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足迹 | 中央农特派员张培农的杨子山革命斗争史

 张培农 

张培农,又名张植,改名再生,早年来到杨子山配合族人办起“培农学校”,宣传农民革命运动。

矾山杨子山革命斗争史

早期的杨子山东西边住有叶吴两姓,中间集聚张姓约300多人。当时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以务农为生,生活贫困。

1927年,中共中央农运特派员张培农,又名张植,改名再生,马站南坪人,来到杨子山,跟当时任族长的张庆琮联系,拉上同宗关系,并说要在杨子山搞农民武装革命活动,向张庆琮宣传革命道理,当时张庆琮思想也比较进步,听到贫苦人民能翻身过上好生活,就满口答应。后配合办起一所学校,命名为“培农学校”,地点设在杨子山宫,由其侄子张世杰任教员,宣传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在杨子山宫建立革命武装据点,从此张培农辗转江南各个地方,建立农民协会和组建武装队伍,张培农、吴信直、陈卓如、林珍、叶廷鹏、傅承吉、陈阜等人,经常带武装人员到杨子山驻扎或休整。

张培农除到江南发动各地运动外,大部分时间在杨子山,危险时就躲在后山的石厝里,经“培农学校”的宣传和学习,杨子山也涌现了一批进步青年,如张希望、张希蒲、张希苗、张庆鹏、张庆批、张庆团、张庆妙、张希荣、张希讫、张庆甫、张希集、张希迁、张希珠、张希真等人,曾两次参加攻打平阳县城。第三次攻打平阳县城失利后有大批武装人员约70人到杨子山宫驻扎、休整,杨子山的群众为他们站岗放哨,解决食住问题。为了保存实力,武装队伍后来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有些到福建周佳山和种垟等地隐蔽。

1930年,张培农回故乡南坪被敌人发觉,土豪林瑞伍悬赏捉拿。张培农逃到杨子山张庆琮家,凑集路费,由张庆琮护送到福鼎,南下福州。

1932年,张培农在福州活动经费困难,写信给张庆琮,由张庆琮向族众筹集了40块银元,派次子张希苗送往福州交给张培农。1933年春,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张培农离开平阳,前往南京,与在津浦铁路局护卫队任职的朱程联系,由朱程介绍去山东从事革命工作。1937年5月,中国华北局势日益紧张,朱程留学东京提前回国,投笔从戎。1938年,朱程转战晋冀豫地区一带,张培农在朱程部队任军需主任,主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负责对外联络工作,因过于操劳,积劳成疾,于1939年1月在抗日前线山西陵川平城镇病逝。

1946年,林乃芳、林乃珍、张世拥、陶大恭、张传富、肖怀高等一批同志来到杨子山开展工作,住杨子山宫张希薄和张希程家。1948年12月建立杨子山党支部,党员有张希程、张希蒲、张希标,张希程为支部书记。

编辑:小矾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