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四讲究 2024-08-04 13:29:32 书画鉴定也有标准,其标准宏观来讲包括以下方面:1,收藏“真”作书画造假由来已久。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一个张姓画家仿造当时王羲之的书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杜绝造假,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保证收藏的是真的作品。收藏“精”作“真”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真”。陆俨少先生当年曾对笔者讲,他注重作品的好坏胜过关注作品的真假。他70岁前的生活颇多坎坷,曾自诩:真的字画买不起,假的字画绝不要。他还认为,“真的”但是“不精的”字画有了也用处不大。所以,他经常去博物馆看画研画,寻找至精至善的作品。当然这不是收藏家的看法,是一位大艺术家看画学画的标准。 当代书坛大腕、中书协理事王亚洲书法斗方考察历史上的书画家,有的修行不够,一辈子一张精品没留下;有的即使是大家,留下的作品也非张张精品。一个书画家,一生作品中有30%属于精品就非常了不起。张大千先生早年创作的花鸟、人物真迹,一般的现在市场价每幅也就三五十万元人民币,但他晚年的精品价格已经达到几千万元,这就是一般真迹与精品的巨大差异。所以,收藏书画作品,不仅要关注“真”,还要关注“精”。 中书协会员、兰亭名家罗小松书法2,收藏“新”作谢稚柳先生对笔者讲过一件事:当年他和张大千、徐悲鸿、方介堪等人到黄宾虹先生家去玩,黄宾虹先生兴奋地对大家讲,他收到了一张石涛的画,品质从来没见过有那么好,而且是六尺整幅的。大家欣赏,都赞叹为精品,饱了眼福。走出黄先生家,张大千笑了,告诉大家,这幅画是他张大千画的。大家都疑惑。张大千说我有证据,这幅仿作我还裁了一条边留着呢。黄宾虹年长谢稚柳、张大千30多岁,是杰出的山水画家,但在书画鉴定方面,确实留下一些遗憾。上世纪30年代,北京故宫请黄宾虹先生鉴定传为宋徽宗画的《听琴图》。看到画作纸白版新,像刚画的新画,黄先生便断言不可能是真的,判为伪作。好在故宫被鉴定为假的作品也存而不毁。新中国成立后,张珩、徐邦达、谢稚柳等几个高明的鉴定专家对《听琴图》再行研究,鉴定为真迹。刚创作的书画纸白版新,这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新”;一件流传千百年的作品,一直被保存得很好很完整,不残、不霉、不蛀、不漫漶、不贴条子,则是笔者在这里所特指的“新”。如何摈弃假作,收藏到纸白版新的“新”的真迹,应该是我们收藏家的追求。 中书协会员、兰亭名家李芳振书法3,收藏“少”作物以稀为贵,稀少的东西历来受到珍视。文徵明的画以山水题材为主,很少画人物。“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山水不似元代的茂密丰富,一贯粗简豪放,气势雄强,以骨力胜。如果你收到一幅文徵明的人物画或者沈周画风精细的山水画真迹,那就是我们所指收藏的“少”了。这里说的是艺术家个案,如果从比较的范畴看,也存在一个如何认识“少”的问题。还以“吴门四家”为例:文徵明和唐寅同为1470年出生,但前者90岁过世,后者55岁过世。严格讲,文徵明比唐寅多在世35年,留下的画作数量(自己创作的、学生参与创作的)当在唐寅的10倍以上。但是市场价值呢?唐寅画作的市场价倒过来是文徵明画作的10倍——根本原因就是唐寅留下来的作品相对文徵明的少。 中美协会员公进《听琴图》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画院的画家们创作了数量非常多的作品,有的作品非常出色,但也有个别以画作数量追求经济利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并不合适。因为一则物以稀为贵,二则不精的画作流于市场,对艺术家的未来发展没有好处,只有损害。 赞 (0) 相关推荐 唐伯虎书法真迹,在美国休斯顿展出,10余米长卷让人眼前一亮【一点资讯】 前言 周星驰星爷的喜剧电影是一代人无法忘却的经典记忆,这位喜剧导演一直到今天仍然还在电影行业深耕,不断带给他的影迷们优秀的作品. 当然我们也知道星爷除了是非常优秀的导演,也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在他主演的 ... 唐寅有大量书画,文物界有个鉴定其书画真伪的办法,不知是否正确 明代唐伯虎是一位大才子,他一生曾作画无数,却也有不少人因利益模仿他的画作.该如何分别唐伯虎的真迹与赝品?文物界专家提出了几个鉴定的小妙招,它们是否管用?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 ... 书画收藏讲究,真、精、新、少 书画鉴定也有标准,其标准宏观来讲包括以下方面: 1,收藏"真"作 书画造假由来已久.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一个张姓画家仿造当时王羲之的书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杜绝造假,但更重要的是提高 ... 墨舟书画收藏精品展(四) 020号作品书法<恰同学少年> 作者:楼子海 尺幅:137X36 释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款识:毛泽东主席词句选 鸣阳阁主子海 钤印:武阳人 ... 书画收藏讲究:真、精、新、少 书画鉴定也有标准,其标准宏观来讲包括以下方面: 1,收藏"真"作 书画造假由来已久.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一个张姓画家仿造当时王羲之的书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杜绝造假,但更重要的是提高 ... 名家扇骨拓片精品、竹刻名家,四百年间扇骨拓片,书画收藏圭臬! 张廷济.吴昌硕.张大千.溥儒.吴湖帆.江寒汀等名家的书画作品你一定很熟悉,但你们见过他们的竹刻画稿吗? 吴昌硕 张大千 (细节) 吴湖帆 看了这些扇骨拓片,是不是感觉相比于他们的书画作品,在保 ... 王爱辉先生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书篆,四十岁时勤于笔墨,摹古临今,深得历代名家笔墨之妙趣,构图奇巧,设色高雅,线条遒劲有力,画风秀润清和,为书画收藏所首选,深得百姓藏家的青睐。 有诗云: 倦臥夕陽枕 写意画是中国画中的一门大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苦练,十分考验艺术家的绘画功力.陈潘林老师专攻写意,在写意画创作上有着很深的造诣. 写意顾名思义,所画的不只是花鸟山水,更是画家心中的意境与风格.因为每个 ... 书画落款的讲究,懂了,才敢称书画人 中国的书画很是让人着迷,这不仅仅是因为画家或书法家那一笔笔技艺非凡的勾勒,更多的是通过作品所传递的那种意境.我们往往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只顾着欣赏作品中的主题内容,却忽视了最最细小的落款.别小看了这 ... 书画艺术:书画印章有讲究 印章文化 渊源久长: 最初的印章,只是作为信物,起印证作用.而在宋.元以后,书画题跋和署款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画.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画作品增色,画龙点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 ... 故宫院刊 | 对谈:唐代长安的书画收藏与鉴赏——以社会网络和都市空间为视角 编者按:"对谈"是本刊新创办的一个栏目,该栏目拟通过学者面对面座谈或不谋面笔谈的形式,针对一个问题或一件.数件作品展开讨论.行文不拘一格,可以用较书面的文字,也可以用口语化的文字, ... 当代书画收藏的八大黄金标准 近日,在佳士得.苏富比等春拍活动中,当代书画作品倍受热捧. 朱德群的<盛世雪>更是以5500万港元起拍,一路拉锯,历经76次加价,最终以1.98亿港元落槌,加佣金计成交价2.3亿港元. 在 ...
书画鉴定也有标准,其标准宏观来讲包括以下方面:1,收藏“真”作书画造假由来已久。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一个张姓画家仿造当时王羲之的书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杜绝造假,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保证收藏的是真的作品。收藏“精”作“真”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真”。陆俨少先生当年曾对笔者讲,他注重作品的好坏胜过关注作品的真假。他70岁前的生活颇多坎坷,曾自诩:真的字画买不起,假的字画绝不要。他还认为,“真的”但是“不精的”字画有了也用处不大。所以,他经常去博物馆看画研画,寻找至精至善的作品。当然这不是收藏家的看法,是一位大艺术家看画学画的标准。 当代书坛大腕、中书协理事王亚洲书法斗方考察历史上的书画家,有的修行不够,一辈子一张精品没留下;有的即使是大家,留下的作品也非张张精品。一个书画家,一生作品中有30%属于精品就非常了不起。张大千先生早年创作的花鸟、人物真迹,一般的现在市场价每幅也就三五十万元人民币,但他晚年的精品价格已经达到几千万元,这就是一般真迹与精品的巨大差异。所以,收藏书画作品,不仅要关注“真”,还要关注“精”。 中书协会员、兰亭名家罗小松书法2,收藏“新”作谢稚柳先生对笔者讲过一件事:当年他和张大千、徐悲鸿、方介堪等人到黄宾虹先生家去玩,黄宾虹先生兴奋地对大家讲,他收到了一张石涛的画,品质从来没见过有那么好,而且是六尺整幅的。大家欣赏,都赞叹为精品,饱了眼福。走出黄先生家,张大千笑了,告诉大家,这幅画是他张大千画的。大家都疑惑。张大千说我有证据,这幅仿作我还裁了一条边留着呢。黄宾虹年长谢稚柳、张大千30多岁,是杰出的山水画家,但在书画鉴定方面,确实留下一些遗憾。上世纪30年代,北京故宫请黄宾虹先生鉴定传为宋徽宗画的《听琴图》。看到画作纸白版新,像刚画的新画,黄先生便断言不可能是真的,判为伪作。好在故宫被鉴定为假的作品也存而不毁。新中国成立后,张珩、徐邦达、谢稚柳等几个高明的鉴定专家对《听琴图》再行研究,鉴定为真迹。刚创作的书画纸白版新,这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新”;一件流传千百年的作品,一直被保存得很好很完整,不残、不霉、不蛀、不漫漶、不贴条子,则是笔者在这里所特指的“新”。如何摈弃假作,收藏到纸白版新的“新”的真迹,应该是我们收藏家的追求。 中书协会员、兰亭名家李芳振书法3,收藏“少”作物以稀为贵,稀少的东西历来受到珍视。文徵明的画以山水题材为主,很少画人物。“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山水不似元代的茂密丰富,一贯粗简豪放,气势雄强,以骨力胜。如果你收到一幅文徵明的人物画或者沈周画风精细的山水画真迹,那就是我们所指收藏的“少”了。这里说的是艺术家个案,如果从比较的范畴看,也存在一个如何认识“少”的问题。还以“吴门四家”为例:文徵明和唐寅同为1470年出生,但前者90岁过世,后者55岁过世。严格讲,文徵明比唐寅多在世35年,留下的画作数量(自己创作的、学生参与创作的)当在唐寅的10倍以上。但是市场价值呢?唐寅画作的市场价倒过来是文徵明画作的10倍——根本原因就是唐寅留下来的作品相对文徵明的少。 中美协会员公进《听琴图》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画院的画家们创作了数量非常多的作品,有的作品非常出色,但也有个别以画作数量追求经济利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并不合适。因为一则物以稀为贵,二则不精的画作流于市场,对艺术家的未来发展没有好处,只有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