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楹联创作
浅谈诗词楹联创作
金光瑜
诗(不管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词以及楹联等,从大处而言都是文章。文章都有其共性,所以上述文体创作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一、先说文章
文章的分类:按功用分:大致分为应用文(包括机关公文)、文学作品等;按文体分:大致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按常见文学体裁大致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按语言体系大致分:文言文、白话文等;按表达方式大致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文章都是由中心思想、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文章的表达是靠句子完成的,句子的表达技巧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等。句子又是靠词、词组组成的,有:名、动、形、代等词和并列词组、偏正词组等等。词又是靠字组成的,字有:音、义、形等。字又是以音发声的,如:声母、韵母等。所以,若写好文章必须在音、字、词、句、章五方面下功夫。
二、诗词(包括楹联等)
这需首先明确意象、意境、意义境界三者的含义及关系。意象,就是自然物象通过转化而成的人脑中的意念形象,是相关客体的物象在人脑中经过加工、提炼等,形成意念上的艺术形象并运用于创作中,它是为意境服务的;意境,说白了就是造境,就是作者把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相关联的意象画面在一定的语言境况中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的一种意境,是一种造境行为,让读者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意象是为意境服务的,而两者又是为思想境界服务的,即为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意义广度等服务的,三者又都是为真、善、美服务的。作品思想境界的高低、层次是不同的。
诗词、楹联属文学创作体裁之列,必须适用上述表达方式、技巧等。
以诗词为例,在以先描写物入诗词创作中,一般用双关的“指桑骂槐”式技巧,表达时在描写相关联的意象、造境基础上,多暗含着引申的意义,即隐藏的观点,一般以议论句体现。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首二句描写象,以象造境、铺垫。下两句是议论。最后也是结论,结论不仅说细叶是二月春风剪的,更暗隐着对大自然规律的客观认同和赞叹。这首诗是先铺垫后得出观点的。
先提观点后描写、叙述、议论的也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此词首句就是总领全文观点的概括,下面的文字则是以具体的论据来论证过程或诠解过程,目的是为确应首句的。
所以诗词,尤其是借物抒情议论的,也和其他文体一样,行文中在含意、观点上要注意以下方法:
(1)先铺垫宣染意象、造意境,进而后面得出观点、含意。
(2)先提出观点,下面再用相关联的意象和意境具体确应。
除上述两方式外,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只此两种常用而已。
总之,一切文学作品(包括格律诗、词、联等)总遵循的原则应该是:音对、字准、词精、句妙、技巧、律严(这里也指体裁)、情真、意深、格高。最终落实到:情感有真度;思想有深度;精神有高度;意义有广度;时空有围度(提倡当代);品位有美度(真善美);传播有尺度(正能量)等境界上来。
文章的高低区分,最终的决战和较量,应该是以境界,即深刻的思想和积极的意义来决定的。而不仅仅在意象上风花雪月、花里胡哨地造境,落脚点应在意义境界上、思想内容上。
以上只个人创作实践中一点粗浅的体会和积累,仅一家之言,供讨论。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