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师 甄廷贵——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日子里
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日子里
七师 甄廷贵
我是在1964年11月应征入伍,1966年8月入党,服役铁道兵部队,先后参加过贵昆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修建工作,主要是担任汽车运输保障。
1975年5月底,一列专用列车满载着我连70多辆军用运输汽车和一切装备,200多名官兵和职工,历时7天7夜,途径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五省市到达青海高原,海拔4000米青海湖畔的哈尔盖小火车站。5月底的天这里早上的气温仍在零度,不但要穿棉衣,人人都有高原反应,连汽车也一样有高原反应,每辆车都很难启动,是因为寒冷,机油凝固,只好用喷灯烤,互相拖拉启动车。下了火车分批日夜兼程继续行驶800多公里到达格尔木。
连队座落在唐古拉山脚下,通往拉萨青藏公路旁一望无际戈壁滩上安营扎寨,驻地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海拔3000米,属高寒地区,因为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家都有高原反应,首先感到头痛胸闷、嘴干唇裂很多人流鼻血,干点重活或走路快一点,就上气不接下气。六月的天,看到昆仑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雪,驻地既无水又无电。到达驻地的当天,卸下一切物资,启动着发电机,安排一辆汽车往返几十公里运水,拉起10多顶军用棉帐篷,还没有来得及打桩固稳,不多久就刮起大风,帐篷被吹翻。这里实属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子滚的不毛之地,到晚上9时天还没黑。当晚用平锅煮饭全是夹生饭,开水80度就开,这是因为海拔高缺氧的原因。头半个月没吃过新鲜蔬菜,全靠从内陆运来的咸肉、咸菜、海带压缩菜之类副食以解燃眉之急。蚊子不进屋,外出成群结队追着咬,出门必须戴上部队配发的蚊帐帽。那时格尔木是一个高原小镇,城区不大,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方就是河东、河西,可它是闻名称之“兵城”、“男人城”、“汽车城”。那时驻格部队团,师以上单位10多个,所有人中驻军要占70%以上。来往汽车很多,是因为这里通往西藏、甘肃、新疆等地交汇处。运往各省、区的军用、民用物资80%经这里集散中转,加上我铁道兵部队和总后几个独立汽车团,形成兵多汽车多。
初来之时部队官兵很不适应高原艰苦环境,生活枯燥、气候干燥、思想烦燥。人烟稀少,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最可怕的是得了感冒,万一患上高原肺病,在当地当时是无法治愈的。面对这样恶劣环境和艰苦生活,部队一时情绪低落,离队念头与日俱增,干部想转业、老兵、城市兵要求退伍,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我冷静思考,干部战士本质是好的,都盼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锻炼成长进步,为部队国家有所贡献。针对这些,而怎样把他们领导好,教育好,引导和改变思想,振作士气。作为指导员的我和连长统一思想,作出决定,首要的是解决目前的困难,做到知难而进,要稳定部队思想,提高士气,提高战斗力才能担负起修建青藏铁路当好“先行官“重任。为此,我们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核心领导作用,做到党支部一班人先带头、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战士。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老兵传帮带作用。只要把大家发动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许多问题都可以克服。全连官兵挤出时间,配合民工施工队运土坯、盖营房、建修理车间、挖建菜窑、蓄水池、平整铺设车场全方位各项工作等。一方面保障全团生活、施工物资保障;二是确保全连人员入冬居住和取暖;三是汽车正常保养维修运作;四是全连日食三餐做到饭热菜香。自力更生养猪40多头,还安排一辆汽车往返西宁等地采购新鲜蔬菜,有效改善连队生活。同时还建起篮球场,乒乓室和阅览(图书)室。政治思想的教育,榜样的影响,生活上的改善,文体活动的开展激励着官兵奋发向上,提高全连官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积极要求进步,积极申请争取入党,争取立功受嘉奖氛围。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冬天,上唐古拉、进工地、往返西宁、张掖市、锡铁山等地运输,做到安全行车、“多拉快跑”,为加快青藏铁路修建作贡献。由于各项任务完成突出,被评为先进连队,还受到师的表彰。
我作为部队基层指挥员,近8年参加修建青藏铁路的日子里,我和全连200多名官兵一样,饱受在青藏高原修建“天路”艰苦岁月,在漫无边际的戈壁滩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辞劳苦,冒严寒、战风沙、高原缺氧出色地完成部队交给的各项任务。
我深深感到是我们理想信念,是党的教育培养,鼓舞我们勇往直前,我和全连官兵为修建青藏这条“天路”,为青藏高原繁荣和发展,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青藏铁路。我想:那是用青春的代价给我们珍贵的馈赠,我们无怨无悔,倍感光荣!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