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觉春容属菜花 ——咏菜花古诗词赏析
颇觉春容属菜花 ——咏菜花古诗词赏析 王传学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着人们欣赏的眼光。而有些花则开得朴实无华,难于引起人们的兴趣,菜花就是如此。
不过,在古代诗歌中,有些诗人独具眼光,发现了菜花意象独特的美,将菜花入诗,写出了不少佳作。
先看晚唐诗人温庭筠《宿沣曲僧舍》中的菜花,开出一片春意: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诗人在和煦明媚美的春日里带着旅途的疲惫停住在僧舍,僧舍周围的景色是那样的安详宁静。“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早春肥沃的田垄上,桑叶茂密,晚霞映衬下的原野散发着泥味芬芳,平畴绿野中油菜花开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温馨适意的生活又逗引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严子陵曾隐居过的严家濑,想那里白色的苹草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该是一片多么安宁的景色!
再看晚唐诗僧齐己的《题梁贤巽公房》中描写的菜花,装点着原野春色: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这一联是写梁贤巽房屋所处环境的优美:春风吹来,吹动着满园碧绿的桃叶,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上,开满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优美的环境反衬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北宋词人秦观的《行香子》中的菜花,组成绚丽的唇色: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 “倚东风,豪兴徜徉”,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这是说,小园虽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组成一幅春满小园的图画,显出绚丽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下片完整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灵动,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北宋诗人王之道的《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其一)中的菜花,是暮春一道亮丽的风景:
芳草池塘处处佳,竹篱茅屋野人家。
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
一处处青草,一个个池塘,在诗人的眼中是那样的美好。竹篱笆围绕的茅草屋里,住着乡村人家。过了清明节,桃花已谢,只有菜花鲜艳亮丽,是暮春一道亮丽的风景。诗人游历乡村,饱览春景,对农村美景赞不绝口,对金黄的菜花青睐有加。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菜花,点缀着农村暮春景色: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的菜花,充满了童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南宋诗人戴复古的《题郑子寿野趣》中的菜花,装点大地春色:
菜花园圃槿花离,麦满前坡水满池。
野花横竿拦鸭过,牧儿携笛倚牛吹。
满园的菜花与疏离的木槿花交相盛开,前坡上长满了青青的麦苗,池塘里盛满了春水。放鸦人用缠着野花的横杆拦着鸭群从池塘里游过,牧童骑在牛背上快乐地吹着牧笛。好一幅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乡村春景图!
南宋词人郑熏初《乌夜啼》中的菜花,引起词人无限的慨叹:
春江一望微茫。辨桅樯。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
上片全是写景。“春江一望微茫 ”,“ 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春天的长江,广阔的江面上,水雾氤氲,以致于远处的桅樯也若隐若现难以分辨了。春江两岸,是一望无际的青青麦田和金黄色的油菜花。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上片的“ 微茫”两字给整首词定了基调,当我们看到下片的 “恨” 、“泪 ”时,不至于觉得突兀。恨什么,为什么而流泪,词中没有交代,但这短短的九个字,几乎把古代文人骚客的感时伤乱、家国情怀,全都写进去了。
“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寄奴是南朝时宋朝建立者刘裕的小名。刘裕幼小时生母早逝,家贫,父亲几欲将他抛弃,后来寄养在姨母家,长大后屡有战功,最终成就了一代帝业。辛弃疾曾写道: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但眼前,麦田青青、油菜花黄,一派好春光,不是寄奴住处,却也有无限凄凉。南宋偏安江南,江南是宋朝的 “寄养处” ,词人心存的或许正是这种凄凉。而在这凄凉的背后,是他希望有人像寄奴一样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智利诗人聂鲁达曾写道:因为你,当我们立在鲜花初绽的花园旁边时,春天的芬芳使我痛楚。郑熏初面对江南无限的油菜花田,何尝不是痛楚!
元代诗人冯子振《鹦鹉曲·园父》中的菜花,烘托出诗人隐居的乐趣: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一生著述颇丰。大德六年(1302年)冬,冯子振留寓京城,与几个朋友在酒楼听歌女演唱白贲的鹦鹉曲,这曲子押的险韵,所以没有人和韵作新词。朋友向冯子振索取唱和,冯子振当时兴起,按原韵和作四十二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登临感兴,吊古伤时,笔锋所及,顷刻成篇而不失韵律,其胸中才气,笔底波澜,为古今所罕见。
本首是第16首,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描写田园风光的曲子。
园间油菜花开了,诗人听着老农讲者故事。园中一瞥,看到蝴蝶在花丛间飞舞,不一会儿又趁着春风飞走了,好一幅初春景象图,让人心情愉悦。菜花遍开,满地金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款款飞来,又随着微暖和煦的春风相伴飞去。诗人借园父之口自道胸怀,抒发隐居山林的乐趣,表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清代诗人王文治的《安宁道中即事》中的菜花,传递了春天的清香: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这是诗人于云南临安知府任内所作的一首诗,约作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春。诗人在春日郊行中即景兴感,看到春天郊野美丽的风光,身心受到滋润和熏染,心情充满愉悦,当即吟成此诗。
前两句写春雨过后塘边景色。“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由于夜雨的洗涤,柳条显得格外娇嫩,而池塘的贮水也略有增多,这里的“润”、“生”两字都值得细细咀嚼。春雨初霁,杨柳不但色泽更鲜,而且柳叶也应有所滋长。所以“润”字不但有润色之义,也有滋润之义。把柳条柳叶的质感都写出来了,池塘一冬也应有水,但在枯水季节,这水也给人以萎缩冬眠的感觉。而在春雨之后,池塘水位增高,水色变绿,确乎给人以质变的感觉,又仿佛从一冬的沉睡中醒来,恢复了生机,获得了“新生”。“不满塘”三字,见得春雨时间不长,雨量也不很大。虽“不满塘”,但毕竟使人感到塘水的增高,“正是一年春好处”。如果满塘甚至溢水,须是夏日暴雨后的情景。
后两句写春的气息。“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前二句所写全属视觉愉悦,这两句则则是嗅觉的快感。春日郊原百花盛开,桃李飘香。而诗人偏偏只拈出“菜花香”和“豆花香”来写,很有别趣。读者不难想见,他是身在田野阡陌上,而庄稼地里菜花与豆花的开放,是成畦成片,有时是连绵数里,桃李花没有这样的气派。他这时只嗅到菜花、豆花的清香,应是实感,拈来自好。一个“杂”字写出辨味之细。同时,诗人为农家将有一个好的收成而喜悦,不言而喻。此外,上句的“风过处”三字亦下得好,盖庄稼的花粉和气息是随风传送的,往往在风过的时候,香味最浓,最使人心醉。诗句虽然直接写香,但“菜花”、“豆花”间接也能表现色。司春的女神来了,把黄的菜花、蓝的豆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草花散在路上、散在地上、散在农人的田里,使人感到美不胜收。
这首诗描绘了沿途看到的南国雨后的美丽春光。诗歌前两句写视觉,后两句写触觉、嗅觉,不仅写出了春天雨后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春天雨后的气味。时间由早到晚,延续一天;视野也由路边,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全诗语言明快,意境清新,有静有动,色味俱备,令人陶醉。
再看清代词人陈维崧的《沁园春·咏菜花》: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此词咏菜花,并未明言“菜花”,却处处把菜花写得明丽鲜艳,婀娜多姿,贴切而又传神。上片描绘旖旎春光,大地美景。先写杏腮低亚,柳丝浅拂,作为衬托,再写菜花“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下片写其娇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此花娇处,能使观里夭桃断肠。结句更渲染出春光无限。全词工丽别致,曲尽其妙,鲜艳明媚,含蓄蕴藉。
清代乾隆皇帝对油菜花很是赞赏,他在《菜花》中写道: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诗人观赏菜花,喜欢它“黄萼裳裳绿叶稠”的色彩,更爱它能榨新油,成为农民的生活资金来源,不是那些仅供观赏的闲花野草所能比的。诗人观赏菜花,惦记着国计民生,显示了爱民务实的审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