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现存一条中国最早的公路

推介淮南和淮河文明的公众号

淮南现存

一条中国最早的公路

崔小红

淮南现存一条中国最早的公路。路龄多少?2300年。在哪?凤台县寿唐关南。这条古驿道途径下蔡(凤台县)、楚都寿春(寿县)、居鄛(桐城市)。

今年春节前后,湖北疫情扩散,形势严峻。我宅在家里翻阅书籍,阅读到一篇汪家驷先生的文章,文章提到淮南现存的这条中国最早的公路。他把这条道路称为“世界最古老的大道”,名叫“鄂君启车节大道”。

寿唐关俯视下的淮河及古道

“鄂君启车节”是何意?“鄂”是湖北省的简称,那里是楚国的发祥地,所以“鄂”成为楚国的代称。汪老师认为,“君”是国君,“鄂君”就是楚王。“启”是起始,从哪到哪儿。“车”是行车,如果是“舟”,那就是行船。

中国最早的通行证是“节”,常用竹板等材质制成。“鄂君启车节” 是一件小型青铜器件,铸造于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距今2300年。它保留着竹节的形状,取“关节”之义。

我阅读到这篇文章后,开始查阅“鄂君启车节”的信息,搜索到的解释与汪老师的解释有出入。郭沫若先生和其他学者认为,“启”是楚怀王时期的一个名“启”的贵族,楚怀王之子,字子皙,封号“鄂君”。

令人惊喜的是, 1957年,“鄂君启车节”出土于楚国的终结之都寿春。烟花三月,寿县,我来看你啦。

邱家花园眼里的明珠大道

我联系到寿县的文友聂士俊老师,他把我带到“鄂君启车节”的出土地——寿春镇东南方向的邱家花园。现行的小区常用名某某花园与邱家花园不可同日而语,它是沿用至今的古称。这个小村落位于东淝河西岸,隶属于寿县寿春镇东津村,现在叫东津社区。城市扩建的触角伸向这里,它目前位于明珠大道的最东端断头路处。

这里有一道窄窄的老沟把明珠大道与邱家花园隔开。站在此处向东看,田畴里散落着几户人家,有红墙灰瓦。远处,东淝河的二道坝清晰可见。向西看,一栋栋高层楼房拔地而起。向北看,油菜挺起高高的菜薹,顶着一团团黄花,蓬蓬勃勃,春光闪烁。一棵棵包菜圆圆的,菜心紧紧抱在一起。大片的香葱绿意正浓,让人想到岁月的青葱。

热心的邱家花园老姐姐

几个农民在菜地里劳动,我走过去。呀,葱长得真好。老姐姐说好也卖不到价钱,块把几毛钱一斤。那就挖一点出来,我买走。两位老姐姐用铁锨挖起来,递给我两大丛,说拿去吧,不要钱……

1957年,鄂君启车节和鄂君启舟节在邱家花园出土,共计4块。分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在早前一年的1956年,这里还出土了一个“大金牛”。这是挖葱的老姐姐和她的哥哥告诉我的。他们记忆的有所偏差,当年出土的是“大府铜牛”。那是一件小巧精致的青铜器,铜牛腹下有铭文“大府之器”。发现者是这位老姐姐的家门爷爷,名叫邱记传。那年,他在东淝河西岸边一个叫李家坟的地方犁地,犁出来这个精湛的工艺品。后上交给国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随后的1957年4月,八公山乡农民在邱家花园取土修坝时发现上文所述的鄂君启节4块,后又从民间征集到1块。

东淝河二道坝

这两个地方在哪?在现在的东淝河一道坝与二道坝之间的圩地里,距离东津渡不远。换言之,在东津渡大桥的西南方向。走,跟我看看去。

走上二道坝,还没上到坝顶,春风就把一阵咯咯咯的甜美笑声吹送过来。两名村妇一边上坝,一边说笑。圩地里菜花正黄,麦苗正青,水面波光粼粼,倒映不出天光云影。李家坟在哪?在那条弯弯下坝子的小路旁吗?在那片几户农民的村落边吗?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我们只知道,在寿春故地,在淝水岸边,在东津渡旁,在农耕社会里,楚国大地曾经文化发达,舟车繁忙。我们只知道,在加快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祖先创造的文明及其遗迹,可能会被发展牌推土机铲的一干二净,让你遗憾地找不到故地和遗迹,落实不下心中的文化质感。

鄂君启车、舟节

“鄂君启节”用金丝镶嵌的方法将铭文铸在青铜器上。铭文详细记录了鄂君启运输队伍里车船的大小与数量——船限额150艘,车限额50辆,一年往返一次,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征税。另外,铭文还规定了运载额、运输货物的种类、禁运货物、纳税和免税情况,还有行走的路线。

这浩浩荡荡的车船队伍行走的路线是本文的记述重点。为此,我们必须找到这条路线。古代,陆路交通不便,大型货运主要依靠水路。陆路交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是傍水而行。远处不说,单说闪烁了1400年渔火的洛河老街,它的陆路旧道沿淮河而行。那年我去田家庵区的史院乡范圩村采风,走了一段寿庐(连接寿县与合肥)古道,它沿瓦埠湖布设。为什么陆路要依傍水道?因为人畜要饮水,接、交货物也方便。

寿县高铁站

寿县与凤台分居淮水两岸,连接两地的官方驿道只有一条,那就是寿凤公路。这个寿凤公路可不是现在的省道102。古时候,102还不存在。不过,102的部分路基与老的寿凤驿道是重合的。

据说,出寿县老城靖淮门,经过刘安墓,沿着八公山下去往凤台的一段路基就是“鄂君启车节”规定的路线。确定无疑的一段路线在凤台县李冲回族乡的寿唐关南,位于石家湾村境内。我曾经去过那里采风,那时还不知道那条依傍淮水,绕麦田而行的蜿蜒小路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公路,比秦始皇下令修筑的秦直道资格还老。

省道102,过刘安墓去凤台方向

我们沿着省道102前行,来到新辟的去往寿唐关的路口时,发现路已经被封住,交警站在那里值岗。原来,今天是阴历二月十九,是茅仙洞逢会的日子。由湖北而波及全国的疫情还没有宣布解封,聚集性的活动自然不能开展。

转到李冲回族乡的大牌坊,道路一样被封。因为经常在淮南的各县区乡间采风,我对部分道路了解一二,我们又转到石湾村的进口小路看看,曲径通幽,终于来到麦田深处。

如果你是画家,请你备好绿色,画麦田。备好黄色,明黄的黄,画菜花,枯黄的黄,画芦苇。还要临时调配色彩,画水边茭白一堆枯黄叶子里的新芽,画那早早绽放,现在只剩下花蕊的一树樱桃花。

石家湾

石湾村俨然一座世外桃园,人们站在中心街道里,热闹的仿佛是一座小城。谁家的墙上悬挂着红色的条幅——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

炸米花的老头打开锅炉,“嘭”的一声,香气弥漫。三碗白米,两瓢黄玉米,还有麦仁,白玉米,它们讲秩序地排成一条长队,主人们围着老头这个圆心站成一个圈。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里,除了外来人员,没有人佩戴口罩。他们走着,站着,说着,吃着。我欣赏着他们的纯净与质朴,怕惊扰他们,紧紧佩戴住口罩。

在中心街道的下面,也就是西边,与淮河河滩平行的麦田里,曲折着一条水泥小路,那就是有史料记载的,原汁原味的,有着2300年路龄的寿凤古道,目测路长有几百米。

这条古道像丝线一样,连接着楚国众多的城邑,见证了楚国疆土管辖范围的辽阔。它带着我们走进楚国的重重大门,一窥荆楚文化的灿烂辉煌。

古道上的小园

走在这条古道上,沐浴着午时的阳光。用不了几天,抬头望,八公山上将会盛开花千树,四处流动着明艳的春光。

慢慢地,我又走到了去年我采风的这个地方。去年的那位阿姨家门口的水井还在,菜地却被水泥抹平,少一份绿色在徜徉。那位给我递抹布擦鞋的阿姨在哪里呢?我努力张望。这时,她居然拎着一个红色的塑料盆走出来,我看着她看了我一眼,我继续看着她走开。她不知道我知道她,她不知道我像寻找春天的蝴蝶一样在寻找她。

走在这条古道上,多像是在聆听一首没有火起来的老歌呀,多么好听的竹笛,还有节奏感强的吉他。多么想端起一杯寿唐关旁女儿泉煎煮的热茶啊,让心中的忧伤飞上砖瓦,让笛声去年轻记忆中的那道篱笆。熟悉的旧事已经老去,春雨是新的,年年鲜活,滴滴哒哒。我与时光一起度过,一个女儿降生在了百姓之家。

《淮南现存一条中国最早的公路》
作者:崔小红
政协淮南市文史专员
2020.3.1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