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经卒令第十七原文翻译

经卒令第十七

本篇主要论述部队战斗编组及军旗、徽章的佩戴,用以识别约束部队,使军队队形整齐,行动有序,赏罚有据。

71、经卒者,以经令分之为三分焉。左军苍旗,卒戴苍羽;右军白旗,卒戴白羽;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经卒,亡章者有诛。前一五行置章于首,次二五行置章于项,次三五行置章于胸,次四五行置章于腹,次五五行置章于腰。如此,卒无非其吏,吏无非其卒。见非而不诘,见乱而不禁,其罪如之。鼓行交斗,则前行进为犯难,后行退为辱众,踰五行而前者有赏,踰五行而后者有诛。所以知进退先后吏卒之功也。故曰,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其后,言有经也。

【译文】

管理军队,就是依经手卒把军队区分为三军。左军用青旗,士兵戴青色羽一毛一;右军用白旗,士兵戴白色羽一毛一;中军用黄旗,士兵戴黄色羽一毛一。士兵的标记有五种,第一行用青色标记,第二行用红色标记,第三行用黄色标记,第四行用白色标记,第五行用黑色标记,按此次序规定,管理士兵,遗失标记的,要给以惩罚。第一个五行的标记佩在头上,第二个五行的标记佩在颈上,第三个五行的标记佩在胸前,第四个五行的标记佩在腹部,第五个五行的标记佩在腰间。这样,士兵就不会认错他的官长,官长也不会认错他的士兵。如果官长发现不属于自己的士兵而不加盘问,见到行列混乱而不加制止,就和犯错误的人同罪。开始进行格斗的时候,如果前行的奋勇前进,就是敢于战斗,后行的退缩不前,就是沾污军誉,超过前面五行而前进的有赏,越出后面五行而后退的就杀。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分清吏卒们进、退、先、后的功过是非。因此可以说,命令一下,军队前进就象雷霆那样迅速,冲击就象风雨那样猛烈,没有哪个敌人敢于在前面阻挡,也没有哪个敌人敢于在后面尾追,这就说明了经卒令的重大作用。

(0)

相关推荐

  • 【每天老照片】-1万-1532-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

    1939年9月,中国士兵在长沙城内战斗 1939年10月,省长沙附近的二四式水冷重机枪阵地:请注意副射手手扯的帆布弹袋 1942年1月,长沙附近的一名中国士兵和他的捷克式轻机枪(ZB26) 1941年 ...

  • 《尉缭子》重刑令第十三原文翻译

    重刑令第十三 本篇主要论述以重刑来维护战场纪律的问题.它主张对战败.投降.临阵脱逃等行为处以重刑,以达到"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的目的.反映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只有靠酷刑来驱使人民从 ...

  • 《尉缭子》踵军令第二十原文翻译

    踵军令第二十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向战场前进时的区分和任务,以及安全.警戒.纪律等. 75.所谓踵军者,去大军百里,期于会地,为三日熟食,前军而行,为战台之表,合表乃起.踵军飨士,使为之战势.是谓趋战.者 ...

  • 《尉缭子》将令第十九原文翻译

    将令第十九 本篇主要论述将帅受命时和受命后宣布军令的仪式,借以强调军令的严肃一性一. 74.将军受命,君必失谋于庙,行令于廷,君身以斧钺授将曰:"左.右.中军,皆有分职,若踰分而上请者死.军 ...

  • 《尉缭子》原官第十原文翻译

    原官第十 本篇首先论述了设官分职,各司其事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根本措施.其次还阐明了君臣职权及其施政方法,特别指出:"审开塞,守一道(统一的方针政策),为治之要也."这都是符合 ...

  • 《尉缭子》武议第八原文翻译

    武议第八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的目的和一性一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不 ...

  • 《尉缭子》守权第六原文翻译

    守权第六 守,古代指守城.守权,即是守城的谋略.本篇论述了守城的三个原则:一是守城要守城郊外围要地,所谓"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二是守城的方法:"守者, ...

  • 《尉缭子》攻权第五原文翻译

    攻权第五 攻,古代指攻城:权,即权谋.攻权,就是攻城的谋略.本篇主要论述攻城的原则.作者认为攻城的原则:首先是集中力量,决心坚定(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其次是军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将帅要恩威并用以立威 ...

  • 《尉缭子》制谈第三原文翻译

    制谈第三 本篇主要论述国家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战争胜利的保证作用.明确指出"制必先定".所谓"制"(制度)包括:编制(卒伍偏列).纪律(禁舍开塞)."修 ...

  • 《韩非子》八说第四十七原文翻译

    八说第四十七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一宠一交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