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美元,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最高纪录诞生背后 | 专访天境生物CFO朱杰伦

生辉 X 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合作专栏第 4 篇 

一家公众鲜少听闻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攸关公众健康的医药领域变得大红大紫。

就在两个多月前,它在医药圈创造了一条 “刷屏级新闻”。9 月 4 日,国际生物制药巨头艾伯维与它达成全球合作协议,在全球共同开发后者的在研抗癌药 ——CD47 单克隆抗体 TJC4,并将其商业化。为此,艾伯维将支付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高达 19.4 亿美元,加上不少于 10 亿美元的以 CD47 为靶点的两个在研双抗药品合作,这次交易的最高潜在价值可达近 30 亿美元。

这一数额,刷新了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向海外授权交易的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即使放眼全球,也是过去五年中,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这两项纪录的创造者,就是天境生物。

艾伯维斥巨资与天境生物合作,看重的是什么?

这就得从 CD47 说起,它是全球肿瘤免疫领域最有潜力的靶点之一。Forty Seven 是较早聚焦这一靶点、开发抗癌药物的公司。2019 年年底,Forty Seven 在美国血液学会的研讨会上公布了自家 CD47 抗体 Magrolimab 的最新临床进展,临床数据表现亮眼,由此引发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新冠大流行也未能拖慢资本的脚步。到 2020 年 4 月初,吉利德以约 49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 Forty Seven 的收购。业界认为,吉利德的这步棋,意在通过 Forty Seven 的 CD47 管线,切入肿瘤免疫领域。

不过,吉利德要想在 CD47 上成药,有个障碍必须迈过去,就是 CD47 抗体会在临床上引起严重的贫血,这直接导致全球已有好几家药厂停止了开发。

天境生物在 2016 年成立伊始,就开始研发 CD47,却走了一条与同类管线截然不同的路。

“全球只有 Forty Seven 公司比我们走得快,这家公司比我们早一年半入局。” 天境生物首席财务官朱杰伦告诉 DeepTech-生辉,“从时间看,我们不占优势,所以我们必须要研发出有差异化竞争能力的产品。”

天境生物的 TJC4 是一款靶向 CD47 的单克隆抗体,适应症为 “复发或难治性晚期淋巴瘤”。在保留强大抗肿瘤活性的同时,TJC4 从设计上规避对血液系统的安全隐患,它拥有一个独特的结合表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正常红细胞结合,并减少对其影响。

现在 TJC4 已经在美国做完了 Ⅰ 期临床试验,所得到的数据与临床前数据一样,几乎都不会和红细胞结合。朱杰伦说,“相比之下,TJC4 就比 Forty Seven 的药有了明显突破,在创新方面上了一个台阶。这才是我们想做的创新。”

关键一役,在于国际创新药企的同靶点竞技中,天境生物胜出一筹。

成立短短 4 年间,天境生物多次经历过这样的高光时刻:

  • 2017 年签下 MorphoSys 的 CD38 单抗 TJ202 的大中华区权益;

  • 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获得 1.2 亿美元和 2.0 亿美元两次融资;

  • 2019 年底,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媒体 GEN 发布全球十大免疫肿瘤学初创企业榜单,天境生物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免疫肿瘤学初创公司;

  • 2020 年 1 月,天境生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自 2017 年以来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生物创新药企;

  • 2020 年 4 月,天境生物完成由高瓴资本牵头的 4.18 亿美元私募配售融资。若不包括兼具战略投资的融资,这是过去五年内,全球生物科技领域规模最大的私募配售融资;同时,这也是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有史以来获得的金额最高的单笔私募配售投资。

那么,天境生物能够一路高歌的创新内核究竟是什么?在此前召开的第五届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年会期间,生辉与天境生物首席财务官朱杰伦进行了深度交流。

图 | 天境生物首席财务官朱杰伦

 这才是我们想做的创新 ”

生辉:艾伯维为何如此看好 TJC4 的未来市场前景?

朱杰伦:TJC4 针对的是 CD47 靶点,这是经典的 best-in-class,全球只有 Forty Seven 公司比我们走得快,这家公司比我们早一年半入局,现在已经被吉利徳收购了。

从时间看,我们不占优势,所以我们必须要研发出有差异化竞争能力的产品。这家公司所研发的 CD47 靶点药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它会与人体红细胞中的 CD47 蛋白结合,产生毒性,导致患者红细胞壁破裂,可能引发严重贫血。而这款药是治疗血液肿瘤的,这个缺陷对于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决定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赛道做成 best-in-class。

现在 TJC4 已经在美国做完了 Ⅰ 期临床试验,所得到的数据与临床前数据一样,几乎都不会和红细胞结合。相比之下,TJC4 就比 Forty Seven 的药有了明显突破,在创新方面上了一个台阶。这才是我们想做的创新。

生辉:此次天境生物与艾伯维的合作,会给天境生物带来什么?

朱杰伦:此次合作,对我们而言主要有三层意义:

第一层,我们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整个交易规模接近 30 亿美元,其中 19.4 亿美元是 TJC4 的授权转让费,我们将大中华区以外的权益转让给艾伯维;另外 10 亿美元分别是两个双抗的费用,我们以 CD47 为靶点在研发两个双抗药品。目前这两款药都处于临床前工艺优化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在美国申报 IND 进入临床。艾伯维对于这两款药也十分看好,每款药给了我们 5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一些其它费用付款,拥有了这两款药的优先选择权。

第二层,是我们这款药获得了国际药企的大力支持。艾伯维的市值约 1700 亿美元,不论是资源、经验还是团队,他们都比我们强,这款药在他们手中能够以最有竞争力的方式往前推进。同样的时间,他们能比我们多做到 3~4 倍的数据量。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缩短跟 Forty Seven 在时间上的差距;另一方面能够尽快全方位地建立 best-in-class 的壁垒。

第三层,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这笔交易接近 30 亿美元,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 license-out 交易。它验证了中国创新药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未来,中国药企将和国外药企在新药创新上有更多交流,甚至是更多的 “反向” 交流,不再是中国企业一味地把国外产品拿到国内来尽快地注册上市,而是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到国外。

生辉:目前来看,CD47 有成为明星靶点的潜力,未来一两年会不会有更多的公司入局这个赛道?

朱杰伦:现在就已经有很多公司进入了,未来这个赛道肯定越来越拥挤。一年前,大家对 CD47 还是有疑问的;而现在这个赛道已经被验证过,所以会有更多的玩家加入。未来会进入 “中国式打法”,就是以速度取胜。而天境生物要做的是,动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能力,做到中国第一家 CD47 产品上市的公司。

生辉:未来 CD47 有可能成为多癌种适应症的治疗靶点?

朱杰伦:会的。不过,CD47 想要成为像 PD-1/PD-L1 这样的免疫检查点类的赛道,还需要跨越两个台阶。

第一个,确保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如果药物本身不安全或者有很大毒性,它的应用场景会非常狭窄,限制它跟其他药物的联用。这个台阶我们已经跨越了。现在我们正在与两款药做联用,一个是和默沙东的 K 药联用,主要针对实体瘤;另一个是和罗氏的利妥昔联用,主要治疗淋巴瘤。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联用方式。

第二个,单药的有效性。目前这个台阶还没有人能够跨越,但是大家都在努力。未来 CD47 的产品不论是单药、联用还是双抗,都要在一些重要实体瘤里验证其有效性。现在 Forty Seven 已经验证了它在治疗白血病和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有效,但缺少在治疗实体瘤方面有效性的数据,所以未来我们要在实体瘤方向找到切入口,逐渐攻克实体瘤。CD47 在卵巢瘤、非小细胞肺癌这些瘤种里表达得很高。这是我们选择适应症的方向。

如何把控多线作战的风险?

生辉:基于 CD47 靶点,天境生物还在研发两个双抗药品,它们也受到艾伯维的青睐。在贵方的战略规划中,它们处于何种地位?

朱杰伦:这点我们想得非常清楚。我们会依托于已经经过临床验证的单药,通过严格地筛选来确定应该将哪两个靶点放在一起。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出 1+1=3 的效果,否则,纯属是浪费时间。例如,药物联用需要达到 1+1≥2.5 的效果,这 0.5 来自协同效应激发出来的效果;而双抗则要证明 1+1=3,效果一定要大于联合用药,否则为什么不直接联合用药,还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将两个单抗放在一起呢?

如果说联用是第二代的药物创新,那么第三代的药物创新就是双抗甚至是多抗。

目前我们整个双抗系列里有 8 款双抗药物,都处于临床前阶段,明年能够陆续进入临床阶段。这也是我们第二波、第三波创新能力的体现。

生辉:目前天境生物是多管线并进,有观点认为,这种多线作战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对此,你怎么看? 

朱杰伦:是的,多管线并进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目前有 9 个进入临床的产品,需要在资源、精力等各方面做平衡。

首先在战略层面,公司主要的资源投放是在肿瘤免疫赛道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调整非肿瘤免疫相关产品的资源。我们现在管线里有两类产品不直接跟肿瘤免疫相关。

第一类产品是一个长效生长激素,我们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在推,是因为这款药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可能为我们赚很多钱。但这款药我们的打法是,尽快做完 Ⅲ 期临床,尽快推上市。上市后,我们会在中国市场寻找一个商业化合作伙伴,来释放它的商业价值,我们按一定比例收入分成。

第二类产品是自身免疫疾病药物,我们现在有两个产品,一个是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马上要做 Ⅱ 期临床试验了;另一个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未来我们会把这两个产品放到杭州的子公司里做。

我们整个集团主要聚焦在肿瘤免疫方面。即使在肿瘤免疫赛道里,我们也会分优先次序。对公司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产品、未来上市以后对病人产生最好、最直接效果的产品,优先顺序就往前提。

目前,优先次序靠前的是以下这些产品:

第一个是 CD38 靶点,一款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单抗。它即将做完 Ⅲ 期临床试验,明年就会提交在国内的上市申请。

第二个是长效生长激素。这款产品上市后会填补国内一些市场空白,它会是未来国内唯一一个全蛋白的没有化学修饰成分的长效生长激素。

第三个是抗肿瘤药 TJ107。这是一个全球 first in class 的药,一个稳定的白介素 7。T 细胞是抗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类淋巴细胞,而这款药可以使淋巴 T 细胞增生,所以它未来有可能成为一款治疗广泛癌种的一线用药,理论上它几乎可以和所有的抗肿瘤药物联合,甚至可以和放、化疗联合,来尽快恢复因放、化疗而受到损伤的 T 细胞。这款药上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临床上的一个空缺。这款药目前正在做 Ⅱ 期临床试验。

以上这三款药都在我们的中国产品线里,源于引进别人的产品;在全球产品线方面,我们的自研管线里有 CD47、CD73 靶点药物。

这 5 款是我们目前核心、优先次序靠前的产品,后面会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虽然我们管线长且多,但并不代表每一个管线随时都处于 “攻坚战” 的状态。

“ 今年是创新药的元年 ”

生辉:天境生物 2016 年成立至今,已有多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在研发进程上推进很快,这是如何做到的? 

朱杰伦:我觉得有宏观和我们自身两方面的原因。

在宏观层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整个创新药的环境越来越好。国家和医药方面的政策都在鼓励创新,监管和审批途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灵活。这是一个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 的时代。

第二,大规模的市场化资本介入。上市通道的打开,退出机制的逐渐完善,促使市场化资本进入创新药领域,而资本市场的介入也促进了创新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在资本匮乏的年代,初创生物技术公司受到制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钱。

第三,人才增多。那些有跨国药企工作经历的人才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药企是我们这些初创生物技术公司的 “黄埔军校”,从大药企出来的人才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系统、方法和经验,而我们却没有大药企特有的问题或包袱。

毫不过分地说,如今是中国生物创新药的黄金时代。今年是创新药的元年。

回到天境生物本身,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我们创业踩对了时间节点。医药创新的整体环境非常好。

第二,我们定位清晰,不忘初心。从成立第一天起,我们的初心就非常明确:要做有意义的、有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创新药。我们的定位也非常清晰:一个是做中国乃至全球同类靶点的 first-in-class;另一个是做中国或全球的 best-in-class。我们对 best-in-class 有明确的定义:首先我们要在第一梯队;其次我们要有明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并且这个优势是行业认可的、有意义的优势。

生辉:2015 年启动的药审改革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巨大改变,到 2017 年逐步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思路及制度,因此,有人认为 2017 年是中国创新药元年。为何你刚提到,将 2020 年定义为中国创新药元年?

朱杰伦:相比 2017 年,今年投入创新药研发的资金量多了很多。2017 年只是药政上的改革,国外的人才刚逐渐回国。而现在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如果公司技术实力强、团队好、有吸引力,基本上都能融到钱,项目能往前推进,就能产生数据;如果数据好,就能融到更多的钱,就可以上市。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和 2017 年对比是 “天和地” 的区别。

从资金角度来说,明年都不一定会比今年多,因为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投资人重新审视了资金流向的问题,很多资金都投到了大健康领域,其中很多都进入新药开发赛道。

生辉:尽管医药创新的氛围很好,但芯片被 “卡脖子” 的现象值得警惕,你认为同样的情况在生物医药领域会不会重演?

朱杰伦:我觉得在微观层面是有 “卡脖子” 现象的,但在宏观层面没有。

先说微观层面,在血液样品、遗传物质等人体组织的跨境运送上会有限制。本来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都有限制,未来更严格。所以药企现在就要考虑生物标记物的事情,一定要做。而且,现在要分两块做,在美国做一块,在中国做一块。中间是不能互通的,但做出来的结果是可以共享的。我们正考虑要在美国建一个转化医学中心,在中国的实验室也会加强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如果中国企业只是一味地引进美国的新产品或者技术,我觉得可能会受制于人。

但是在宏观层面是不会受到限制的。学术交流不会终止,而且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生物技术也是没有国界的。科学没有国界,是因为要追求真理;生物技术没有国界,是因为要追逐利润。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跟国外企业合作,而且是反向合作。中国一定会有几百亿美元市值的药企出来,而且不止一家,它们会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有创新能力。

新药创始人俱乐部于 2015 年 3 月 27 日成立,是一个汇集新药研发创业者,以分享经验,互相帮助为主要形式的非营利性企业家服务机构。俱乐部专注于新药领域的创业者,通过 “智库平台”、“媒体渠道”、“融资平台” 的搭建,为会员创业及公司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立足生命科学领域,生辉长期关注国内新药研发的趋势与未来,因此,生辉作为独家媒体合作方,与新药创始人俱乐部联合推出了“药研求新 · 智者同行”系列专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药研求新 · 智者同行”系列还将陆续发布多篇知名药企的专访文章,敬请期待。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