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应该少吃哪些食物?治疗心肌缺血有...

心肌缺血应该少吃哪些食物?治疗心肌缺血有哪些有效的西药和中成药?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供氧不足,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无法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是‬诱发‬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素‬,常见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在劳累、体力活动、用力排便、性生活、精神紧张时症状尤为明显,一般经过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而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吸烟、肥胖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心肌缺血患者应该少吃:

1.糖:糖,尤其游离糖(人工添加的糖),摄入过多,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水钠排除减少,血容量增加,显著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还可引起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这些疾病都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并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建议心肌缺血患者每天游离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此外,可乐、果汁、饼干、冰淇淋、乳酸菌饮料、八宝粥等饮食中都含有较多的“隐形糖”,心肌缺血患者应该少吃。

2.盐:食盐中含有钠元素,钠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分泌、血管功能和遗传基因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简单地说,长期高盐饮食,人体对水的需求量增加,过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导致全身血容量增加,血管压力增加,血压升高,此外,盐摄入增加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引起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造成心脏损伤,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建议心肌缺血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少于6g,酱油、蚝油、味精、腊肉、火腿、腐乳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隐形盐”,心肌缺血患者也应该少吃。

3.油:黄油、奶油、动物油脂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浆胆固醇,不仅会导致肥胖,还可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风险,建议心肌缺血患者每天油脂摄入量不超过30g,尽量选择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这些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血管健康,注意少吃花生酱、芝麻酱等高脂肪的调料,少吃五花肉、肥肉,少吃油炸食品,少喝肉汤和骨汤,鸡鸭肉应去皮。

4.红肉:与鸡鸭肉、鱼虾肉等白肉相比,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中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而蛋白质含量较低,摄入过多,可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升高,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风险,心肌缺血患者应少吃红肉,多吃白肉,每天的红肉总量应控制在50g,不吃卤肉、熏肉、培根、火腿肠、腌肉等加工肉。

5.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较高,过多摄入可引起血浆胆固醇升高,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建议心肌缺血患者少吃动物肝脏,每周最多1次,每次50g。

抗心肌缺血的西药主要有:

1.硝酸酯类: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减少心肌需氧,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增加运动耐量。

2.钙通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可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微循环。

3.β-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可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肌秏氧,减少心绞痛发作,预防猝死,增加运动耐量。

4.其他: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抗心肌缺血、缺氧药,主要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提高氧利用效率而治疗心肌缺血。尼可地尔是一种钾通道开放剂,与硝酸酯类药物作用相似。

抗心肌缺血的中成药主要有:

1.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行气活血类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组方为丹参、三七和冰片,适用于心脉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有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预防心肌缺血进展,可与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药物联合用于心肌缺血的长期治疗。

2.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属于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效,组方为人工麝香、人参、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和冰片,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即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有临床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室重构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是治疗心肌缺血可靠的辅助用药。

3.速效救心丸:速效救心丸同样属于行气活血类中成药,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组方为川芎和冰片,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有临床试验证实,速效救心丸可改善心肌供血和缺血心电图表现,具有明确抗心肌缺血作用,也可以用于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