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法讲学:面色望诊,五种脸色对应五个部位,建议收藏
这一诊法是指对面部青、赤、黄、白、黑五色的观察,辨别其不同主病的方法。
1.青色
其应在肝。主风、寒、痛、惊和瘀血。望诊时应结合具体部位分辨其不同性质。如目下色青白,伴精神抑郁,手指发麻,小腿转筋,多为肝虚风证;颜面青色,善怒胁痛,咽干,多为肝实风证;面目青黑,突然不能说话,四肢软弱而不能站立,多为肝虚寒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为心阳不足,心血瘀阻;小儿面色发青,以鼻柱和两眉间及口唇四周多见,伴有高热者,为惊风之兆;妇女面青,少食多怒,月经不调,必为肝强脾弱;鼻头色青,多为腹中痛。
另外,还应观察面部其他部位伴青色而出现的兼色、兼症。如若面青颊赤,多为寒热往来之少阳证;面青目赤,多为肝火;两颊青黄,眩晕呕吐,为痰厥头痛;面色青赤而晦暗,多为郁火;脾病见青色为难治。
2. 赤色
其应在心。主热证。首先要察其面赤之微、甚。若微赤者即为虚热;赤甚者为实热。其次,察面赤的具体部位,以定病位病情。若满面通红,多为阳盛之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若两颧潮红娇嫩,则属阴虚火旺的虚热;若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两颧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为虚阳浮越之“戴阳”证。
3. 黄色
其应在脾胃,主虚证、湿证。首先应根据黄色的特点进行辨证。若为“萎黄”,属脾虚,气血不足,其特点是面色淡黄无华;若为“黄胖”,多属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其特点是面色黄白虚浮;身目俱黄者为“黄疸”,若黄色鲜明如橘子者,属“阳黄”
,是湿热熏蒸之故;若黄色如烟熏而晦暗者为“阴黄”,是寒湿阻滞之故。其次,还要结合兼见的体征分辨之。若黄而枯瘦者为胃病虚热;面黄肌瘦,但腹胀者,虚胀也;若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怒张者多为臌胀;小儿面黄面肿,或乍黄乍白,腹大青筋者为疳积。
4. 白色
其应在肺。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首先应观察白色的不同特点。若淡白虚浮,多为阳虚;若白而无华为血虚或夺血;淡白多为气虚,亦可见于肺胃虚寒。再结合兼症观察,若面色苍白伴剧烈腹痛或战栗为里寒证;若突然苍白,伴冷汗淋漓,手足肌肤发凉,为阳气暴脱。
5. 黑色
其应在肾。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先据黑色在面部出现的部位进行观察辨证。若颧与颜黑为肾病;眼眶周围发黑,往往是肾虚或水饮或寒湿下注之带下病;若心病额见黑色为逆证;口唇黧黑多为肾绝。再据色黑之不同特点观察辨证。若面黑而干焦,多为肾精久虚,虚火灼阴;黑而浅淡,为肾病水寒。凡黑而暗淡,不论病之新久,总是阳气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