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张晓勇17岁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遭遇中年危机沦为县城保安,工资只有2千元!面对质疑,他愤怒回应:人穷志就短
张晓勇曾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17岁的时候(1991年)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风光无限, 前程似锦!然而,46岁的时候(2020年)却“沦为”长沙某市场的一名保安,工资仅有2000元。
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和嘲讽,张晓勇愤怒回应:“当初如果有人指点,我也不会选择到私企,放弃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就业机会。也就不会遇到中年失业的尴尬,这都是命吧!”
其实,张晓勇从“天之骄子”到“中年危机”,远不止“男怕入错行”的问题,出身寒门的他背后还有其他太多的无奈,关键时候一次犯错,就可能导致人生“万劫不复”。
1974年,张晓勇出生于湖南长沙一户农民家庭,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日子让父母十分渴望张晓勇能“鱼跃龙门”,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砸锅卖铁供儿子读书,为此,还不惜将家里唯一一头用来犁地的牛给卖掉了。
张晓勇牢记父亲说了很多遍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幸运的是,老天给了他一个异常聪明的大脑。他一路开挂,从湖南竞争异常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报考志愿的时候,他懵懂无知地选择了名字高大上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不过也没人在乎他学的什么专业,清华大学的名校光环掩盖了一切。高考几乎满分也成了张晓勇人生中最骄傲的一件事,多年后谈起来,他依然是自豪感爆棚。
这也不奇怪,张晓勇考上清华大学可谓是“名利双收”,他在当地家喻户晓,相关部门还奖励给他一笔十分丰厚的奖金。
当年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更别提清华大学了,所以专业“选错”并不是人生最关键时刻的错误。张晓勇也是志得意满,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大学期间,专业成绩一直名列专业前五,最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
毕业之际,张晓勇再次面临抉择。由于他专业成绩优秀,有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和机关事业单元向他伸出橄榄枝,但是都被他无情拒绝了。
张晓勇选择了收入更高的合资日化外企工作,因为彼时的外企(宝洁在广州的分公司)不仅工资高,福利待遇还好。
表面上看,张晓勇到日化企业也是专业对口,有更高的收入还可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张晓勇的想法很“简单”:他喜欢且擅长科学研究,只要专业对口,到哪都可以搞,不如选择收入更高的地方。
可他忽略了私企是讲究经济效益的地方,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地方,而不是发挥个人最大价值的地方。他先是以“管培生”(当时叫培训生)的身份进入公司,1年后,公司按照工作要求将他分配到客服部,公司告诉他先培训生是重点培养对象,需要先轮岗,后期可以按意愿选择。
张晓勇竟然信了,之后5年一直从事着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多年之后,他才发现公司的研发机构和重点都在国外,国内只是挂个牌子,根本没有研发力量和研发体系,他的心一下子透心凉。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他才发现自己被公司'蒙骗’了?”这主要是由于张晓勇的性格导致的,张晓勇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大学期间,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搞研究,人际交往是一片空白,搞起研究是得心应手,其他方面则是一塌糊涂。
5年里,他一直给公司写岗位调任申请书,公司给他的答复都是非常官方的“研发机构需进一步筹划,公司领导很重视您的申请,正在郑重考虑中。” 加上,父母体弱多病,需要他赚钱接济,他又不敢轻易辞职离开公司,就一直在公司“耗着”。
又过了几年,母亲给他打电话,告诉他:“父亲患上了尿毒症,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张晓勇痛下决心辞职离开了广州。他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身份,5年过去了,他既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没有买房成家立业。
回到家乡后,他一边照顾卧床不起的父亲,一边四处找工作,先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期间曾到北京参加同学聚会,他谎称自己在家乡搞房地产开发,之后十几年,他再也不去参加任何同学、朋友聚会。
在房地产公司工作2年后,觉得很不开心,他辞职了。他也想好好选择一份工作,但是小地方哪有那么多适合他的工作,相对好些的工作也不容许他兼顾家庭。最终,张晓勇选择去到比较靠近父亲医院的马王堆陶瓷市场做了一名保安,一直干到现在。
他一天的生活基本是这样的: 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工作,下班后做家务,给家人做饭,去医院照顾重病的父亲。他刚做保安的时候,工资不足千元,如今已经涨到2千元。
身上“清华”“生物专业”“保安”等标签将他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嘲讽:“高分低能,许多名校出来的和张晓勇差不了多少 。”更有人哀叹:“要是当时去高校,现在估计就当上教授了。 ”
其实,没什么好嘲笑的,不管是清华还是北大,不管是生物还是金融,在时代和命运的洪流面前,都是脆弱无力。
面对外界质疑,张晓勇刚开始是愤怒,后来他也释然了:“我那时候(毕业)也是为了家庭,为了父母,做出了短见的选择 。”
在此情况下,张晓勇能够选择自食其力,为父母尽孝,我对他心存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