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芥子园里怎么能玩出这么多大师?
话说300多年前明末清初的艺术圈,
有位集评论家、建筑设计师、剧作家、策展人和出版商于一身的文艺界大咖。
这人是当时戏剧界的名导。
好吃,好玩,好色……
总之,什么都好讲究。
他写了一本书,叫《闲情偶寄》,
可谓一本高逼格的生活情调指南。
他的名字就叫做李渔。
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渔”。
李渔喜游山玩水,
每次都捉急:
“不会用相机!不会画画!”
观人画犹不若其自能画,
人画之妙从外入,
自画之妙由心出,
其所契于山水之浅深必有间矣!
于是,
他就指导自己的女婿,
纠集了几位画画的朋友,
编辑出版了一本画画入门的教科书
——《芥子园画传》
康熙年间初版本的扉页
《画传》分为三辑,分别为:
山水卷,梅兰竹菊卷,翎毛花卉卷。
每一部分又分为画论、图解、画式三部分。
画论是文字讲解;
图解是各类文人画画法的图解;
画式是各家风格图例。
此书不仅在当时备受追捧,直到今天,依然是不可超越经典。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从再版次数和销售数量上看,这本书可以称为中国画的绘画圣经。
按照当时的惯例,书名取自作者在南京的一处私家园林的名字――芥子园。
芥子园的名字取'芥子纳须弥’之意。“芥子纳须弥”是佛家语,意谓小小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人的小小头脑其实比整个世界还大。没错,园主人就是李渔,《芥子园画传》也叫《芥子园画传》、《笠翁画谱》、《笠翁画传》等等。百年经典教材当之无愧。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相信这本画坛传世经典之作一定会对学画、爱画者有所裨益,帮您开启绘画之门,更近距离地感受艺术大师之境界。
《芥子园画传》以明李流芳课徒画稿为基础,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木版彩色套印。当时只出版了初集的“山水树石集”5卷;在“芥粉”的呼吁下,之后的200多年,《芥子园画传》陆续出版了第二、三、四集,我们现在看到的套装本,除了山水卷,都是续集。
因为《芥子园画传》畅销不衰,原版翻印多次,已经不清晰。光绪13年,张熊的弟子巢勋重新勾摹修整过,以石印方式出版,就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黑白的芥子园。也是一直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
《芥子园画传》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相信这本画坛传世经典之作一定会对学画、爱画者有所裨益,帮您开启绘画之门,更近距离地感受艺术大师之境界。
19世纪后半叶,一位湖南湘潭乡下的小木匠,偶然得到半部《芥子园》,从此进入绘画的天地,后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大画家,他就是齐白石。与他的经历相似,当时学画的人大多都要经历临摹《芥子园画传》的学画过程。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传》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传》,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这本书也影响了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等一代艺术家。他们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传》,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传》为启蒙之良师,毫无过誉。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这个问题,由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
《芥子园画传》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传》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