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博士张进生,就业路上屡屡受挫,沦为农村低保户艰难生活,接受采访时希望北大能邀他回校当老师
张进生是80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一路攻读考入北大,成为北大医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后来进入社会后,求职受挫,一气之下宅家18年,沦为靠低保生活,让人唏嘘不已!
张进生在湖南常德可谓是家喻户晓,当地人们对张进生的态度也是经历了“艳羡”到“嘲讽”的180度大转变。2018年,记者到村里采访张进生,落魄穷困,一事无成的张进生在穷酸破败的家中说了一句颇有哲理性的话:“栖身乡野之间,不走弯路也不行,本来也没直路可走!”
用他的话来讲,他的“失败”人生完全是因为出身寒门,走了很多弯路,结果一错再错导致最后无路可走,今天,我们一起来“走一遍”张进生的曲折人生路,希望能给拼命打拼的普通人一些启示。
张进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其他人都不是“读书的料”,只有张进生学习禀赋异常,用他姐姐的话来讲就是“也没人管他,就是学习特别好,总是被学校敲锣打鼓地送回来!”
因为学习好,张进生被家人寄予厚望,他的青少年世界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再也没有别的。1984年,张进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成为家乡的第一名大学生,令十里八乡艳羡不已。
读了医学后,张进生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从医,因为他“晕血”,动手能力极差,连简单的穿针引线都做不好。可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学下去,5年的大学,张进生刻苦异常,年年都拿奖学金,医学理论知识十分扎实,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毕业后,张进生被推荐至天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成为血液学研究所的一名医生,主要就是研究治疗白血病。工作以后,张进生性格上的缺陷暴露无遗,一是他不能见血,二是动手能力极差,三是不善于表达沟通。
这三个缺陷个个要命,导致他的工作是一塌糊涂,因为被院方一再降职降薪,此时,他才后悔当初报考志愿时为什么没有坚持报考自己意愿的湖南另一所知名高校的土木工程系。
面对工作上的不顺,张进生选择了逃避的方法——视而不见,眼不见心不烦。整天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埋头苦读,希望一举攻破白血病难以治愈的世界难题,好让别人刮目相看。三年过去了,他的“闭门造车”毫无突破,依然是一个普通的住院医师。
张进生的硕士毕业证(2001年补办),盖章为北京大学,他的硕士生同学毕业证书盖章为“北京医科大学”。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用考研的方式逃离压抑的工作环境,1992年,张进生成功考取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又继续攻读本部的博士学位。
按理说,张进生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博士学业,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搞研究也不是难事,可惜的是,在读博士的第三年(1998年),他自己退学了,也就是成为北大医学博士的一名肄业生,而不是毕业生,一字之差,待遇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张进生为什么退学呢?他本人和北大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张进生说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导致“消化道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无法坚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考取了英国某所皇家医学院,但需要20万的费用,他凑不齐这笔钱受了刺激,得了抑郁症。
而根据校方给当年出具的“退学处理”文件显示,张进生完全是因为“抑郁症”不得已办理“休学”,半年期限到期后,张进生本人又没有与校方沟通申请延长休假,校方按照管理条例对张进生进行“退学处理”。
北京大学研究生医学部的一份名为《关于95级博士生张进生情况的说明》记载,1998年6月,张进生因为抑郁症休学,批准时限为半年。
张进生无奈只能拿着硕士毕业证求职,不过虽然没有博士毕业证,北大医学硕士也算是高端人才,张进生有很多就业机会,他曾应聘长沙某大型医院副院长的职位,院长非常重视,可没见过大场面的张进生,面对院长时非常紧张,语无伦次,导致面试失败。
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穷的农村孩子,最为缺乏的是自信,最可能因贫穷产生自卑。尤其是在高端的场合下,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家庭背景。
后来,张进生向姐姐借了1000元路费到广州等南方发达城市应聘,几乎都是以同样的原因失败,最终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到兰州一家医院就业。工作期间,张进生和医院一名护士谈恋爱,有一次两人因为琐事吵架,护士生气地讽刺他:“还北大博士毕业呢?跑到我们这种地方上班,丢人不丢人,赚的钱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谈什么恋爱?”
自尊心极强的张进生一气之下辞职离开了兰州。
自此之后,张进生厌倦了生活,他干脆回到姐姐家长住起来,突然异想天开要到著名高校当数学老师,他参照的人物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依据是自己曾得到一本微积分高等数学教材,可以对立面的知识无师自通,觉得自己的天分不比华罗庚差。
姐姐善意提醒他:“你想当老师,可你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还是当医生靠谱些。”张进生却不以为然,他说华罗庚也没有教师资格证,照样到大学讲课,从此,他开始一门心思研究数学。
期间,他刚参加工作的天津单位有意向让他继续回去工作,家人都劝他抓住机会,他却觉得回原单位“丢人,没面子!”这件事不了了之。
之后的几十年,他到处找数学方面的书籍钻研,医学专业知识逐渐荒废。他曾向姐姐借钱到北京清华大学拜访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结果没见到陈省身,就寄宿在北大的硕博同学家里。
昔日的同学都已成为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好心劝他可以重操旧业,大家还可以帮他谋一份职业,也为自己的亲人减轻些负担。张进生却认为这是同学们看不起他,气呼呼离开了北京,开始了3年四处流浪的生活。
2005年,姐姐张文华接到三哥三嫂的电话,说张进生被北京的收容所送到长沙的收容所,再被送到常德收容所,最后被送到镇德桥镇的老家,也就是说张进生回来了。
张文华见到张进生,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弟弟:“不像人样”,像“六七十岁的老头”,瘦得皮包骨,“棉衣稀烂,穿两只款式不一样的同边鞋”。
张文华后来了解到,在北京那三年,张进生基本就是住桥洞、地下通道,“和乞丐没什么两样”。
流浪的3年,张进生还将所有的证件全部丢失,包括毕业证(后来学校为他特事特办补办)、身份证。这让他更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一家私企找到他,提出可以为他提供一份医学器材的销售岗位,张进生断然拒绝,他说“作为一名曾经的医生,他觉得那有损他的脸面。”
张进生从此和姐姐一家住在俩一起,姐姐家并不宽裕,家里院落又潮又湿,屋里墙壁斑驳,长满霉菌。张进生在一家偏房里执迷地研究着物理和数学,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到北大执教。
姐姐委婉地劝他不看书的时候,可以帮忙干些农活,张进生不屑一顾地说:“读书人不事农活!”
再后来,张进生的两个姐姐都熬成了奶奶,再也无力照顾他,向当地提出申请为他办理低保。张进生从此主要靠着低保“苟活”。至此,全家人期望张进生“能闯出一条不同于她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路”的梦想彻底破灭。
张进生更是心如死灰,2018年接受接着采访后,他写给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的信中写道:“直到死亡用它长箭,刺破那强有力的内心,结束这心酸的战斗。”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这起悲剧又能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