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治疗皮肤病经验集

皮肤病的种类虽多,但他们之间都存在着病因上的共性,(本人写一写关于中医如何治疗方式,以及结合曾经学习文章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望同行指教。)

所以在治疗上就存在着用药的规律,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它们的病变基础就是“风”风性善行数变,符合皮肤病此起彼伏的病理特性,而“风”在病因学上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者感受外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它邪气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内风则有火热化风,五脏与五志之极皆可化火生风,阴虚、血虚、可以虚风内生,而气虚阳虚,则无力抗邪常可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所以在诊治皮肤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内外的因素而灵活用药。

皮肤病用药的基本规律如下:

风热:浮萍、薄荷、防风、牛蒡子;

风寒:麻黄、桂枝、威灵仙、白芷;

风湿:羌活、独活、白芷、苍术。

湿分层次:

1.芳香化湿:藿香、佩兰、砂仁、用于皮肤病初起,渗出液不多,痒感不重,小儿和老年人等。

2.辛温散湿:苍术、海桐皮、赤石脂,适用于潜在性丘疹较多,剧痒难忍,病在肌腠者。

3.淡渗利湿:茯苓、泽泻、滑石等,适用于湿邪下趋,病位在下阴部及下肢等处。

其中荆芥,防风,秦艽,薄荷性平和,可以不拘于寒热。

分脏用药:

病在肝:合欢皮、百合、夜交藤、牡丹皮条达安神;

病在脾:山药、玉竹、条参、玫瑰花等,扶理脾气;

病在心:莲子心、柏子仁、琥珀等,清心镇静;

病在肺:肺风:病变初期,仅见炎性丘疹、丘泡疹和皮肤油腻,责之肺经风热,可选轻宣之品,如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焦山栀等;

略久脓疱出现或较多,皮肤欣红明显,表明热化为毒,当选清心之药,如莲子心、连翘、金银花、凌霄花等;

若见结节、囊肿,乃至瘢痕重证,为毒热与痰瘀互结,应加化瘀散结之品,如浙贝母、赤芍、皂剌,牡蛎等;

注意表里用药:如肺热不论在哪一阶段,均可加入通畅肠腑的药物,如酒大黄、紫苑、杏仁、桔梗等;

经络用药:

督脉药:多为阳刚药,如鹿茸、鹿角胶、鹿角霜、附子、肉桂、川椒、干姜、细辛、藁本、锁阳、巴戟天、肉苁蓉、牛、羊、猪骨髓等;

任脉药:多为血肉填阴药,如龟板、鳖甲、鱼胶、知母、黄柏、玄参、熟地、紫河车、紫石英、人乳、何首乌等;

冲脉药:多为利气通络药,如玄胡、川楝子、香附、郁金、降香、充蔚子、乌药、青皮、小茴香、桃仁、当归等;

带脉药:多为固摄下元药,如五味子、山药、芡实、金樱子、覆盆子、桑螵硝、当归、白芍、续断、龙骨、升麻、艾叶、甘松等;

二跷药:升阳:麻黄、防风、炙甘草、苍术;

养阴:知母、黄柏、酸枣仁;

祛风湿,强筋骨:虎骨、玄胡、南星、甲珠、肉桂。

皮损用药:

丘疹为主:不论新久,皆从肺治,宜轻宣疏散,常用用花类药物,如抗菊花、野菊花、金银花、槐花、厚朴花、红花、款冬花、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鸡冠花、辛荑花、荷花、白扁豆花等,这是因为花类药质地轻扬,大都能宣能透,具有轻而扬之的功效。

以斑为主时,当辨颜色而治:

白斑为气血违和,治宜从肝,法拟疏达,药用柴胡、当归、川楝子、乌药;

红斑为营热燔灼,治宜从胃,法宜清营凉胃,药用生石膏、紫草、知母、白茅根;

紫斑为火毒炽盛,治宜从心,法拟凉血化斑,药用牛角粉、绿豆衣、生地、炒丹皮、银花炭;

黑斑为肾亏本色外露,治宜从肾,法拟温补肾阳,药用附片、肉桂、菟丝子、巴戟天、大熟地;

脓疱:未溃为毒热,己溃为毒湿,前者从心宜解毒,药用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莲子心;后从脾,治宜化湿,药用白藓皮、茵陈、生薏仁、赤小豆;

皮损在四肢,治在脾,药用苍白术、炒扁豆、茯苓;

皮损在躯干,治在肝与脾,药用川楝子、郁金、焦山栀、赤苓、陈皮;

皮损在二阴:治在肝与肾,药用炒龙胆草、泽泻、柴胡、沉香;

皮损在头面:多从风热论治,药用浮萍、蝉衣、大青叶、玄参等;

配对用药:

皮损以水泡为主者紫草配茯苓;

皮损以血泡为主者,紫草配红花;

瘙痒限于阴囊者,杜仲配沉香;

皮损限于女阴者,杜仲配小茴香;

皮肤欣热剌痒者,浮萍配生石膏;

痒如虫行者,浮萍配白茅根;

另如一厚一薄的赤芍配川芎,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一表一里的柴胡配黄芩,通治皮肤瘙痒;

一阴一阳的熟地配苍术,主治掌跖脓疱病;

一寒一热的黄连配肉桂,治口舌生疮;

一轻一重的蝉衣配生石膏,治夏季皮炎;

一开一合的菖蒲配何首乌,治圆形斑秃

分过敏源用药:

解鱼毒:苏叶、陈皮、蒲公英;

解肉毒:鸡内金、蒲公英、山楂;

解蟹毒:乌药;

花粉:薄荷、虫蜕

烟尘:玄参、射干;

酒毒:葛花、枳具子;

湿热者用五黄(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

血热者用丹皮,生地,茅根,茜草等

虚热者用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

在卫气者,用白菊黄菊,连翘,牛蒡子等

在气热者,用竹叶,石膏,芦根等

在营血者,用生地,玄参等

入血者,用大青叶,水牛角,赤芍

毒邪之盛者,用穿心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紫花地丁,夏枯草,蒲公英,土茯苓等

因痰生风者,用天麻,钩藤,半夏,僵蚕等

痰湿过盛者,用厚朴,半夏,三子,陈皮等

内有风者有水牛角,羚羊角,乌蛇,首乌等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血虚者:鸡血藤,何首乌,巨胜子,阿胶等

血瘀者:丹参,三七,坤草等,兼燥者:生地,石斛,玉竹等。

透达表皮者,白芷,苍耳子,白蒺藜,荆芥,防风,防己等

以皮治皮者,蝉蜕,蛇皮,冬瓜皮,地骨皮,牡丹皮,白鲜皮,五加皮,海桐皮。

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以心而用药论治,心主神志,用药要有宁心安神之意。

蝉蜕,珍珠母,首乌藤片→安神兼治风

石菖蒲,茯苓,茯神→安神兼利湿

专病专药

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皮肤病的诊疗积累了许多独特有效的专病专药。如 《丹溪心法》 用凌霄花主治身上虚痒,《本草纲目》用土茯苓主治杨梅疮,《日华子本草》 用白芷主治白癜风,《本草衍义补遗》 用大枫子主治麻风,《临证本草》和王幸福书中和个人经验认为用软紫草兼和苦参,狼毒和雷公藤,巴豆等主治牛皮癣。

皮肤病方子

可以用赵炳南教授自拟验方凉血五花汤 (红花、鸡冠花、凌霄花、野菊花、玫瑰花) 主治玫瑰糠疹; 凉血五根汤 (白茅根、紫草根、瓜蒌根、茜草根、板蓝根) 主治结节性红斑; 多皮饮 (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鲜皮、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楝皮) 主治荨麻疹等。

本人常用的麻黄各半汤,柴胡桂枝汤,丹参银翘散,葛根麻黄汤,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升阳益胃汤,除风湿羌活,九味羌活汤,消风散,乌蛇荣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甘草泻心汤,三仁汤,黄连温胆汤等,重在活则通变,不要考虑单独专方专治,要考虑病人是否符和情况而定。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倘能辨证精确,再结合上述诸法,对于皮肤病来说,是不存在绝症之说的。

针灸治疗

本人喜欢用点刺两侧膀胱经,对其大椎,侠白,委中,背部等穴位拔罐放血,火针同理烧热刺破有长类似痤疮等病灶物并挤出来进行无菌操作,嘱患者不要洗脸,用针一定考虑严格消毒,避免患者出现反复无常感染和复发炎症。耳针取肝胆区,肺脾胃区点刺放血等都有效果,还需辨证考虑情况。

穴位注射

用的比较多也就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胎盘注射液,大多取穴血海,膈俞,三阴交,合谷等穴位,有严重皮肤瘙痒和顽固皮肤病采集患者肘窝内静脉血注射入足三里或曲池,进行自血脱敏疗法。

皮肤瘙痒既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又是治疗十分复杂的一种疾病。在临证中,当分清虚实论治。实证一是疏风止痒,二是通腑止痒; 虚证则应从肝肾论治。若发现内脏疾病所引起的瘙痒,其治疗的重点,以内治原发疾病为主。

同时要避免过度搔抓,以防抓破后继发感染。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且忌热水烫洗; 内衣以穿柔软的棉织品为宜,不可穿毛织品。忌饮酒类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吃口味味等食物,鼓励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等腥膻发物;脾胃虚弱患者忌食油腻、寒冷坚硬食物。

祛除病因,恰当施治,预后良好; 部分顽固不愈病例,可作搜索性检查,重点是肝胆,内分泌和血糖以及体内潜在性癌肿等。

不过,应当指出,古今临床医家喜用虫类药物止痒,如蜈蚣、全蝎、乌梢蛇、蜂房、白花蛇、水蛭等,这些药物对风毒顽痒,用之恰当,效如桴鼓,但临床证实,部分患者服药后,痒感反而加重,笔者对此提出三点解决方法: 一是询问平素吃鱼虾鸡类食物,皮肤是否过敏。二是以往是否用过虫类药或鳞介类药物,效果如何。三是初诊从小剂量开始,服后,痒感减轻则可再加大剂量。总之,尽量做到药贵在精,药贵对证,是十分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