豫东战役本来已是死局,黄百韬一通乱打,竟然逼得粟裕撤走了

《大宋宫词》编剧串台了,把清宫剧和武则天的剧情搬到了宋朝

都进寺庙烧香了,还在乎在哪里买香吗?

刘备害死了吕布?先看看吕布是怎么对付刘备的,曹操也吃过他的亏

中国突然强硬,美国不太适应

女辅警敲诈勒索警务人员案,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觉醒年代》:文化精英救国?真救国的是你们看不起的那些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