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明明没有“南京”,为何鸦片战争战败却签订《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廷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这一段话是初中历史课本就有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一课,但是呢我在这里问大家一个冷知识:《南京条约》为什么会叫《南京条约》呢?

近代史第一课就是讲《南京条约》的

有人可能说你这是废话,因为条约在南京签订的啊,但是,不要忘了,南京是我们现在的叫法,清朝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南京”这个地名的,这里叫江宁府!其实还真的是如此,所谓“南京条约”其实是外国人的叫法,外国人一直叫《Treaty of Nanking》,加之后来地方确实也是叫南京,所以我们也跟着说《南京条约》了。

其实此条约清朝是叫“万年和约”,一般也称《江宁条约》,那这就奇怪,中国当时明明没有南京,外国人干嘛硬是叫“南京条约”呢!这个例子其实很罕见,就连中国史书也一样:写清朝的时候经常有什么英国军舰兵临南京,太平天国攻破南京……明明清代就没有“南京”的嘛,为啥硬是要叫南京呢。

正式地图写的是江宁,但有些地图会加个括号里面写南京

这其实是一个习惯性称呼,具体说来就涉及明清500多年南京这个城市的地位变迁了。

咱先说“南京”这个名称吧,在中国古代啊,这其实还真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名,在有陪都制的时候,“南京”就是“南部的陪都”,宋朝,辽朝,金朝,西夏都有“南京”,比如宋朝的南京就是应天府,在现在的商丘;而辽朝的南京析津府就是燕京城。

但元朝开始,中国几乎就一直是大一统王朝了,元朝没有“南京”,而明朝呢?明朝一开始其实也没有南京,明初把首都建立在这里,因为不存在陪都,所以直接称“京师”,建制是应天府(元代是集庆路)。

但按照惯例,首都附近有一大片地方是要直辖的,这就是“直隶”,朱元璋给京师划拨了一大片地方,大概是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的全境,这里是直隶;可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京成了京师,然而南京陪都地位保留,但由“京师应天府”变成了“南京应天府”,也就是从“首都”变成了“南部陪都”,同时直隶也变成“南直隶”,有时整个南直隶也被称为“南京”!

不过其实朱元璋时期也有过迁都的设想,不过他一开始想着的是迁都到开封(汴梁)去,所以他将汴梁命名为“北京”,以应天府命名“南京”,但后来这个主意取消了,南京还是叫“京师”就好。

而明朝和西方是有接触的,南直隶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而当时的南京也是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方传教士便对“南京”有着很深刻的印象,一直称呼“南京”。

“在中国人看来,论秀丽和雄伟,南京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它真的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这些的类似建筑。在某些方面,它超过我们的欧洲城市……有广阔的园林、山和树林,相间着湖泊,然而城中居民区仍然占有它的绝大部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但是到了清朝,南京不再是陪都了,自然不可能再叫“应天府”这个名称,将其更名为江宁府,这是其旧称,当年南唐在金陵建都就称其为江宁府,府城由两个附郭县:上元县和江宁县构成。

可以这么说,从古代一直到清代,“南京”就从来不是一个地名和建制名称,它一直就是代称,即使是明朝,这个地方的建制也是“应天府”而不是什么“南京市”,只不过出于习惯,一些人称城市为“南京城”。

当然,北京也是一样,也是习惯称呼而不是什么正式地名,清朝首都就是京师顺天府,“北京城”也只是俗称。

那什么时候才有了“南京”的正式名称呢?那还是要到辛亥革命之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根据习惯,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后南京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别市,这才有了南京。

好歹封建时代过去了,一些旧礼也不用太遵守,北京就北京吧,也不用叫京师了;建国后也是一样,首都在北京,南京不是陪都,但也按照习惯叫南京就好了,也别再费事改叫什么江宁啊,金陵啊什么的了。

至于《南京条约》还是《江宁条约》,反正现在地方叫得就是南京,西方也一直这么叫的,反正条约又没有什么正式名称,那我们也翻译成《南京条约》好了。

作者:云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