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年龄来看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一样的“周郎”

喜欢三国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认为那个有胡须的诸葛亮比那个白面书生模样的周瑜年纪大得多。事实恰恰相反。史书记载,周瑜生于公元175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计算一下,周瑜倒比诸葛亮大了六岁!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这一年,周瑜是三十四岁,诸葛亮才二十八岁(均按虚岁计算)。看来,经过小说,影视剧等的艺术加工,三国故事和历史事实的确是有很大距离呢。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的斗争中,在治理蜀汉、巩固统治的事业中,倾尽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备受后人的称赞。他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事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被视为古代道德的典范人物。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小说、戏剧作者的长期的加工提炼,着力渲染,创造了一个和诸葛亮本来面目不很相同的艺术形象。请葛亮俨然是智慧的化身,甚至能登坛祈祷,向天公借来东风,火烧战船,大败曹操。这样一位法力无边的人物,当然不应该是一个年轻幼稚的娃娃,必然是位老谋深箅的长者。于是,在戏剧中绐他挂上满把胡须,并扮成令人肃然起敬的所谓山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周瑜呢?史书上说,他既生得一表人材,是个美男子,又文武双全,且精通音乐,多才多艺。当时东吴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周郎。后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一首咏叹赤壁之战的诗中,也把周瑜称作周郎。大家读过的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一词,则写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还称赞当年周瑜是“雄姿英发”。像这样的人物,在艺术家的笔下,又怎能不是风华正茂的一个英俊青年呢?

于是,艺术把事实搞了一个颠倒。

这样的艺术处理,倒也无妨。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衬托诸葛孔明的高大形象,艺术家们又将周瑜刻画成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顾抗曹大局、必欲置请葛亮于死地面后快的阴谋家。结果,适得其反。孔明略施小计,一气、再气、三气周瑜,竟然把一个青年统帅绐活活气死了。

还是让我们翻检一下历史吧。

周瑜,字公理。出生于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一个士族家庭。他和当时江东一带的军阀孙策是好友,也是亲戚。当时皖城(今安徽安庆市北)有个乔公,他的两个女儿都长得稂漂亮。大女儿嫁绐了孙策,称大乔;小乔则嫁给了周瑜。后人把与孙策,周瑜相同的这种连襟关系称为南乔,即源于此。周瑜因助孙策征战,屡立大功,被封为建威中郎将。史书说:“确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不久,孙策死去。年仅二十五岁的周瑜,和老臣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努力巩固和扩大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统治.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一方面要消灭刘备势力,一方面企图吞灭东吴,达到统一南方的目的。在曹操南下途中,原占据荆州的军阀刘表刚死,公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曹操不仅拥有强大的步骑兵,而且有了水军。兵力共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三万。这时,军阀刘备溃退到樊口驻扎。孙权面临的是曹操的大军压境,形势十分紧急。

在这种情况下,资历老、官职高的张昭,主张投降。然而年仅三十四岁的周瑜,力主抗曹。他仔细地向孙权说明道理,首先分析了曹操在政治上的弱点,指出北方并不安定,关中的马超、韩遂威胁着曹操的后方,然后又分析了曹操在军事上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力不过二十多万,又指出北军不习水战,北方人不服水土,必然生病,而且,刘琮的水军虽然投降,却与曹操并不真正一心。周瑜精辟的见解,深得孙权的赞许。孙权给周瑜三万精兵,与刘备的一万多军队互相配合,协同作战。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由此可见,周瑜确实是具有雄图大略的军事统帅。

周瑜不仅是个战功显赫的年轻的大都督,而且为人宽厚,善于团结同僚,被誉为“器量宏大”, “性度恢廓”,深得人们的爱戴。当时老将程普,曾自恃功劳大,威望高,对地位在他之上的周瑜不服气,而且多次凌辱周瑜。而周瑜顾全大局,从不和程普计较,终于感动了程普,对周瑜非常敬重。程普深有感触地告诉别人: “和周公瑾交朋友,就像饮醇酒那样舒服。”

总之,周瑜是一位谦逊谨慎、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富有谋略的军事统帅。在公元208年大敌当前的形势下,他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是决不会施展阴谋,杀害诸葛亮的。历史上也没有见到有关请葛亮设计气死周瑜的记载。

公元210年,周瑜三十六岁,得了一场重病,一卧不起,过早地与世长辞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