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天汉元年 前100年春【长文言文预警】【原文1】上嘉匈奴单于之义,遣中郎将苏武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与假吏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遣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译文】皇上嘉许匈奴单于的大义,派遣中郎将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去,顺便重金贿赂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官吏常惠等人一起出发。到了匈奴本部后,把礼物派发给单于。单于越发骄傲,没有汉朝所期望的样子。【解析】前101年,匈奴老单于死,新单于初立,担心汉朝袭击,战事一起,害怕权力不稳,将为人所篡,于是主动归还历年以来被扣押在匈奴不肯投降的汉使,如路充国等人。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汉武帝嘉许匈奴单于大义,派苏武送还匈奴被扣押在汉朝的使者。苏武是官二代,父亲苏建原是卫青的校尉,年轻时跟着卫青度绝幕、斩名王、横驰塞北,因在和匈奴作战中,屡立战功,又建造朔方城,因功升任卫尉,卫尉是近贵宠官,负责皇帝安全。后出任游击将军,作战时全军覆没,论罪被撸,贬为庶民,事见什么时候该自作主张?很多人都没搞懂。永远离开军队系统,后起复为代郡太守,死于任上。
【原文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单于爱之,与谋国事,立为丁灵王。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译文】恰逢缑王和长水人虞常等被卫律带着投降匈奴的人想谋反,偷偷聚在一起策划绑架匈奴太后回汉朝。卫律的父亲以前是长水的胡人,卫律在汉朝时和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很好,李延年推荐卫律出使匈奴,回来的路上,听说李延年全家被逮捕,于是卫律投降匈奴。单于很喜欢他,与他商讨国家大事,立为丁灵王。虞常在汉朝时一直与副中郎将张胜是老朋友,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能为汉天子埋伏弓弩射杀卫律。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他们能得到赏赐。”张胜允诺了,把财物给了虞常。长水在今天的白鹿原一带,汉有长水校尉驻扎在这里,统帅胡骑,拱卫长安。郦道元《水经注》说:长水出杜县白鹿原,北入灞水,胡骑尽屯于此。灞河穿流其中,又称灞上,这里地势居高临下,刘邦入咸阳是驻军在此,事见从刘邦入关谈谈如何辨忠奸。李延年是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擅长音律,有《佳人曲》传世: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个佳人,说的就是李夫人,李夫人生子昌邑王刘髆,有孙海昏侯刘贺。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李夫人早卒,李家渐渐失宠,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因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诛灭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有兄贰师将军李广利,当时正西征大宛,没有受到牵连。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率军征讨匈奴前与宰相刘屈氂暗中趁卫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储位虚悬之际,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储。不久事发,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次年被卫律杀死。这个虞常,和李陵是一路人,走的曲线救国路线,投降了匈奴又想反水。其实不懂政治,从政治上说功是功,过是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既然投降匈奴,就是过,就应该做好承担投降匈奴带来的惩罚,否则以后投降的个个都说自己是曲线救国,如果曲线救国可以不被惩罚,那军法何在?军法败坏如何打胜仗?从政治上说,向虞常、李陵这样的人,不管有多难,投降了匈奴就应该被按照汉律惩罚,否则法律就乱了,法乱则组织讲乱。不然以后个个投降的都说自己是曲线救国,而可以不被惩罚,那谁知道投降者是真打算反水的虞常,还是假曲线救国的汪精卫?那样就是在鼓励将士投降。话说回来,过归过,功归功。有功也应该赏,比如说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后投降,家属必然受到处理,而赵破奴随后和儿子从匈奴逃回来,汉武帝并没有杀他,依然对他有任命,之前的投降和之后的回归,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这属于弃暗投明,有功。所以说李陵埋怨汉武帝诛杀他全家而不愿回汉朝,这在感情上来说值得同情,可在政治上来说就很幼稚。投降这种事都是论迹不论心,人心叵测,论心人人都说自己是假投降,如果假投降可以不被惩罚,那以后还怎么处理叛徒?
【原文3】后月馀,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译文】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外打猎,只有皇后和孩子们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想动手刺杀卫律,其中一人晚上逃脱向单于告密。单于子弟发兵迎战,缑王等人都战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查处虞常谋反之事。张胜获悉,担心虞常供出自己,于是把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已如此,必定波及到我,如果被匈奴折辱而死,更加对不起国家。”于是苏武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阻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解析】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不谋与众,虞常的行动泄密了。从材料上看,其一人夜亡告之,这个人是逃出来的,可以看出虞常做这件事还是有保密意识的,有在事发前对团队做隔离保密,只是疏忽了。虞常的失败,主要败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团队成员的筛选上,第二是败在保密手段上。刺杀行动前夕,确保参与者和外界完全隔离保密是基本手段,逃出来的这个人如果是核心成员,说明虞常的筛选机制有问题,如果是裹挟人员,说明保密手段有问题。虞常这个人,敢以70人在匈奴腹地兴风作浪,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也能算个人物了,只可惜政治智商不高。既然事败,既然已经不顾生死,失败了战死就好了,为什么要被活捉,活捉后还把张胜供出来?如果自杀了,事情不牵连苏武,张胜回去还能如实禀报皇帝,怎么也能追认个烈士,自己母亲、弟弟的封赏自然不会少,也算是达到了战略目的,可把张胜供出来,匈奴内部问题就成了汉匈关系问题,苏武张胜一行人被牵连回不了国,又有谁能替虞常向武帝禀报自己的壮举?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张胜这个人,这么大的事自作主张,事发以后苏武已经失去了选择权,把苏武坑惨了。作为领导,发现这种没有分寸的下属,一定要第一时间清除出组织,不然,以这种人的破坏力,挖出来的坑,会大的超乎你的想象。
【原文4】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译文】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杀了汉朝使者。左伊秩訾说:“刺杀卫律就处死,如果有人要谋杀单于,又该处以什么罪!应该诱逼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苏武接受问话。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失去气节又有辱使命,虽然得以偷生,但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随即拔出佩刀自杀。卫律大吃一惊,抱住苏武,急忙去召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里生火,将苏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让淤血流出。苏武本已断气,过了半天才回复气息。常惠等哭泣,用马车把苏武运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看望问候苏武,同时把张胜逮捕关押起来。【解析】左伊秩訾是匈奴王号,刺杀大臣就处死,确实刑罚太重,因为如果刺杀大臣是死罪,反正也是死罪,干嘛不连带单于一起自杀。如果处以过重的刑罚,将会使得罪犯无所顾忌,乱了人心只能扰乱社会秩序,违背法律稳定社会秩序的初衷。
【原文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欲降之,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译文】苏武身体慢慢恢复,单于派使者劝说苏武投降,恰逢审判处死虞常,想借机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应当处死,单于赦免投降者罪责。”说完举剑要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手有罪,你应当连坐。”苏武说:“我根本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亲属,凭什么连坐!”卫律又举剑做欲杀苏武的样子,苏武一动不动。卫律说:“苏先生,我以前背叛汉朝,归顺匈奴,幸蒙单于大恩赐号称王,拥有部众几万人,马匹牲畜漫山遍野,如此富贵!苏先生今天投降,以后也能和我一样;白白横尸荒野,以后又有谁能知道您呢!“苏武默然不应。卫律说:“你因我降,我与你结为兄弟;如果现在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再想见我,不会有机会了!”首先是威逼,杀鸡儆猴。当着苏武张胜的面斩了虞常。想归想做归做,很多时候,真切的看到恐惧,往往比脑海中想到的恐惧,更为震撼人心。真切的看到诱惑,往往比脑海中想到的诱惑更为打动人心。威逼之下,看着满地的血,张胜投降了。接着又卫律又威逼苏武,没有得逞。接着是利诱,以高官厚禄相许,威逼利诱往往是控制人的基本手段,人总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对于张胜来说,死亡就是痛苦,所以他屈服了。可对于苏武来说,他的痛苦不是死亡,他甚至自己找死,他的快乐也不是高官厚禄,所以以高官厚禄相诱对他没有作用。这就是价值观的区别了,像苏武这样的人,对付他们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由内而外的击垮他的价值观,比如说严刑拷打,各种酷刑折磨,历史上屈服的不再少数,挺过来的也不少,更多的是直接自己了断,来避免自己的价值观受到外部冲击。第二是从内部击垮他的价值观,这就需要从理论上去驳倒他的价值观了,一旦价值观从内部垮塌,这样的人会疯掉的。第三就是下最后通牒,逼迫成交,卫律看苏武默然不应,以为他动摇了,从后面苏武的回应来看,苏武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组织语言反驳卫律。最后通牒往往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场合,最后一天大甩卖嘛,比如说双十一等等各种人造购物节,就是典型的最后通牒,逼迫成交,收割犹豫不定的消费者。
【原文6】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译文】 苏武骂卫律说:“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蛮夷去做俘虏,我见你做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他人的生死,你不公平执法,反而想挑起两个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观成败。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南越国也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大宛王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他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汉使者,立即就被灭国了。唯独匈奴还没遭到沦落到这样的下场。你明知我不会投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贬低搞臭一个人,首先是从人格上搞臭开始的。比如说诸葛亮骂战王朗,王司徒跟诸葛村夫讲道理,诸葛亮却跟王司徒讲道德,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讲天下大势,诸葛亮真讲不过,所以就要降维打击,从人格上攻击王朗。这个可以说是明星吵架撕逼和政治斗争通用的手段了,撕逼占下风怎么办?翻旧账,抖黑历史。想搞臭一个能力威望都很强的领导怎么办?当然是说他贪污受贿和通奸了。当要打倒一个人,从品格上做文章,再合适不过了。首先暗示卫律破坏汉匈关系,将来战事一起,一旦匈奴落败,卫律将会被单于埋怨怪罪,进而失去宠信,甚至会被拉出来当替罪羊。其次列举了从南越王到朝鲜王再到大宛王对抗汉朝的后果。这一段非常有气势,尤其是在苏武这种绝境下,单独列出来欣赏: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
【原文7】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曰:“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译文】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苏武投降。于是把苏武幽禁在地洞中,断绝饮食;天降雨雪,苏武躺卧,以雪和毡毛一起咽下去充饥,坚持了好几天不死。匈奴以为有神相助,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荒芜之地,让他放牧公羊,说:“羊生小羊了你就可以回家。”另外把汉朝属官常惠等人,分别安置到其他地方。【解析】从此以后,苏武被囚禁在贝尔加湖的冰天雪地里十九年,再此期间,李陵被俘,带给了苏武很多坏消息,比如说家里的变故,皇帝的暴虐等等,以此劝降苏武,苏武一直不为所动,真正的忠烈之士。在此之前,汉朝一直认为苏武已经遇害了的,直到前81年,昭帝始元六年,常惠私见汉使,朝廷大惊,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苏武才回到汉朝。用鲁迅的话讲,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苏武,可算是真正的勇士了。19年的牧羊生涯,家里亲人纷纷故去,子女无人照看,人生不可谓不惨淡。威逼利诱之下,岿然不动,鲜血不能说不淋漓。可偏偏这样的勇士,生前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不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反倒是李广利这样的庸才叱咤风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死后反倒被宣帝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被传为佳话,束之高阁,这到底是荣誉还是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