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第十三 海內東經(详注)

海内①东北陬②以南者。

【注释】

①海内:指海内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1 珂案:此經方位與海外東經方位恰相反。

【译文】

海内东经所记载的是东北角以南的地方。

钜燕

钜燕在东北陬。

 1 珂案:此下當接海內北經「蓋國在鉅燕南」以下十節文字,說見海內南經「匈奴」節注。

【译文】

大燕国在东北角。

解读   燕,玄鸟,代表北方的母系农耕部落,大胆猜一下,应当是红山文明之处。所以钜燕就是由红山文明演变而成的奴隶部落,在此时他们已经会冶炼青铜了。

国在流沙中者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①、玺〈日奐〉huàn ②,在昆仑虚③东南。一曰海内④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注释】

①埻(zhǔn)端:国名,一说可能指敦煌。(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②玺〈日奐〉(huàn):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昆仑虚:即昆仑山。

④海内:国境之内。
  1 郭璞云:「埻音敦。」郝懿行云:「玉篇作〈土{高子}〉〈土耑〉,國名。」
  2 郭璞云:「〈日奐〉音喚,或作繭〈日耎〉。」郝懿行云:「〈日耎〉即暖字也。玉篇作璽〈目奐〉國。」
  3 郝懿行云:「海內東經之篇而說流沙內外之國,下又雜廁東南諸州及諸水,疑皆古經之錯簡。」珂案:郝說是也,此下三節俱當移在海內西經「流沙出鍾山」節後,說見海內南經「匈奴」節注。

【译文】

位于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和玺,它们在昆仑山的东南边。一说埻端和玺属于国内的郡,只是因为处在流沙中,所以才不称为郡县。

解读     国在流沙中的有埻端,玺?,位于昆仑虚的东南。如此看来,昆仑虚和昆仑丘就不是同一地方。昆仑虚应当阿尔克木湖周边。若羌县和且末县的山对面。这地方应属于西王母的领地,西王母在此建立奴隶制国家,并且养了很多虎豹,将有罪的犯人扔下虎豹谷。而埻端,玺?部落好像是建设太阳神殿的奴隶部落。在今天青海哈令德等出发现的'外星人遗址’就是西王母建筑的太阳神殿。有的说,在西海流沙之中的部落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部落,而所有的人都是(西王母)的奴隶。

国在流沙外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①、竖沙②、居繇③、月支④之国。

【注释】

①大夏:国名,位于中亚,由本居中国的大夏人(属羌族的一支)建立。

②竖沙: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莎车县一带;(莎车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脉北麓,隶属于喀什地区。莎车县是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面积7960平方千米。)一说在今阿富汗境内。

③居繇(yáo):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阿富汗境内。(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普什图语),简称阿富汗斯坦,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实行总统共和制。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

④月支:即月氏(zhī),又叫大月氏,古族名,原居于中国西北地区,秦汉时远迁至中亚阿富汗一带。(月氏(yuèzhī,旧读rùzhī或ròuzhī)是匈奴崛起以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游牧民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种人(即在亚洲的斯基泰人) ,迫使塞种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朝,建立大夏国。后来月氏复占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

1 郭璞云:「大夏國城方二三百里,分為數十國,地和溫(黃丕烈、周叔弢校溫和,邵恩多校同——珂),宜五穀。」郝懿行云:「周書王會篇云:『大夏茲白牛。』孔晁注云:『大夏,西北戎。』伊尹四方令云:『正北大夏。』史記大宛傳云:『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王長,往往城邑置小長。』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引魏略云:『西王母西有脩流沙,脩流沙西有大夏國。』」

  2 郝懿行云:「說文(十二)云:『古者宿沙初作煮海鹽。』宿沙蓋國名,宿、豎聲相近,疑即豎沙也。三國志注引魏略作堅沙國。」珂案:宿沙,炎帝臣,其煮海鹽當在古齊地,與豎沙東西地望絕不相侔,郝說非也。

  3 郭璞云:「繇音遙。」珂案: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注引魏略作屬繇國。
  4 郭璞云:「月支國多好馬、美果,有大尾羊如驢尾,即羬羊也。小月支、天竺國皆附庸云。」郝懿行云:「伊尹四方令云:『正北月氏。』氏、支同。三國志注引魏略作月氐國。漢書西域傳云:『大月氐國治監氏城。』」珂案:清張澍輯涼州異物志云:「月氏國有羊,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尋生如故。」又云:「有羊大尾,車推乃行,用累其身。」即郭璞注所謂「有大尾羊如驢尾」之羬羊也。

【译文】

位于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竖沙、居繇和月支。

解读      竖沙,即与流沙相垂直的流沙形状,在今和田地区民丰县南部山对面的区域。流沙特征很明显。大夏就位于昆仑虚与竖沙之间,即且末县南面山间。居繇国应当在竖沙西,即今和田以南。月支,在叶城地区,这些部落后来都迁徙到中东去了。

西胡白玉山

西胡①白玉山②在大夏东,苍梧③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注释】

①西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西胡即位于西边的胡人,相对于东胡而言。

②白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疑即玉山。(?玉山,通常指玉山主峰,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台湾省中部,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台湾南部的屏东县周围),绵延约300公里。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3公里,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③苍梧:山名,位于西北地区,一说为昆仑山的群山之一。

1 郝懿行云:「三國志注引魏略云:『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西有西王母。』今案大山蓋即昆侖也,白玉山、西王母皆國名。藝文類聚八十三卷引十洲記曰:『周穆王時,西胡獻玉杯,是百玉之精,明夜照夕。』云云。然則白玉山蓋以出美玉得名也。」

  2 郝懿行云:「此別一蒼梧,非南海蒼梧也。」

  3 郭璞云:「地理志昆侖山在臨羌西,又有西王母祠也。」珂案:漢書地理志云:「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又云:「有弱水昆侖山祠。」是郭所本也。

【译文】

位于西胡境内的白玉山在大夏的东边,苍梧山在白玉山的西南边,都在流沙的西边,昆仑山的东南边。昆仑山在西胡的西边,它们都在西北地区。

解读      西方胡人建立的白玉山国位于大夏国的 东面,苍捂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它们都 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麓。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西汉初期,汉王朝在与匈奴的交战中 吃尽了苦头,不得不忍辱和亲。到了汉武帝 时期,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想反击匈奴,当他知道月支国和匈奴的深仇大恨之后, 就想与月支国配合分别从东西夹击匈奴,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但当时月支国在西 域生活安定,早已将仇恨忘到九霄云外。张骞的出使并没有促成汉朝夹击匈奴计划的 实现,但加强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后来东汉时期,月支国的一支在印度河流域开疆 拓土,建立了鼎鼎大名的贵霜帝国,可与当时的东汉帝国相抗衡。北方。白玉山国盛产美玉,在周穆王时,西 胡人敬献玉杯,由百玉之精雕成,晶莹剔透, 夜间莹光闪闪。

西胡,应指西方民族不同部落的总称。那么白玉山在哪里?高高的雪峰终年积雪谓之白玉。又其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应是呆勒斯图达乌雪山。此苍梧非南海(即中国南方)之苍梧,但都有草木茂盛,人烟稀少之意。位于今格尔木以西连接呆勒斯图达乌的山脉。那里有千里的胡杨林,是黄帝流放犯人的地方。昆仑山在西胡的西边,都在西北。

雷泽中雷神

雷泽①中有雷神②,龙身而人头,鼓③其腹。在吴④西。

【注释】

①雷泽:古泽名,称为雷泽的地方有二:一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又称雷夏;(在河南濮阳和山东菏泽,又名雷夏泽。《尚书·禹贡》兖州:"雷夏既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皆指此。传说天帝的女儿华胥在雷泽踩着了蛇迹(履迹),因此怀孕而生伏羲。北魏时,"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自宋代黄河常于曹、濮一带溃决后,雷夏泽即为黄河泥沙所淤涸。雷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据《金史·地理志》载:贞元二年(1154年)雷泽降为镇。从此不再设雷泽县。雷泽又称雷夏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雷夏即泽,雍、沮会同。"《地理志》曰:"在济阴城阳县西北。"《括地志》曰:"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代始设成阳县,晋代改名为城阳,隋代更名为雷泽县。"古雷泽西南岸雷泽县在今山东菏泽境内。)一在今山西永州市蒲州南,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通典》"雷首,在河东县,此山凡有八名,历山、首阳山、薄山、襄山、甘枣山、中条山、渠猪山、独头山也。""又名吴山、蒲山"。)一说这里指震泽,即太湖。

②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司雷之神,又叫雷公、雷师。(雷神(lei shen):俗称雷公,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相传雷神生于古雷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为神仙。 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属于最高级别,"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总司令。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中国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6月24日,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雷州半岛的雷神都是叫雷首宫,宝诞日是:农历正月廿八,这天家家户户水果、饼干、供品祭拜和请来醒狮团和鹰雄团、舞龙团、戏班、年例大巡游等等大舞大乐,人欢神乐,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③鼓:敲击。

④吴:地名,一说即古吴都(今江苏苏州市)。

1 珂案:大荒東經云:「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獸,即雷神也,人面龍身鼓其腹者;橛猶擊也。」即此雷神也。

  2 珂案: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此經云:「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淮南子墬形篇云:「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並與今本異也。

  3 郭璞云:「今城陽有堯冢靈臺。雷澤在北也。河圖曰:『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珂案:淮南子墬形篇高誘注云:「地理志(漢書)曰:『禹貢雷澤在濟陰城陽西北。城陽有堯冢。』」是郭注所本也。郭引河圖,又見太平御覽七八引詩含神霧,云:「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宓犧即伏羲也。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卷六云:「此經當在『始鳩在海中,轅厲南』下,編失其次。」又云:「雷澤當作震澤。說文(十一)雨部震,篆解云,籀文震如此。雷澤即震澤。漢志具區澤在會稽郡吳西,揚州藪,古文以為震澤。震澤在吳西,可證。」此海外東經「在吳西」之雷澤,確當是震澤即太湖,以濟陰城陽(今山東省莒縣治)比附失之。

【译文】

雷泽里面有一位雷神,他长着龙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腹部,便会发出雷声。雷泽在吴的西边。

解读 雷泽,位于今山东菏泽。神,没称帝的伟人。龙首,即为帝王武装部队的首领,如应龙,后羿等。人头,部落首领。鼓其腹,说明其手下的人员众多。如果把蚩尤算做帝,那么刑天也符合雷神的形象。

都州在海中1。一曰郁州2。

  1 畢沅云:「水經注(淮水)引此作郁山。劉昭注郡國志與經文同。」
  2 郭璞云:「今在東海朐縣界,世傳此山自蒼梧從南徙來,上皆有南方物也。郁音鬱。」郝懿行云:「劉昭注郡國志引此注云:『在蒼梧徙來,上皆有南方樹木。』與今本異。疑今本從南二字衍也。水經注(淮水)亦云:『言是山自蒼梧徙此,云山上猶有南方草木。』」

  琅邪臺在渤海閒,琅邪之東1。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閒2。

  1 郭璞云:「今琅邪在海邊,有山嶣嶢特起,狀如高臺,此即琅邪臺也。琅邪者,越王句踐入霸中國之所都。」郝懿行云:「史記封禪書索隱及文選注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引此經並與今本同。越絕書(外傳記地)云:『句踐徙琅邪,起觀臺,臺周七里,以望東海。』今詳此經,是地本有臺,句踐特更增築之耳。故史記索隱云:是山形如臺也。斯言得之。」珂案:史記秦始皇本紀索隱引經文亦同今本。並云:「蓋海畔有山,形如臺,在瑯邪,故曰瑯邪臺。」

  2 郝懿行云:「琅邪臺在今沂州府(今山東省臨沂縣——珂),其東北有山,蓋勞山也。勞山在海閒,一曰牢山。」

  韓鴈1在海中,都州南。

  1 郝懿行云:「韓鴈蓋三韓古國名。韓有三種,見魏志東夷傳。」珂案:魏志東夷傳云:「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

始鸠

始鸠①在海中,辕厉②南。

【注释】

①始鸠:一说指鸟名,即尸鸠;(即布谷,亦作尸鸠。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一说指国名。

②辕厉:所指待考。一说应作“韩雁”。

1 郭璞云:「國名。或曰:鳥名也。」珂案:當是國名。
  2 畢沅云:「轅厲即韓鴈也;轅、韓音相近,鴈、厲字相似。」郝懿行云:「轅厲疑即韓鴈之訛也;轅、韓,鴈、厲並字形相近。」珂案:畢、郝之說是也,王念孫、孫星衍校同。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卷六云,「雷澤中有雷神」節當在此節之後,說見該節注。

【译文】        始鸠在大海中,位于辕厉的南边。

解读: 辕厉,集中营。前面有记录,即凿齿所在之地,今滁州所在地山区。始鸠,今南京附近的山区,包含马鞍山,浦口,至镇江一线山脉。

会稽山(会稽山,原名茅山、苗山,亦称亩山、防山、镇山、覆釜山、宛委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跨越上虞区、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地,主峰香炉峰在嵊州市西北,距绍兴市区6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大香林等景区为主要景观。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南镇),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中国城市山水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

会稽山在大楚①南。

【注释】

①楚:周代诸侯国名,楚文王时建都于郢(yǐnɡ,今湖北荆州纪南城)。一说应作“越”。 1 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卷六云:「楚當作越,傳寫訛誤。越絕書記越地傳云:『禹憂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會計,更名茅山曰會稽。』即本此經。」

【译文】

会稽山位于大楚国的南边。(这是一段易懂的话,说明山海经是真实的,因年代久远变化大而难懂,但有规律可循)

岷三江

岷①三江:首大江②出汶山③,北江④出曼山⑤,南江⑥出高山⑦。高山在城⑧都西,入海在长州⑨南。

【注释】

①岷: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但从传统上,水文水利界仍以东支为正源。以东支为正源,岷江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岭;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岭,一般以东源为正源,两源汇合于虹桥关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711公里(一说735公里 ,以大渡河(1062公里)为正源,则全长1279公里 。岷江总落差3560米(一说总落差2877米(▽3143-▽266) ),流域面积13588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126280平方公里。岷江各支流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支流3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10条。 河口流量2830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820万千瓦。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最重要的水资源,历史上岷江以都江堰为代表的灌溉工程造就了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干支流上还建设了诸多水利工程,特别是水电工程,给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在今四川中部,源出岷山南麓,东源出弓杠岭,西源出郎架岭,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自此以下称都江、汶江。

②大江:这里指岷江的主流。

③汶山:即岷山。(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 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 中国西部大山。岷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至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甘肃境内为岷山北,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四川境内为岷山主体部分,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峨眉山、四姑娘山、鹧鸪山等著名山峰,龙门山和邛崃山为岷山中南段山脉,峨眉山为岷山南端凸起山峰。)

④北江:水名,一说即青衣江,又叫雅河,在今四川中部,是大渡河的支流。(青衣江,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支流,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海拔高程4930米),流经宝兴在飞仙关处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后,始称青衣江,经雅安、洪雅、夹江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青衣江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名叫青衣水,又称沫水、大渡水,以青衣羌国而得名。 流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夹江千佛岩等许多文化遗迹留存,旅游资源丰富,有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上里古镇等旅游景点,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有玉溪河引水灌溉、龟都府水电站等水利设施。)

⑤曼山:山名,一说指蒙山,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北;一说指崌(jū)山。(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区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坐落在名山区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蒙顶山又名蒙山,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号称“天漏”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之间,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

⑥南江:水名,一说指大渡河。(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蒙水、泸水、泸河、阳、阳山江、 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 但从河源学上应为岷江正源。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一说1050公里 ),流域面积7. 77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8条,10000平方公里的2条,河网密度0. 39。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大渡河水力理论蕴藏量丰富,可开发装机2336.8万千瓦。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峨眉山、贡嘎山、海螺沟、金口大峡谷都有独特的旅游景观。)

⑦高山:山名,一说指邛崃(qiónɡ lái)山;一说指大雪山。(邛崃山脉,在四川省西部。南北绵延约250公里, 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为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等山。)

⑧城:应为“成”。

⑨长州:一说指今江苏如皋(ɡāo)市东的沙洲。(张家港,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张家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苏州市所管辖的县级市。东南与常熟相连,南与苏州、无锡相邻,西与江阴接壤,北滨长江,与如皋、靖江隔江相望。张家港文化属吴越文化,张家港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郭璞云:1今江出汶山郡升遷縣岷山,東南經蜀郡犍為至江陽,東北經巴東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陽安豐至廬江南界,東北經淮南下邳至廣陵郡入海。 

畢沅云:「右海內東經舊本合『岷三江,首……』以下云云為篇,非,今附在後。」又云:「自『岷三江,首……』以下疑水經也。」珂案:畢沅之說是也。「岷三江,首……」以下文字確與經文無關,今從畢說,附在經文之後,祗存郭注,其餘他家注釋俱從略,不更分節次;略有校改,亦不更記出處。

【译文】

岷江包括三条江:首条是岷江的主流,发源于汶山;北江发源于曼山;南江发源于高山。高山位于成都的西边,长江的入海处位于长州的南边。

浙江

浙江①出三天子都②,在其③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④南⑤。

【注释】

①浙江:水名,即钱塘江,是今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上游为新安江,源出今安徽休宁县。(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 ,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 ,经杭州湾注入东海。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②三天子都:山名,即三天子鄣(zhānɡ),一说此处指黄山山脉、玉山山脉和缙(jìn)云山等。(率山说《大清一统志》说是徽州府休宁县(今属黄山市)鹤城乡冯村与徽州府婺源县(今属江西)交界处的率山(即六股尖),是怀玉山脉的最高峰,海拔1629.8米。石城山说三国魏张氏《土地记》说是东阳永康县(今属浙江永康市)南的石城山;三王山说晋郭璞注《山海经》说是新安郡(即徽州)歙县(今属黄山市)东的三王山;庐山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是寻阳的庐山(今属江西)综合说近人或谓天子都本有三,各称三天子都,即石城山、三王山、庐山。新都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析丹阳郡出,隶扬州,至晋太康元年(280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仍属扬州。新都郡郡名乃"新立之郡",又因新都故地为"三天子都",故而得名。辖境为今新安江上游的徽州和严州。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和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严州,即睦州,今浙江建德市、淳安县和桐庐县。古徽州"三天子都":古徽州"三天子都"格局:黑白二山,龙飞凤舞,南北大鄣山。西方属土,黑多山是黄山(黄帝,西方阿弥陀佛)东方属金,白多山是覆船山(原名伏羲山,主峰搁船尖,有伏羲、女娲、神农氏天然石像),伏羲在五帝中为东方天帝,东方不动如来,东方不动佛国。大鄣山是徽州的南北方向,绩溪、婺源都有大鄣山(无障碍解脱法门,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宝生如来佛)。)

③其:应作“蛮”,蛮是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④余暨:汉时县名,今属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建余暨县(杭州市萧山区),属会稽郡。新莽(9-23)改名余衍县,东汉建武元年(25)复余暨名。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易名永兴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永兴县建置,并入会稽县。)

⑤南:应作“北”。

2按地理志浙江出新安黟縣南蠻中,東入海,今錢塘浙江是也。黟即歙也。浙音折。
  3餘暨縣屬會稽,今為永興縣。

【译文】

浙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位于蛮人居住地的东边,福建的西北,在余暨的南边(应在北边)入海。

庐江

庐江①出三天子都②,入江,彭泽③西。一曰天子鄣。

【注释】

①庐江:一说指江西庐源水,源出今江西婺(wù)源县西北庐岭山;一说即青弋江,在今安徽东南部,上源为清溪河。

②三天子都:即三天子鄣。

③彭泽:即彭蠡(lǐ),古泽薮(sǒu)名,今名鄱阳湖。4彭澤今彭蠡也,在尋陽彭澤縣。

【译文】

庐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在彭泽西边流入长江。一说三天子都即天子鄣。

淮水出餘山,餘山在朝陽東5,義鄉西,入海,淮浦北6。

5朝陽縣今屬新野。
  6今淮水出義陽平氏縣桐柏山,東北經汝南汝陰淮南譙國下邳至廣陵(淮浦)縣入海。

  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7。入洞庭下8。一曰東南西澤。

7環,繞也。今湘水出零陵營道縣陽湖(朔)山,入江。
  8洞庭,地穴也,在長沙巴陵。今吳縣南太湖中有包山,下有洞庭,穴道潛行水底,云無所不通,號為地脈。

汉水(汉水亦称汉江,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也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标准最好的大河,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渠首。汉江古时曾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

汉水①出鲋鱼之山②,帝颛顼葬于阳,九嫔(宫中女官。也是帝王的妃子。)葬于阴,四蛇卫之。

【注释】

①汉水:一说此处应作“濮(pú)水”,濮水又称濮渠水,上游分两支,合流于今河南长垣县西。

②鲋(fù)鱼之山:又作务隅山、附禺山。一说即嶓冢(bō zhǒnɡ)山。(嶓冢,山名。又名汉王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在《尚书·禹贡》中有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按照所言,便是汉江源头(今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后人所著地理书籍《水经注》中"汉中记曰,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以嶓冢为分水岭。")

9書曰:「嶓冢導漾,東流為漢。」按水經,漢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經漢中魏興至南鄉,東經襄陽至江夏安陸縣入江。別為沔水,又為滄浪之水。

  10言有四蛇衛守山下。11漢陽縣屬朱提。

【译文】

汉水发源于鲋鱼山,帝颛顼葬在这座山的阳面,他的九位嫔妃葬在山的阴面,有四条蛇守卫在那里。

濛水

濛水①出汉阳②西,入江,聂阳③西。

【注释】

①濛水:水名,一说即今乌江,汉时称延江水。(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彭水,在重庆市涪陵注入长江。乌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较大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岩河等15条,天然落差2 123.5米,年均流量1 650立方米/秒。流域内年均径流深600毫米,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②汉阳:汉时县名,属犍为(qián wéi)郡,在今贵州省。(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郡治鄨(biě)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初只领"南夷"之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并设牂牁郡后领县十二,即僰道、江阳、武阳、南安、资中、符县、牛鞞、南广、朱提、存阝鄢、堂琅、汉阳(见《华阳国志》、《汉书·地理志》)。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郡治移南广(今云南省盐津县东)。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宜宾市),后移至武阳县(今彭山区凤鸣镇 ),南齐时,犍为郡治由武阳迁回僰道县直到公元至501年,僰道为"夷戎"占据,郡废。隋、唐时曾短期恢复犍为郡,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犍为郡最后一个治所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废犍为郡,犍为郡作为一个历史地名从此不复存在,只在乐山留下了一个犍为县留存至今。)

③聂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濛水发源于汉阳的西边,在聂阳的西边流入长江。

温水

温水①出崆峒山②,在临汾③南,入河,华阳④北。

【注释】

①温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因其水常温,故名。

②崆峒(kōnɡ tónɡ)山:甘肃平凉西有崆峒山,属六盘山,此处所指与此不同。一说指山西绛县的太阴山;(在今山西绛县东南。《寰宇记》卷47绛县:太阴山“在县东南十里。崖壁峭绝,阳景不到,因曰太阴”。)一说属于太岳山(在今山西中南部,汾河东岸)(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岳山西麓,北距平遥古城80公里,南离临汾市100公里,东至上党名城长治市120公里,西至古霍名郡霍州市20公里,地域跨涉晋中、长治、临汾三个市,总面积60000公顷,为山西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便利,西临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大运一级公路,东有汾屯路,长太高速公路。)。

③临汾:汉时县名,治今山西新绛县东北。(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

④华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华山之阳。12今溫水在京兆陰盤縣,水常溫也。臨汾縣屬平陽。

【译文】

温水发源于崆峒山,位于临汾的南边,在华阳的北边流入黄河。

颍水

颍水①出少室②,少室山在雍氏③南,入淮西④鄢⑤北。一曰缑氏⑥。

【注释】

①颍水:即颍河,淮河的最大支流,在今安徽西北部及河南东部,源出河南登封市嵩山西南。(颍河,古称颍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颍河。 颍河属淮河的支流。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寿县正阳关(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 全长620公里。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南与洪汝河、谷河、润河地区接壤,东北与涡河、西淝河水系相邻。颍河是淮河流域历史上航运、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是洪涝灾害严重的河流,历史上屡有治理,建国后修建了昭平台水库、孤石滩水库大量的水利设施。沙颍河航道亦被列入安徽省"两干三支"骨干航道网的一支。2011年底,阜阳船闸重建完成,沙颍河航道实现全线贯通。)

②少室:即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包含的三十六峰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是嵩山森林公园的重点景区。少室山东面与太室山相对,距太室山约10千米。传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③雍氏:一说即雍梁邑(yì),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一说应作“缑氏”。(古代中原四大名镇之一,历史上曾多次设县治,在20世纪30年代是中原革命的红色摇篮和圣地,素有"小延安"之美称。辖区内名胜古迹遍布,是著名的古文化旅游圣地,有著名的唐武则天之子李弘的墓--唐恭陵,另外,还有玄奘寺、灰嘴遗址、刘国古城等。)

④淮西:淮河流域西部。

⑤鄢(yān):古国名、邑名,后改称鄢陵,在今河南鄢陵西北。(鄢陵县隶属于许昌市管辖,位于河南省中部,西靠长葛市,千里伏牛山脉东方,万里母亲河黄河南侧。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⑥缑(ɡōu)氏: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偃师市东南。 13今潁水出河南陽城縣乾山,東南經潁川汝陰至淮南下蔡,入淮。鄢今鄢陵縣,屬潁川。 

【译文】

颍水发源于少室山,少室山在雍氏的南边,颍水在淮河流域的西边、鄢陵的北边流入淮河。一说雍氏即缑氏。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鄉西南,入淮極西北15。一曰淮在期思北16。

15今汝水出南陽魯陽縣大盂(孟)山,東北至河南梁縣,東南經襄城潁川汝南至汝陰襃信縣入淮。淮極,地名。(大盂山在鲁山县西五十里。山顶低洼,四围若城)

  16期思縣屬弋陽。

  涇水出長城北山,山在郁郅長垣北17,入渭18,戲北19。

17皆縣名也。郅音桎。

  18今涇水出安定朝〈冄阝〉縣西笄頭山,(笄头山在皇城与香山之间。峰峦叠翠,笄头高耸。又有青松拢翠,如盛妆之少女。传为秦始皇登临处。面南绝壁下为古“鸡头道”。北麓有苗清阳墓址和邓公塔。明代峰端有“笄头胜概”亭,郎中吴同春曾题“崆峒绝献”于此。其后又建净乐宫、斗姆宫等。)東南經新平扶風至京兆高陵縣入渭。

  19戲,地名,今新豐縣也。

  渭水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20。

  20鳥鼠同穴山今在隴西首陽縣,渭水出其東,經南安天水略陽扶風始平京兆宏農華陰縣入河。

白水

白水①出蜀②,而东南注江,入江州③城下。

【注释】

①白水:即今白水江,源出四川松潘东北,向东南流经甘肃文县,至四川广元市西南入今嘉陵江。(白水江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白水江发源于甘川交界岷山山脉南端的弓杆岭,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省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于文县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碧口水库。流域面积8316平方公里,干流全长296公里,其中四川境内189公里,甘肃境内10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0.1%。)

②蜀:蜀山,在今四川西北。

③江州:古县名,战国时治今重庆市区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时移治嘉陵江南岸,即今重庆市区。

21色微白濁,今在梓潼白水縣,源從臨洮之西西傾山來,經沓中,東流通陰平至漢壽縣入潛。
  22江州縣屬巴郡。

【译文】

白水发源于蜀山,向东南流到江南流到江州城下后入长江。

沅水

沅水山①出象郡②镡城③西,入东注江④,入下隽⑤西,合洞庭中。

【注释】

①沅(yuán)水山:“山”字系衍文。沅水即沅江。(沅江,又称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沅江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1033公里(一说1133公里 、1022公里 ),流域面积8.916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落差1462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170立方米每秒。流域则跨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四省。 属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 。)

②象郡:郡名,秦时置,治临尘(今广西崇左市境内)。(象郡,是秦朝设置的郡级行政区,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置 ,治所在临尘县 (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今越南中部。 西汉元凤五年 (前76) 废 。是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三郡之一(另两郡是桂林郡和南海郡)。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③镡(xín)城:古县名,一说治今湖南靖州西南。

④入东注江:“入”字一说系衍文,一说应作“又”。此句似应移至文末,因沅水系流入洞庭湖后再入长江。

⑤下隽:古县名,西汉置,因隽水而得名,治今湖北通城县西北。(下隽县,古县名。西汉置,因隽水得名。治今湖北今崇阳肖岭暇心畈(通城西北),西汉"时"下隽"部分有载:"下隽"据《水经注》,沅水东至下隽县西,澧水东至下隽县西北入洞庭。在今洞庭湖东北岸地当在今岳阳、临湘和湖北崇阳,通城等县。南朝梁陈时曾为隽州及上隽郡治所。 隋开皇九年并入蒲圻。)

23象郡今日南也。鐔城縣今屬武陵;音尋。
  24下雋縣今屬長沙;音昨兗反。
  25水經曰:「沅水出牂牁且蘭縣,又東北至鐔城縣,為沅水。又東過臨沅縣南,又東至長沙下雋縣。」

【译文】

沅水发源于象郡镡城的西边,在下隽的西边流入洞庭湖,向东流入长江。

 贛水出聶都東山26,東北注江,入彭澤西。

26今贛水出南康南野縣西北;音感。

泗水出魯東北而南,西南過湖陵西,而東南注東海,入淮陰北27。

 27今泗水出魯國卞縣,西南至高平湖陸縣,東南經沛國彭城下邳至臨淮下相縣入淮。

  鬱yu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須陵東南。

肄水

肄水①出临晋②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③西。

【注释】

①肄(yì)水:即溱(zhēn)水,源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南,北流与武溪水合。(溱水,古水名,它源于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与洧水在交流寨村会流后称双洎河,最后注入贾鲁河。西汉时期,桑钦《水经》中《溱水篇》:"溱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水。郦道元《水经注》:记郑武公迁都于新郑,将郑韩故城北之溱水搬迁到密县,改溱水为黄水。")

②临晋:应作“临武”。

③番禺:古县名,在今广东广州市番禺区。

28音如肄習之肄。
  29番禺縣屬南海,越之城下也。

【译文】

肄水发源于临武西南,向东南流经番禺西边后入海。

潢水

潢水①出桂阳②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③西。

【注释】

①潢(huánɡ)水:一作“湟(huánɡ)水”。也叫涯(yá)水,古水名,即今广东西北的湟江、连江。

②桂阳:古县名,汉置,治今广东连州市。

③敦浦:一作“郭浦”,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涯浦关。

【译文】

潢水发源于桂阳西北的山中,向东南流经敦浦西边入肄水。

洛水

洛水①出洛西山②,东北注河,入成皋③之西。

【注释】

①洛水:即洛河。(洛河古称雒水洛水是流经古都洛阳的一条著名河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条著名河流古都洛阳因位于洛河以北而得名相传洛河里生活着洛神洛河是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阳于郑州巩义流入黄河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洛河与黄河汇合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②洛西山:一说指今陕西的(huān)举山;一说“洛”指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

③成皋(ɡāo):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荥(xínɡ)阳市汜(sì)水镇西。30書云:「道洛自熊耳。」按水經洛水今出上洛冢嶺山,東北經宏農至河南鞏縣入河。成皋縣亦屬河南也。

【译文】

洛河发源于洛阳西部的山,向东北流经成皋的西边入黄河。

汾水

汾水出上窳①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②南。

【注释】

①上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静乐县北。

②皮氏:古县名,在今山西河津县。

31音愈。
  32今汾水出太原晉陽故汾陽縣,東南經晉陽,西南經河西平陽,至河東汾陰入河。
  33皮氏縣屬平陽。
  34懷縣屬河內,河內北有井陘山。

【译文】

汾水发源于上窳的北面,向西南流经皮氏的南边入黄河。

沁水

沁水出井陉山①东,东南注河,入怀②东南。

【注释】

①井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今河北石家庄市西部有井陉山,此处所指井陉山则应在山西。

②怀:古县名,在今河南焦作市境内。

【译文】

沁水发源于井陉山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怀县的东南入黄河。

济水

济水①出共山②南东丘,绝③钜鹿泽④,注渤海,入齐⑤琅槐⑥东北。

【注释】

①济(jǐ)水:水名,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河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河南部分本系从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流。

②共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绝:穿过;经过。

④钜(jù)鹿泽:“鹿”应作“野”,又叫巨野泽,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⑤齐:地区名,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沿称齐。

⑥琅(lánɡ)槐:古县名,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南。

35共與恭同。
  36絕,猶截度也;鉅鹿,今在高平。
  37今濟水自滎陽卷縣,東經陳留至潛陰北,東北至高平,東北經濟南至樂安博昌縣入海,今碣石也。諸水所出,又與水經違錯。以為凡山川或有同名而異實,或同實而異名,或一實而數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且歷代久遠,古今變易,語有楚夏,名號不同,未得詳也。

【译文】

济水发源于共山南面的东丘,穿过巨野泽,流经齐地琅槐的东北入渤海。

潦水

潦水①出卫皋②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③。

【注释】

①潦水:即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大河,流贯辽宁省中部,经盘锦市入渤海。

②卫皋(ɡāo):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潦阳:即辽阳,古县名,在今辽宁辽中县。

38出塞外衛皋山。玄菟高句驪縣有潦山,小潦水所出。西河(南)注大潦,音遼。
  39潦陽縣屬潦東。

【译文】

潦水发源于卫皋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潦阳入渤海。

虖沱河

虖沱水出晋阳①城南,而西至阳曲②北,而东注渤海,入越③章武④北。

【注释】

①晋阳: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

②阳曲: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包括定襄县、阳曲县等。

③越:一说疑为衍文;一说应作“赵”;一说章武在春秋时属越,故有此说。

④章武: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北黄骅(huá)市西北。

40經河閒樂城,東北注渤海也。晉陽陽曲縣皆屬太原。
  41章武,郡名。

【译文】

虖沱河发源于晋阳城的南边,西流至阳曲县的北边,再向东流经章武的北边入渤海。

漳水

漳水出山阳①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注释】

①山阳:一说在河南修武县;一说疑为“阳邑(yì)”之讹,阳邑是古县名,在今山西榆次市南边。42新城汴陰縣亦有漳水。

【译文】

漳河发源于山阳的东面,向东流经章武的南边入渤海。

【评析】

海内东经中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前三段,其成书时间与前面的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相同;一为“岷三江至结尾”,其非《山海经》正文,当系晋代学者郭璞所撰《水经》中的文字。

在前三段中,主要介绍了中国东部从河北到浙江一带的某些国家、山名、地名和神名,如燕国、会稽山、都州、雷神等;也涉及位于西北地区的一些山和国家,如西胡白玉山、昆仑山、大夏国、月支国等,内容较为简略。

(0)

相关推荐

  • 嘉陵江注入长江,是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 ...

  • 《水经.斤江水注》略考

    △斤江水出交阯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 <地理志>云:迳临尘县至领方县,注于郁. 王成组认为郦注最后五卷分散的支流,构成相当完整的鬱(今简称郁)水与溱水两系,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西 ...

  • 古桓水与白水水系考析

    ---兼谈邢澍<桓水考> 西北师范大学 漆子扬 摘要: 本文根据具体地理水系,在实地勘访的基础上,对古今有关桓水诠释的古籍文献,进行细心地索证辨析,剔除文字绿苔,辨别真伪,理清了历代关于桓 ...

  • 《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修订版)

    <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空间维度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 earth等工具着重从空间维度进行校 ...

  • 张嘉佳: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

    生命是有光的. 在我熄灭以前,能够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 我爱你,你要记得我. --程霜. 有人说,这本小说平淡无奇,看了开头不想看结尾. 然而,看到结尾,我却哭得稀里哗啦. 01 也许你用 ...

  • 五莲山写生基地杜鹃花开成海,美成仙境

    一春无别事,只为花事忙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春日的繁花落尽 杜鹃花都会准时来到人间接班 悄悄为山林点上胭脂,映红山野 白居易著诗赞它是"花中西施"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 ...

  • 【随笔】祝忠建:养育之恩比山高 战友情谊似海深 ——沉痛哀悼母亲离世

    [前言]父母在,家在:父母去,家不在.父母在,家是儿女温馨的避风港,在外边受了委屈,我们可以回家疗伤:父母不在,家只是记忆中的归途,却永远也回不去.一篇<养育之恩比山高,战友情谊似海深--沉痛哀 ...

  • 诗歌|黄明山:非江非海的水边(组诗)

    黄明山精选诗歌 45°下台阶 45°下台阶 这样很好 一步一步地下 不单刀直入 平抑垂直的欲望 既稳住了前途又留下了后路 把被跌倒的几率降低到最小数 下楼也是 下山也是 走人生的路也是 每次途径这里 ...

  • 七律•龙抬头~作者:云作山/主播:小海

    ◆聆听美文美诵◆  <魅力作家>杂志备选作品 作者/云作山(吉林松原前郭) 诵读/小海(黑龙江大庆) 主编/仝仲堡 ⿻七律·龙抬头 今逢红日举龙头, 俯瞰人间好运求. 海宴河清涛息怒, 风 ...

  • 【黛西原创:YC004】仙仙的山菊花后交叉马海毛外披

                 ✎作品档案 [黛西原创:YC004] 仙仙的山菊花后交叉马海毛外披   线材:万支马海毛幼羊驼混纺1/10支2股 --浅绿色 配件:御幸4mm水滴珠若干 用量:484 g 棒 ...

  • 意拳几位大师谈‘身动似山飞,静如海溢’

    意拳几位大师谈'身动似山飞,静如海溢' 博大精深的王芗斋拳学思想,象一部天书,每个人的理解与见解不一,境界与层次不同,领悟与思维方式各异,铸造出拳法各异的名家.大师.下面是我能釆访到的,当今意拳界几位 ...

  • 山中的那片海

    山中的那片海. 山连着山, 山隔着山, 远远的望去, 就似海中的波澜. 渐渐地, 山中的那片海, 升起了一片炊烟, 那是远航的白帆. 难得糊涂xjk呈雅. 2021年2日19日,早.晴.

  • 【征文97号作品】徐俊山:最是桑海寄乡愁

    最是桑海寄乡愁 徐俊山      我的家乡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是华夏闻名的蚕桑之乡,"接天桑林无穷碧"是家乡独特的田园风光. 家乡的桑树虽无松杉之伟岸.杨柳之妩媚.竹梅之高雅.桃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