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V系列之三:持续工艺确认的流程及主要内容

持续工艺确认的主要内容

阶段一:新工艺强化确认

目的:潜在的波动范围统计的工艺范围的建立

标准:基于PPQ(约等于PPQ),研发和临床数据,还有工艺属性信息

周期:最初的30批或一定时间内的

输出:监控参数的警戒限;常规CPV监控计划

阶段二:常规持续工艺确认

一部分:工艺质量的趋势分析

目的:

1、证明工艺稳定和一致性(受控);

2、识别工艺波动,发现潜在的趋势,超出警戒限(非期望的工艺变动)

3、理解变异的来源

通过评估工艺性能,发现问题和确定是否采取行动整改,提前预见和防止问题,从而使工艺保持受控

标准:基于阶段一的输出,做好长期的数据收集,利于好SPC、CPK和PPK等工具

周期:

没有受变更影响的商业化生产批

  • 立即反馈(批内或实时)

  • 每批次后反馈

  • 一系列批次后或规定时间

各种反馈机制在何时采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变更影响

相应变更可能影响CPV计划,重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调整CPV计划。

输出:

两个方面限度的制定及调整,一个工艺参数(CPP和KPP),一个质量属性,也包括CMA,ICQA等,建立建立控制限度,UCL 和LCL等等,那限度制定的合理性和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就是统计工具的应用,这里不详细说明,后面会有阐述,有些数据不满足正态分析,也需要数据转换,比如有些数据可以取LOG值再进行分析

周期或根据需要,CPV计划应该修订,持续改进计划的一部分。

CPV计划应该是一个受控的文件,如果要变更要走一个指定的批准程序。

二部分:基于事件的定期审核

质量体系内定期审核的要求,如偏差、变更、物料及产品质量、投诉、设备设施维护状况等,除此之外,为了维持验证状,持态续工艺确认计划还需要建立基于事件的审核系统,就审核结果与生产、质量、药政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修改控制策略(改进或出于法规符合性等原因)是CPV的一个重复和基本部分。

声明:此文章本众号原创,供学习参考。编辑对上述内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各位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