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到底好在哪里?

原创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2021-04-23 15:28:32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明朝著作中的一个另类,它既是畅销书,又是常销书。

在豆瓣图书分类下的中国史项中,常年都是占据前十的爆款。尤其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被反复提及,更让这本书又火爆了一把。

但对此书的评价差异之大,也是非常罕见的,抵触者认为,“此书以文学手法撰成,尽管生动,但历史想像发挥过了头”、“时有太过印象化的概括,读来竟像是一个外国人在描写中国”、“读黄先生书,辄为其缺乏中国思想、文学、艺术等之常识所惊,技仅止此,便欲纵论上下古今,可乎?”

与上述学者的意见相左,推崇者则认为“黄仁宇是不可企及、无法代替和无法效仿的,他将自己独特经历揉进了研究,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拥有最多的读者。”

泾渭分明的评价,恰恰反证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重要性,很多优秀的历史著作默默无闻,并非因为内容不佳,而是关注程度不够。

《万历十五年》正是因为关注群体巨大,被众多读者仔细推敲考据,诱发了评价上的差异。

其实《万历十五年》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这本书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并非对历史材料的考证。说实话,中国史著作最不缺乏的就是考据,甚至因此发展出了考据和训诂两个独立的学科。

《万历十五年》一书最值得重视的是剖析问题的视角,由于黄仁宇独特的个人经历,让他能以一个圈外人的视角审视明代的历史。所以才会有人评价《万历十五年》读起来的味道,“像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史。”

这种圈外人视角的作品,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很多国内的爱好者,对这两套书非常推崇,号称“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中国通史的扛鼎之作。

说实话,两套书质量上乘倒是没错,要说是“黄金标准”就有点过分溢美了,就我这种爱好者的水准,都能看出其中的硬伤。

这两套书最大的优点便是,从远距离的视角审视中国历史,跳出了中国人看历史问题的藩篱,而这恰恰也是《万历十五年》的优点。

另外,黄仁宇在本书中,尝试性地引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的系统和结构做宏观上的研究。

这一点对史学研究层面,形成了强烈的引导作用。我们能看到本书之后的中国史著作,开始越来越关注历史之外的范畴,从多维度相互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历史问题,而这恰恰是《万历十五年》的作用。

虽然黄仁宇对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技法,还略显粗糙,但由于其驾驭文字的能力极强,让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门槛相对较低。因此《万历十五年》成了很多明史爱好者案头常备的资料书。

再有便是《万历十五年》选择切入点极其精准,他自己在书中开篇便写到,“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就是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年份,却是整个明代历史的转折点。庞大而繁杂的明朝管理体制,渐渐失去动能,走向停摆。33年后,万历驾崩,再过24年,明朝崩盘。

站在万历十五年节点上的明朝人,没有我们的上帝视角,他们尚无从感受凌冬已至,依旧在惯性中运行。

这就像雪崩前的最后一片雪花,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都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失败早就在平淡中开始酝酿。

《万历十五年中》中选取了六个人,国家领袖万历皇帝、行政首脑张居正和申时行、军事将领戚继光、道德楷模海瑞、思想家李贽,都是各种领域中的带头者,但也是大势中的棋子,即便他们每个人都在向自己认为的正确方向挣扎求索,但却无力从系统内部改变大局。

六个人的命运转折,透射出了明朝内部不可撼动的巨无霸——文官系统。

万历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但他不可能脱离文官系统来管理国家,所以他不过是系统本身需要的产物,一个代表权威的产物。

万历可能是认识到了文官系统的强大,采取了一种消极避战的方式来处理,他躲在宫里不上朝,拒绝批复官员的递进请求,一度导致六部尚书都无法凑齐。这种断绝了读书人上升阶梯的做法,诱发了整个文官系统的反噬,让这个疆域庞大的帝国陷入更深的危机。

其他几个人则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系统而单独存在。

张居正以改革者的身份,力图独自挑战整个系统,来为帝国续命,终究难逃人亡政息的宿命。继任者则申时行则希望重塑系统内部的平衡,但最终党争愈发激烈,文官体系走向了分崩离析。

这六个人在各自不同领域的努力,代表着系统内部个体对改变尝试,只可惜,此时的明朝管理系统,已无法通过自我革新来纠错,崩盘的命运无可避免。

对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面临割据势力和吐蕃的东西夹击,撑了一百多年;南宋划江而治,顶着游牧民族的泰山压顶之势,撑了一百多年;衣冠南渡后的东晋,偏安江左依旧撑了一百多年。

各方面实力最优的南明,却仅支撑了十几年,可见明朝的管理系统崩塌之彻底。清朝能扣关而入,定鼎一个时代,更多的是因为明朝自身系统的塌陷,这种无可挽回的塌陷,正是由万历时期而起。

《万历十五年》一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并非单纯摘出六个历史人物来讲述,而是用一条官僚系统的主线,将不同人物串联在一起。

既从宏观角度构建了历史坐标系,又从细处入手解析了每个人命运的必然性。大视角与小细节的穿插,完成了对明朝政治体制的解析。

最后我要说的一点,《万历十五年》并不比其他明代历史著作更好些,但它独特视角和选题方式,值得每一个历史爱好者学习。

可以这么说,《万历十五年》给了读者一把解析历史问题的钥匙,这把钥匙是金是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够打开一扇历史的大门,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这恰恰是我们读书的真正意义,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两脚书橱!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版半价销售,只要24块钱,经典好书常相伴!

【当当】万历十五年 yi本好书 腾讯视频栏目推荐(增订纪念本)¥24购买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