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钗越韵 | 述说着最令人向往的爱情

来源:逸夫剧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一曲古琴 尘封捞起
诉说着荆钗忧伤别离
瓯江水 柳叶青
何时重逢 望江亭
荆钗记

▲原创歌曲《荆钗记》MV

《荆钗记》是我国四大南戏之首,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几百年来长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黄燕舞喊你来看温越好戏

▐ 温州第一戏

1997年温州市越剧院率先启动“南戏新编剧目系列工程”。由国家一级编剧张思聪整理改编、著名导演杨小青执导,并集结了国内最优秀的舞美、灯光、服化设计团队,用全新的视角改编演出了越剧《荆钗记》,一经推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次年,受文化部艺术司邀请晋京演出,艺术司和中国剧协联合举行研讨会,对该剧的创作和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戏剧》用20000多字的篇幅发表了研讨会纪要,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收获无数大小奖项,渐渐成为了温越的“保留剧目”,有“一曲荆钗动华夏”的美称。

▐ 奖项众多

一九九七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

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第六届中国戏剧节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演员表演等十项优秀奖

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和导演、舞美、表演等六项文华奖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二零一一年荣获选浙江省“优秀保留剧目”称号

▐ 南戏故里 荆钗越韵

在舞美设计上以温州的历史城区和南戏文化为主,戏中戏的布景方式将温州的戏曲文化融入其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越剧之美。

音乐和唱腔方面,除了典型的越剧音乐和唱腔设计之外,还吸收了不少温州本土的小调、瓯剧、弹词。八百年的宋元南戏艺术与越剧的文化融合,浓厚的温州地方特色,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换。

《荆钗记》偏重传统,从舞美、服装到唱腔、身段,都给人以仿古的清新之感。多年过去了,演职员早已换了三代,这部戏却依旧是温州市越剧院的扛鼎之作,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欢迎。

▐ 最令人向往的爱情

荆钗为聘,荆钗为凭,越剧《荆钗记》讲述了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至诚至信,和邻近朔门巷女子钱玉莲以木头荆钗为聘礼,山盟海誓,结为夫妇。

后历经生离死别,终于在元宵夜千盏红灯映亮瓯江时,夫妻以荆钗为凭,重新团聚,天道终酬信,佳话千古传。

黄燕舞 饰 王十朋

国家一级演员、温州市越剧院书记、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温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鹿城区戏剧家协会主席、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最美温州女性文化标兵、温州市三八红旗手、温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舞台形象俊秀,表演富有激情,身段飘逸流畅,唱腔高亢洒脱。曾主演《荆钗记》《宦门浪子》《三请樊梨花》《蛟龙扇》《孟丽君》《宝莲灯》《是我错》《泪洒相思地》《碧玉簪》《天要落雨娘要嫁》《温州女人》《大唐骊歌》《凤冠泪》《风乍起》等剧目。曾荣获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新秀、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浙江省第十一、十二、十四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兰花奖·优秀表演奖,第四届浙江戏剧·金桂表演奖;多次荣获温州市戏剧节及各类戏曲大赛优秀表演奖、金奖、最佳表演奖、高则诚表演奖等奖项。温州越剧界领军人物,为温州戏剧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邵梦岚 饰 钱玉莲

国家二级演员,工花旦(袁派、傅派),形象清秀,温婉大方,唱腔清丽甜美,高亢有力,吐字清晰,韵味浓厚,甚得观众喜爱。曾主演《荆钗记》、《大唐骊歌》、《蛟龙扇》、《灰阑记》、《薛丁山三请梨花》、《狸猫换太子》、《凤冠泪》等剧目,在《珍珠塔》、《是我错》、《泪洒相思地》、《碧玉簪》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曾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温州市第十三届戏剧节高则诚表演奖,多次获得获温州市青年演员大赛金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