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轴怎么写?看—— 晚明六家的解决方案
历史总在前进,到晚明时期,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社会呈现出忧郁、矛盾、动荡不安。市民阶层的购买力不断提高,其审美品味也随之大涨,案头手卷这一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审美需求。再者明代以后的房子逐渐向高、大、宽发展,加之启蒙运动使人的思想得到了宣泄与解放,放则“大”,从而导致了作品尺幅的新调整,出现了大幅式立轴这种书法的创新形式。
在大幅式立轴这一创作新形式的实践方面,无论是董其昌还是其他书家,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呈现出的特点却各不相同。下面看看晚明诸书家对大幅式立轴这一形式的解决办法:
(一)徐渭的解决办法:
徐渭尝试的是“以满治大”,多用回环缠绕的办法处理单字,在格式上采用堵死堵满策略,通篇字迹呈密不透风的态势,粘做一团,没有字距,亦没有行距。笔画上以枯笔为主,粗细、轻重、浓淡的变化还是很强烈的,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其躁动之气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这种字总体呈现疯癫之状,一如徐渭的为人。
(二)董其昌的解决办法:
董其昌书法基本是从二王、杨凝式、米芾处习得,其继承了中国书法法统中最核心的精髓“中庸和谐”。主体风格清雅俊逸,疏朗而富于美感,而面对大幅式立轴这种新形式,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风格。董其昌在创作上首先选用的字体还是行草书。但也有小字正楷书,表现了董其昌善于将手卷创作移植到大幅式上的特点,可以说,小字整齐划一,排好格后即可书写,不用担心行气上的麻烦,虽然成品不会有多大的气势,但佳作成功率较高,能认识到这一点,可见董氏有过人之处。
董其昌的行草书中明显单字多于连绵,回环缠绕的手法只是适可而止的应用,没有过分的夸张。行间有距,字间亦有距,给人感觉轻盈疏朗。在用墨上没有过多的变化,燥笔几乎不见,正是典型书卷气的体现。单字结体上董氏谨承二王一系书风传统,结构精严,亦从无懈怠之处。
一言以蔽之,董其昌正是拿手卷式书写中轻盈的小字直接搬到了大幅式立轴上,经过相应的处理才取得了绝好的效果,看他的立轴作品犹如在欣赏手卷,清新怡人。这种处理方法在同一时期的书家中是独树一帜的。
(三)倪元璐的解决办法:
倪元璐的书法相对属于清爽一路,其并不过分粘连环绕,也没有夸张的涨墨。行距较宽松,字距相对紧密,有留白的特意设计,加强了松紧的对比度。但是单字的处理却不尽如人意,略显随便,结构算不上精严。
倪元璐书法作品
(四)黄道周的解决办法:
黄道周和倪元璐相仿,有行距没字距,但在单字的处理上不太一样,连笔连字偏多,倾斜之势明显,整体上给人以欹侧之感。且不合古人笔法之处甚多,显然是任意下笔,不拘一格,写到哪里算哪里的状态。
黄道周书法作品
(五)张瑞图的解决办法:
张瑞图用笔偏扁,导致横画多粗于竖画,通篇字的大小趋于一致,正是唐楷中“拿大字促小,拿小字展大”这一手法在行书中的应用。
(六)傅山的解决办法:
傅山和徐渭接近,在通篇的处理上强调满字当先。加上用墨较浓重,给人以“黑云压城”之势。且连绵字居多,向两边摆动的也不大,所以纵贯之气顺畅,但容易让人喘不上气来。由于傅山的审美理想异于常人,所以体现在其书法中,也难以用一个“美”字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