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记】老城旧事(1)

1

夏季的那晚,和九、蟹、狂在七的天井喝酒。

天井外面,是小巷。天井的砖,青色的。缝隙间,嵌着鲜翠的苔藓。巷子里的地底,也是铺着青砖。墙跟,粘着一片片的苔藓

五个人,喝的是米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个个满嘴的醉话。

九出去买烟回来说,巷子地底,一边高,一边低。

他说,有的窗口矮了,有的窗很高,在巷子的天上。

后来,九躺在天井的地砖上,惊讶的大声喊起来:天井什么时候装天窗了?

大家笑了:八塌塌拿,九,喝麻傻啰!

那时,巷子里的窗户,从来没关。一到夜里,两边窗口的灯火,把幽长的巷子照亮。

那时,巷子很长,很矮,很敞亮。城里所有的巷子都很长,很矮,很明敞。

巷子里的人家,住的几乎是平房或瓦屋。

在巷子里走,屋里传出电风扇转动的响声,或者小孩的哭声。

那时,我们才二十多岁。

很多年后,我们从外面回来。

再去七的天井喝酒,天井的地底,铺了瓷砖。

天井外的巷子地面,浇上了水泥。巷子,很短了,几步就到尽头。巷子,很高了。抬头往上看,只看到一线天的光线。

两边满墙都是窗户,紧紧关着。每个窗口旁边,挂着空调机。从巷子走过,嗡嗡的空调机转动响声,滴滴嗒嗒的空调滴水声,占据了整条巷子。

那时,我们喝的酒,包装非常精致。喝了几个小时,那瓶酒还有半瓶。

那时,九,不说巷子里的窗口有高低了。天井和巷子,都没有苔藓。

那时,我们都奔五十了。

图片来自网络

2

邵叔,城河尾村人,与我同宗。高个子,长脸,熊猫眼,卷发。

他原来是小镇剃头组的,八十年代中,剃头组解散,他到鱼桁北段的巷子边租了一间小铺开始营生。

剃头铺有八九平方,中间摆着一把老式理发椅,可以三百六度转动,椅靠可以往后放下。

小时,父亲领我到他那里理发。要排队。他的铺里有小人书。排队等候时就看小人书,大多是《三国演义》《瓦岗寨》《水浒》。

《三国演义》是蓝色封面的,最有印象的是《长板坡》和《天水关》。长板坡赵云百万军中随入随出、猛张飞喝退曹兵这两节最喜欢。天水关里赵云年过八十依然不减当年勇,连挑曹将钟氏父子五人。孔明智收姜维也是最喜欢看的。

十多岁时,跟父亲习武,他经常讲三国和水浒里的故事给我听。我是最喜欢赵云的。父亲说,赵云一身白盔甲,一杆银枪,一匹白马,曹军看到都魂飞魄散。

剃头邵理发的发型是单一的,大人小孩都是陆军装。大人理发,剃完头后,剃头邵就把椅靠往后放,拿起剃刀刮胡子,然后掏耳朵。

我是最喜欢掏耳朵的,几十年来,回到老家,都会去他的铺头刮胡子掏耳朵。

小城的发廊在九十年代,如雨后春笋,大街小巷,理发店多过米铺。

剃头邵的客人渐渐少了,就几个老客户。一边理发,剃头邵就跟他们聊农事,花生拔了吗,稻谷收成怎么样,番薯哪种好吃。

农忙时,经过剃头邵的铺头,见店门关着,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今日拔花生、割稻、布田,明日开铺”之类的字。

剃头邵的铺,近几年来,门口摆了自家的番薯、鸡蛋等,一边理发,一边卖番薯鸡蛋。

图片来自网络

辛丑年五月初七日晚,记于小城雨初堂

(0)

相关推荐

  • 番薯

    痈疮肿毒,用番薯叶和红糖捣烂敷,都有很不错的疗效.

  • 【随笔杂记】中秋旧事

    今日白露,白露过后是中秋节了. 人年纪大了,时间就感觉过得快. 美姐说,中秋过后,一年也过得七七八八了. 跟美姐讲起前几天在金芝香饼业听到的一些故事.那是叔的一个朋友张灵云老大叔讲述了他经历过的中秋旧 ...

  • 【随笔杂记】小城读书郎

    三月份里,永忠告诉我,南门头小学准备筹办一间读书吧,供学生和村民阅读,叔打算让我捐赠一批书籍. 后来,叔也跟我提起捐书这件事.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与永忠.华哥等人在高涧村旧址喝茶时,华哥是南村村委会的 ...

  • 【随笔杂记】城北的凤凰花

    雨霖岳母家后面的树,景乐拍 七十年代初,舅公是村里的生产队长. 记得奶奶讲过舅公的一个故事,有年农忙时期,舅公经常犁田耙田,裤筒卷到小腿位置.舅公每天在水田里劳作,这卷起的裤筒湿了干,干了湿,一穿就是 ...

  • 【随笔杂记】与老树相遇

    上周跟永忠打侧边鼓,我的意思是打算在周六或周日再骑一场长途. 永忠说:周六要上班,周日滨海收藏协会有一场会员交流日活动.周日有空吧?要不你也参加活动吧.叔也回来. 周六晚十点半左右,叔打了两个电话给我 ...

  • 【随笔杂记】立夏花开

    【随笔杂记】立夏花开

  • 【随笔杂记】山水之间有清契

    今日立夏 四月里第二次去活竹村,在离村不远的下坡路旁边的石头,碰到有个老者在凿字,当时凿成的字是:出入文明.下句大家猜是"欢迎再来." 昨天,海哥在"三七"骑行 ...

  • 【随笔杂记】生活,有细节才像生活

    【随笔杂记】生活,有细节才像生活

  • 【随笔杂记】母亲三两事

    母亲这个习惯,记不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兄弟姐妹们出门,母亲都会发红包买水. 记得小时候,每回到小镇玩,母亲除了给买东西的钱外,还要把一毛钱放进我另外一个口袋嘱咐我:这是救命钱,不到万一不要用. ...

  • 【随笔杂记】南山庐的真柏小盆景

    题记:去南山庐喝茶,写几段文字以作记录.等璁儿长大了,他读到这些文字,就会知道爷爷带他去过哪里,跟谁在一起. 图片来自南山庐 初夏夜,南山庐里两道茶,一道龙井,香郁味醇,齿颊生香.一道普洱熟茶,茶香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