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百年的生普,售价100万,汤色是火锅红!

《1》

今天被一款茶给吓到了。

一款熟普。

一款据说来自两三百年前,售价在100万左右的,老生普。

干茶的颜色是深红色的,铁锈红。

从掰开来的小茶块上看,完整的叶片并不多,主要是细碎的粉末状比较多一些。

叶底的颜色是黄中带绿的,有点武夷岩茶叶底那种三红七绿还带点军大衣绿的色感。

汤色是大红色的,正红的那种色泽,像是西瓜加樱桃榨的汁,红艳艳一壶。

是的,大家没听错,也没看错,说是生普,结果茶汤是大红色的——这是熟普、黑茶、部分红茶的汤色。

这就有点反人(茶)类了。

一款两三百年的老普洱,它不但跨越了世纪,还跨越了茶类品种。

莫不是穿越了吧。

《2》

其实呢,如果当时制定宣发文案的时候,能严谨一点,不要说这款茶是生普,说它是熟普,那么,可信度真心会高上许多,穿帮的机率会低上许多。

生普的工艺,与绿茶十分相似,就算陈化200-300年,也不可能变成熟普那种重度发酵的红艳艳的汤——人家是茶汤好吗?又不是重庆火锅。

并且,干茶的颜色,也不太符合生普的定位——经历了杀青,却并未重度发酵的普洱茶,叶片怎么可能是铁锈红的呢?

生普的陈化条件,是自然陈化,请记住,并不是高温高湿陈化。那么,在室温条件下陈化的生普,叶片怎么会变成铁锈红色呢?

除非日日暴晒在太光下,借助太阳光能的力量,让生普叶片当中的叶绿素大量挥发。另外,再高温高湿,让生普叶片当中大量生成茶红素和茶褐素——这两种色素的共同作用下,叶片才会变成铁锈红,茶汤才会变成火锅红。

所以,说它是生普,容易被人一眼看穿。

当时制定文案的时候,还是应该它说是熟普,这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当然,可能主创人员也有自己的考虑,熟普名声不好,现下生普更招茶客们喜欢,定位为生普,更好卖。

然而,这个茶色和汤色,老早就暴露了这块“两三百年”老普洱的真相。

也只能卖给有钱又不懂茶的客人,才不会被退货和精神索赔。

《3》

由“老普洱"的这种可怕颜色,可以推及的是,原来,那些黑乎乎的“老白茶”之所以有部分茶友爱买,原来是按图索骥来的。

普洱茶,毕竟比白茶兴起的时间要长,占领茶友们茶桌的时间要久,在江湖上的地位,要老字辈一些。

这部分茶友,经年累月地,看到“老普洱”的颜色,是铁锈红的,是砖红的,是黑褐色的,就留下了个深刻的印象,觉得茶界的所有老茶,都是同一个颜色的。

觉得所有老茶,不管是老绿茶,老红茶,老岩茶,老铁观音,老白茶,都应该跟老普洱一样,是黑褐色的,是铁锈红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村姑陈实在是想象不出来。

只觉得这种认知,这种推理,只有脑洞奇大才会想出来。

会这样认为,真心是不懂茶。

六大茶类,每一种茶,它的工艺都是不尽相同的。

工艺不同,做出来的新茶颜色就不一样,而存成老茶之后,颜色又怎么可能一样呢?

简单粗暴地去套用别的茶的理论,放到另外一款茶身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张三喝酒脸红,难道李四喝酒也一定要脸红么?

《4》

发酵,是茶叶的加工流程当中,最直接有可能影响到茶叶和茶汤颜色的工序。

茶叶的颜色会改变,会从青叶时期的绿色,变成红色,黑色,褐色,黄色等等颜色,基本上都跟发酵程度有关。

发酵程度轻,大多数时候茶叶的颜色就呈绿色或者黄绿色。

发酵程度中,大多数时候茶叶的颜色就呈红绿色(绿叶红镶边)。

发酵的程度高,大多数时候茶叶的颜色就呈黑褐色。

茶叶呈现出绿色的时候,它细胞内的叶绿素的含量是极高的。

茶叶呈现出红色的时候,它细胞内的茶红素含量是极高的。

茶叶呈现出褐色的时候,它细胞内的茶褐素含量是极高的。

生普的颜色不会呈现出铁锈红,便是因为它的发酵程度不够高,至少不像黑茶和熟普那么高,从而叶片内还保留着一定的叶绿素的结果。

而如果它像本文开头所写的那款两三百年的老普洱一样,干茶呈现出铁锈红色,那必定是修改了工艺,加重了发酵,挥发掉了叶绿素,生成了茶红素和茶褐素。

那么,改变了工艺的生普,还是生普么?

把改变了工艺的生普,继续叫做生普,这是为哪般?有何内幕?

《5》

而白茶,微发酵。

列位看官可以好好感受这个“微”字。

微风,微雨,这个微。

这种微的感觉,放到茶叶的发酵里面,可见是多么地轻微,多么地微弱,多么地微不足道。

既然发酵程度如此之轻微,白茶当中的大量叶绿素,就不会被挥发,同样也就不会生成大量的茶红素和茶褐素,那么,白茶自然就是以绿色为主的——春白茶是绿白二色的,秋白茶是以绿为主的五彩色的。

白茶是自然陈化的,密封闭光干燥保存的。

那么,凭什么在新白茶时期是绿白二色的白茶,成为老白茶之后会变成红色,铁锈色,黑褐色呢?

这完全不可能啊。

除非刻意做旧。

或者,储存条件不好,晒太阳了,曝露在日光下很长时间,才会让白茶变红,变褐。

做旧老白茶肯定是不能喝了。而这种没有储存好,跑了气变了色的白茶,就算它是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又有什么饮用价值可言呢?

《6》

更多的时候,铁锈红、黑褐色的“老白茶”,都是人为的。

是基于市场上有一种认知:认为老普洱是黑色的,老白茶就应该是黑色的。

当然,我们从化学和制茶的工艺上来分析,很容易就把这种错误的认知给推翻了。

所以,看过本文的茶友,请修改自己的信息库吧。

老生普不应该是铁锈红的。老白茶更不应该是土黄色、黑褐色的。

它们都应该跟自己新茶期的色系十分接近才行。

一个人老了之后,跟年轻的时候相貌差距太大,必定是整过容了。

一款茶老了之后,跟自己新茶期的颜色相差甚远,必定也是整过容了。

整过容的朋友,仍然是朋友。

整过容的老茶,你敢喝吗?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