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续的亲子阅读收益
几点说明
本文不是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实操教程;
本文不是试图说服读者开展亲子阅读的心灵鸡汤;
我有种感觉,现在看到这篇小文的你一定是已经走在亲子阅读道路上的你了;
写下这篇小文的唯一目的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思考自己长期以来做亲子阅读这件事情的原因,试图寻找长期做这件事情的内驱力。如果有幸能和读者产生一点共鸣,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阿简在2013年创办肖家河故事小屋的时候,一度遭人“泼凉水”,“你这开不起走,现在哪还有娃娃看书哦,都打游戏去了”。

最初的肖家河故事小屋热闹的样子
8年过去了,故事小屋已经更名为成都书语。数量也从1个增加到大约30个,另外还有非常多的合作班级。
(点击了解成都书语)
透过书语的变化,再看看近年来整个社会在亲子阅读方面的变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童书占所有图书销售的份额从2015年的20%,上升到了2020年的30%,虽然没有找到更多的专业数据支持亲子阅读受重视程度的变化,但是一种感觉就是身边的朋友,远方老家的亲戚都在重视给孩子讲故事了。
从我自己来讲,从2014年参与到肖家河故事小屋开始到现在,孩子从两岁长大到了9岁,亲子阅读一直没有离开。表层的原因很简单,孩子想要,我也乐意。

我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时光
依靠没有很多数据支撑的“感觉”来看,爸爸妈妈们对亲子阅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了。我在思考,表层之下,是什么“利量”在驱动这种变化,应该是有更多的家长体会到了亲子阅读的好处,那么亲子阅读有哪些好处呢?
01
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说2013年那位“泼凉水”者的观点我还不太认同的话,那么到现确实依然还是存在不少的一定数量的被电子游戏围剿的孩子。

被电子游戏俘获的孩子(来自网络)
问题来了,为什么电子游戏会把孩子从家长身边抢走,而家长又凭什么把孩子抢回来。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还真是回答不了,因为认识到需要把孩子抢回来的时候,往往孩子比较大了(十岁以上?),我还没有这方面的人生经历。重点是第一个问题,与其说孩子是被抢走的,不如说是家长主动出让的。
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出让了陪伴孩子的机会,把这个机会让给了电子游戏,同时也出让了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机会。家长就真的只成为了“家长”,管吃管喝却不管心里建设。等“家长”意识到需要和孩子进行心理对话时,很可能面对的是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双方互不理解,矛盾就此产生,亲子关系就此紧张。所以牢牢地抓住陪伴孩子的机会,不仅成为“家长”,更能成为朋友,家长和孩子之间也不会是鸿沟,而是“高速公路”。事实上我感觉,如果有幸能成为孩子的朋友,更有利于做好“家长”的那部分角色,孩子会更容易谅解和接受来自家长提出的作为“家长”的要求。
这儿说到的“陪伴”并不专指亲子阅读的陪伴,可能只要是多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良好亲子关系的结果,甚至是陪孩子一起打游戏。我曾经建议一位朋友赶快研究一下孩子喜欢的电子游戏,和孩子一起打,这样孩子才可能会给你“靠近他”的机会,你才有可能把他从游戏中再带出来。
在众多的陪伴中,亲子阅读的陪伴有其独特的好处。具体表现在下面两点。
02
长期的低阈值的刺激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所谓低阈值,我是这样理解的,没有频繁的声音、动作、色彩、表情等信号,或者可以简单理解为“平淡”。我认为亲子阅读属于一种低阈值的刺激。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抓住孩子阅读的兴趣,家长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表演技能(有时候可能需要把自己扮演成怪兽,有时候可能需要模仿书中角色进行倒立,扮演哭啊笑啊更是家常便饭,这些属于高阈值刺激),和孩子进行高阈值刺激的亲子阅读,这可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很好的方法。

志愿者在积极引导孩子阅读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高阈值的刺激比重会逐渐下降,到最后,亲子阅读会由叙述、朗读、讨论等一些平淡的环节构成。长此以往,孩子不再需要高阈值的刺激就可以保持专注。
对比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到初中、高中,课堂上还能留存多少高阈值的刺激,几乎全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信息。

小学生课堂(来自网络)
如果没有在低阈值刺激下保持专注的能力,上学就会成为孩子非常大的负担。上课不能保持专注,学习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弱。就好比挖掘机的铲子不够大,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得加班加点,很累。如果有保持专注的能力,就好比铲子比较大,效率比较高,完成任务只需要几铲子搞定,相对要轻松一些。(当然学习过程首先是一个辛苦付出的过程,我这里说的是“相对轻松”一些。)
03
家长的成长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唯一的,没有重来的机会,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但是通过阅读可以借鉴别人的人生经历,在到达自己需要做出选择的时间点前,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选择的,可以通过思考别人的选择,提炼出自己可以收获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阅读中,可以体验多种不同的人生。同样,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
这里不说孩子,只说大人。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在书中发现自己孩子方方面面的影子。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的各种优点和缺点,家长有机会在故事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也就有机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这就是家长的成长。这一点好像不太多被大家提到,我反而觉得这是亲子阅读最重要的一点收获。

(图片来自网络)
姌姌(我女儿)建议此处应该举一个例子:“故事中一个孩子考试得了零蛋,他的爸爸狠狠的收拾了他一顿。结果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毫无自信,面对爸爸充满恐惧,下次考试又得了零蛋,他偷偷地在零蛋前面加了“10”,然后他学会了撒谎。”姌姌说,读了这个故事的家长就会思考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然后家长就有机会成长了。
我觉得姌姌举的这个例子还是很恰当的。
结束语
我的分享就是这些了。本文纯属自己的心得体会。缺乏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各种学的理论支撑,如有不妥的地方还请见谅。
最后感谢我的女儿姌姌,直到现在还不嫌我烦,还一如既往地允许我给她讲故事。孩子喜欢听我讲故事是这么多年亲子阅读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总有一天她会不再需要我给她讲故事了,但在这之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受益者,都得到了成长,感谢她让我有这个机会。
姌姌既是这篇小文内容的践行者,也在我写这篇小文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所以,这篇小文的作者应该包括姌姌。同时,姌姌也是这篇小文的第一位读者,她的评价是:还不错嘛。
THE END
作者:姌姌爸爸 / 姌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