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成大器——评作家蜀水《老部长》
作家蜀水以散文的方式,回忆了自己刚刚踏入社会入职工作后,一位老领导对自己悉心传帮带的情形,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这位恩师的感激之情。
品读《老部长》一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呈现的主人公道之崇高的榜样,以及作者尊师重道的情怀。
尊师重道,自古已然。
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在学校里称为老师,随学者称为学生学子;在社会上称为师傅,随学者称为学员学徒。从古至今,但凡要成大器者,无不从师而学习本领。那些个别不学自通者,无非没有正规拜师而已,其学识本领的长进,或效法于他人,或取经于书籍,他人与书籍也即师也。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据考,"尊师重道"最早出自《礼记·学记》,这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师学问题的论著。《后汉书》有云:"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过去,但凡有点学问的家庭,中堂里必会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以表达中华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可见,尊师重道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历代英明的国家领袖,也莫不如此。
从《老部长》一文中可以看出,老部长是一位传统的重道者,而作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尊师重道者。
西汉著名学者杨雄在《法言·学行》中有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意思是,当老师和师傅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作家蜀水眼中的老部长,就是这样的一位模范师者。
老部长“正直、勤奋、惜才”的品行,犹如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作者人生的航向。
老部长在作者身上所下的工夫,更多的不是怎么授业、怎么解惑,而是传道。毕竟是针对已步入社会的学业有成者,传道方显得格外重要、格外珍贵。
也正因为作者从老部长身上学得了为人之道的真谛,方使作者在离开老部长的谆谆教导与呵护之后,能飞得越来越高,最终成为传媒界的佼佼者,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这,正应了《荀子·劝学》中的那句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时下,“重利主义”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在芸芸大众中好似淡化了不少,更有甚者,有人竟步入社会20多年了还对当年体罚过自己的老师耿耿于怀,由此还因路遇老师而打之,幸亏其已获刑,成为全体国人的反面教材。
写到此,笔者不由想起了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另外一句话“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意思是说,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这说明,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之时,韩愈就已经看出了世人有不尊师重道之现象出现,时至今日,此不端之举依然存在,而且似有更趋泛滥之势。
由此说,作家蜀水通过这篇《老部长》一文,来彰显尊师重道之理,以期能教化和感染于众,实乃弘扬传统美德之功德一件矣。
附:
作家蜀水《老部长》
33年前的一天,我接到调令去县委宣传部报到。
县委大院其实不大,在半山腰的陡坡上,一块窄小的平地,一字摆开的砖瓦老楼房。
不过,楼房前面有许多灯笼树,它们挺拔屹立。其中,最大的那一棵杆粗叶茂,像一把巨型的伞,在天空伸开它的枝叶,算是大院的标识。
上班第一天,部长说:“小张,目前部里座位紧张,沈(副)部长外出学习,你临时坐他的座位,我再想办法来调整。”我很拘谨地坐在那张属于沈(副)部长的木椅上。
一周后,沈(副)部长从省城回来了。他,中等个子,宽大的胸膛,结实的身板,简洁的短发,穿着一身干净而有些陈旧的浅蓝色中山装,胸前的衣袋里插着一只旧钢笔。
“你是新来的小张吧,欢迎你啊!”他伸出双手,语音干脆且爽快,亲切而质朴。特别是那宽厚的双手,传递着无限的温暖。
我急忙站起来,胆怯地给他让座,他却把我又按了回去。“你看,我们部里两间小房才几张桌椅,哪里有空你就坐哪里。”我悬起的心终于平稳下来。
我的编制是秘书科,可干的是宣传科的活儿。后来写稿写出了一些道道儿,都是受了沈(副)部长的影响。
人们经常背后议论沈(副)部长,虽然只是小学文化的印刷厂排字工出身,却写得一手好文章;二是人品好,一身正气;三是惜才如命,爱护勤奋好学的年轻人。
我听了这些议论,心里不踏实。于是,我就跑到县城那棵黄角树旁的印刷厂,一位老师傅对我说:“这些,都是真的!”我的心为之一震。从此,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历程。
我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经常通宵达旦,而且越写越起劲儿。终于,我笔下的文字变成了报纸上整齐的铅字,带着油墨的香气飞越大江南北。
一次,报社分配一个专版,我想借这个机会上一篇文章。其实,部里部外都知道,沈(副)部长是个非常“难搞”的人。他做人有原则,做事有标准。如果有事求他,搞送钱送礼和请吃请喝是行不通的。我很忐忑。没想到他却对我说:“小张,野三关这个镇发展得不错,又是你老家,安排你写一篇文章,但要写出水平啊!”当时,我禁不住心情激动。于是,我以沈(副)部长工作时的那股子劲儿,反复修改誊写了20多遍,《深山明珠野三关》的稿件终于完成并首次一稿过关。
当年,沈(副)部长经常安排我下乡,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民通讯员遇到的困难。我每次临行,他总是反复嘱咐,要对农民通讯员在精神上多鼓励,还要在生活上多帮助。同时,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他就像一位严厉而慈祥的父亲,教我做人,教我做事。
后来,我像一只孤单的雏鹰,从一个温暖的窝里飞了出去。从此,我遇到狂风暴雨时再也没有那棵大树的遮挡。但是,沈(副)部长为人处世那挺胸直腰,胸怀坦荡,谦虚谨慎,助人为乐的精神鼓舞着我,特别是他那守住做人底线的信条陪伴着我。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很少见到沈(副)部长。前年,我们偶然见过一面,他显得苍老了许多,但风骨依旧。临别时,我喊了声“再见,老部长!”他蓦然回首,高大的身影就像当年那棵灯笼树!
作家蜀水:原名张一彪,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供职《鄂西报》、《三峡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深圳法制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现任红铅笔暨北斗猎头(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