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三阴六经之传变 临床果真如此吗?—...
——读经典、验临证 中医经典之论述
金栋按:同道穷极自己中医临证之一生,开口、闭口谈中医经典如《内经》《伤寒论》,或是中医三阳三阴之六经等,然验之中医临证,无论是外感热病伤寒,还是内伤杂病,是否真正经历过、治疗过三阳三阴——由阳转阴、由表入里、由实转虚、由热转寒六经八纲之传变:始发三阳,由太阳→阳明→少阳(或太阳→少阳→阳明)而转成三阴,次太阴→少阴→厥阴?如下中医经典之论述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宋本《伤寒论》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