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不平凡的干粮袋(河南省报送)
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抗美援朝时期的干粮袋,它既没有古代文物的悠久历史,也没有现代背包那种时尚的造型,但它却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它是由许昌市退休干部郭庆新先生捐赠的,长21.6厘米,宽15厘米,用白色粗布缝制而成,袋子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工工整整地绣着八个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束口的绳子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已不复存在。一件普普通通、捧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它分量的干粮袋,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这要从它的一次特殊经历说起。
干粮袋正面照
1951年,河南省许昌地区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仅仅23天的时间,入伍新兵达到7700人,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郭庆新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为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通信兵。从许昌出发前,各界人士积极捐献慰问品,他们有的做军鞋,有的写慰问信交给政府,希望送到前方战士手中,还有的做干粮袋,而这件干粮袋就是郭庆新收到的慰问品。
虽然是一件小小的干粮袋,关键时刻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郭庆新老人回忆,在朝鲜马良山一次战斗中,他们一个排的战士死守在山头,被敌人切断了食物供给,水也没有了,战士们硬是凭着干粮袋里的一把米、一把雪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最终迎来了战斗的胜利。
更为传奇的是,在朝鲜石边里的一次战斗中,郭庆新受命往营部送信,正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走,突然面前窜出一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兵。郭庆新的枪在背上挎着,一时来不及取下,情急之下顺手从腰间拔下干粮袋,举过头顶,用生硬的英语厉声喊道:“Hands up!”那个美国兵没弄明白,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就乖乖地跪在地上,缴械投降了。郭庆新端起枪把美国兵押送到营部,因此,还荣立了三等功。他真切地说道:“我真应该感谢这个干粮袋,要不是它,我肯定会被敌方当场打死。”
干粮袋背面照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这个干粮袋跟着郭庆新走南闯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用这个干粮袋装过针线,装过信物,装过心仪的小物件,装过马列小册子,还装过许许多多人生中美好的回忆。这看似轻盈的粮袋,却饱含着沉甸甸的战友情、军民情,铭刻着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郭庆新与干粮袋
时间的车轮已经渐行渐远,战争的脚步也早已离我们远去,而文物却是历史的见证。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精神。小小的一件干粮袋,饱受了难以细说的硝烟与烽火,而今它就静静地立在那儿,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初心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