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钟的几个概念进行解读
2019-11-14 由 林看云 發表于文化
昨天群里开始准备玩诗钟,有几个提议笼纱格,于是我专门把笼纱格的概念和要求搜出来发到群里,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首先是笼纱格基于分咏发展起来的,一不小心容易写成分咏,加上诗钟本身就要求作者文化底蕴深厚,会用典,才能令读者会心一笑,达到出彩的效果,这一点是最难得的,所以决定从最基本的概念先让大家熟悉了解下。
一、诗钟的概念
诗钟是中国古代汉族文人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诗钟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诗钟吟成,再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律诗,游戏结束。诗钟多半限定内容(诗题)、文字和种格,比如诗钟分咏,限"来、去",即上联必须有"来",对下联的"去"字。诗钟比一般对联要求格律更工整,内容更含蓄,甚至类似谜语才好。
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
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
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
,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张西厢《闲话诗钟》
由上面的概念解释看,诗钟活动的特点是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得名于限时的方法。在钟表没有普及的时候,是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烧到一定的时间,铜钱落在下面承接的铜盘中,大家停笔。限题主要有两种方法,诗钟以此分为两种体式:分咏体要求在上下联分咏出绝不相干的两件事物;嵌字体要求在上下联指定位置嵌上毫无关系的两个字(或几个字)。
嵌字体如林则徐作过《陈·人一唱》:"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用陈、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一字位置上(称一唱),写成工整的诗联,感慨因循守旧,世风浇薄。
分咏体如张之洞作过《凉棚·申报》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凉棚可以随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席,申报是最早报道欧亚新闻的报纸,抓住二者特点,以游戏笔墨张大其词,用阴阳、欧亚大字眼写成此联。
诗钟虽有很多规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以上张之洞作品为平起式,林则徐作品为仄起式。
诗钟有在社中出题现作、先期发题征作和举行诗钟大唱等活动方式。在交卷、誊录、评比、宣布评比结果等方面,都有一套程序。
二、诗钟的沿革
诗钟大约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福建。咸丰八年成书的《闽杂记》中说:"今馆阁诸君亦多为之。"说明已经传到京师。同治二年癸亥科进士赵国华、李宪之和探花张之洞曾在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倡导。光绪十几年北京的满族知识分子以宗室盛昱领衔成立了"榆社"。北京聚合着从各地往来的名士,诗人如易顺鼎、陈三立,词人如王半塘、朱古微,政治活跃人物如文廷式、杨锐,重要官员如瞿鸿机、陈宝琛,都先后参加各社吟作,形成过很大的一股诗钟热。
学童参加诗钟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猎取功名的人写作诗钟,是为了能写好八股文和制艺诗;附庸风雅的人也愿意参加这种"诗酒酬唱",光绪年间曾"都下宴集相率为诗钟"。各地也成立一些大社,王闿运、樊增祥等很多名流参加。上海首先在报纸上发题征作,洁社的作品有时用电报发到南京,由江宁布政使樊增祥阅卷。有些饭庄还专以接待这一活动而出名。辛亥革命以后,北京成立潇鸣社和塞山社,各有会员一二百人,名流网罗殆尽,连梁启超都列名其中。上海的樊园诗钟活动,集合了同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福建人才济济,作品风格俊秀,称为"闽派"。其它各省也有水平很高的社继续活动,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到抗日战争前达到顶峰。后来,在政治和社会的大变革中,诗钟活动很快消沉。
近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加上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诗钟活动很有复兴的态势,但是与相关业内人士沟通发现今人缺乏文化积淀基础,有些流派过于僵化,有固步自封的趋势。
我这里不做深入研究,只结合张西厢先生的《闲话诗钟》做些简单介绍以供大众了解。
三、诗钟具有培养文学写作能力的功效
诗钟不但有趣,还有很明显的教育效果。
1.训练学生掌握文学对偶基本功。
对偶是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修辞技巧,在文学写作中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能发挥很鲜明甚至很奇妙的效果。要作好诗、词、骈体文、八股文以及散文,都需要先过对偶关。以前对于语法、修辞、音韵的研究不够充分,缺少简明适用的教材,只是让学生在大量习作中逐渐领悟。作碎和作诗钟就是教给学生熟悉声调、词性、词句结构对仗的针对性训练。诗钟的写作,对于词性、词类、词的结构、词组的结构、句的结构如何对仗工整,以及如何使用成语和典故,都有细致入微的规定,称为法式。道光年间见于著录的作品《人·白一唱》"人海归来空有梦,白下游后帐无诗"。按后来的法式衡量,已经看出它是病句:对仗必须区别词性的动静和虚实,"空"字属虚(副词),"帐"字属实(动词),二字不宜相对;对仗必须区别通用名词和专用名词,"人海"是通用名词,"白下"是地名属专用名词,也不宜相对。看来,确实要经过严格训练,才有把握做到对仗工稳。
2.训练学生善于选用最精当的字词。
从宋代以来,分析诗词注意认取"诗眼",写作中间讲究"炼字"。做到这一点要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而诗钟却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成联。福州1930年的《微·寒七一》大唱,征得八千余联,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佳作,如黄芗洲的"寒宵坐似沧浪里,微曙看犹混沌初",是先配成"寒宵"和"微曙"两对"眼字",进而写出一种意境;林绮赓的"寒月芦花千百顷,微风桐子两三声",是配成"寒月"和"微风",写出一种景象:张拂朝的"微虫沟洫犹争长,寒鸟江湖不乱群",是配成"微虫"、"寒鸟",批评当时福州的小军阀战争。前人关于"炼字"发过很多议论,清人刘熙载说:"总之,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写诗钟对于练习认取诗眼,进而写活全句,是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方法。
四、几个重要概念
一是钟题
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
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
,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
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
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
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
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
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
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
「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
「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
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
诗钟要有钟题,古人钟题不是由某个人随意出的,大多是翻书确定,不同的钟格对题目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合咏分咏都不可以犯题字,嵌字是必须要用题字的,晦明格则只允许用一个题字嵌入;像张西厢先生书中所言,分咏时候最接近题字的字都不可用,有些为了提高难度禁用一些跟题字相关的字。
我昨天在群里出题笼纱格:夕▪兰。没有去翻书,而是随手用了两个群友名字中各一字。
二是钟意
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
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
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
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
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从以上张西厢先生对钟意的解读看,诗钟第一位当然要对仗,因为诗钟本来就出自律诗中一联,这跟对联要求对仗一样是最基本的,但是,只有对仗是不够的,必须要讲立意,立意有高下之分,无论诗词楹联,好的立意放到哪里都会让人产生共鸣,让人拍案叫绝;举个例子,我昨晚在群里出个比翼格要求的嵌字(钟格我们后面会说到)
秋▪练
一水悬峰凝白练;千枝落叶是深秋。
白练腾空开胜景;金秋织锦灿神州。
两个人的作品,一眼已分高下,前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画面感,后一个胜景神州一出已经具备老干体的架势了。所以立意很重要。
另外一点,张西厢先生说了,有些人觉得诗钟也要讲起承转合,可诗钟跟对联一样,本来就是从诗中拿出来的一联,一联中谈什么起承转合呢,所以大可不必自行束缚搞得僵化保守。
三是钟眼
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床则可,用联床则不可,与
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
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
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
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人为学态度之严谨,我专门从网上对钟眼进行了搜索,想找到今人关于钟眼的深度解读,暂时还没有找到,我原以为是跟诗眼联眼一个性质的,又专门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业内人士潘洪斌先生
潘先生的答复是:
这个钟眼。他主要是指的嵌字里面的那个题字以及题字组成的那个词语,因为以前呢,他所嵌的字,本身他都是不对仗的,词性也不一样,你如果想组成了诗钟呢,你必须让这个题字,组成一个词,然后这个词呢,他们形成一种工巧的对仗。所以说出的那个嵌字的题字那两个字呢,叫题字,和题字组成词语的另外的那个字呢,这叫眼字。他这个词语呢,就是统称为钟眼。
跟诗眼联眼不是一个概念,这个联眼我倒是没怎么听说过,诗眼,他一般指的就是。一句诗里面最精彩的那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甚至说一句诗里面的精彩的一句话,一句诗可都可以叫诗眼。但是在这个诗钟里面,这个眼字,它是有一个专门特定的称谓,一般的情况下,这个分咏笼纱之类的就是使用不到眼字这个概念。
按潘先生的说法,钟眼是清代的概念,解放后经福州派改良被抹杀了,因为他影响天然对仗词语的使用。
时间所限,钟典、钟句、钟对、钟格下次再解读。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关注交流,下次将钟格解读后再给大家出些题目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