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丸能治那些疾病?

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18g,人参6g,升麻6g,柴胡6g,橘皮6g,当归(身,酒洗)6g,白术6g,炙甘草9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③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 喘息性支气管炎

辨证如果属中虚卫阳不振,表气不固,感受风寒而致之气虚发热、哮喘。治用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等,参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加淮山药胃防风、大枣、生姜,培补中气,使阴阳互根,营卫调和,热退喘平。此即培土生金之意。当然凡是呼吸系统疾病皆可以本方加减;前提属于脾胃虚弱,土不生金!

2.冠心病

如果辨证为中气亏虚,血脉瘀阻。治以益气养心,活血通痹。处方:党参、丹参各30g,黄芪、当归各20g,陈皮、白术、川芎、郁金、红花、延胡索各15g,桃仁、甘草各10g,水煎服。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心痛”等病范畴,辨证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并存。患者见到有年事已高,脏腑已衰,气阴俱虚,气血运行失畅,属气虚血瘀之候。故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之品,标本兼顾,难疾乃愈。

3.风湿性心脏病

证属脾失健运,水湿泛溢于肌肤所致,故治以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处方:党参、黄芪、当归各20g,五味子、陈皮、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各15g,白术、桂枝各10g,升麻、柴胡各5g,水煎服。

《景岳全书·肿胀》篇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该患之肿,虽为心疾所累,但其实质却为中阳不足,脾失健运,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而发为水肿。故方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以治本,加五皮饮利水消肿以治标,达到标本同治。

以上两种类型可以看出无论那种现代疾病的心脏病,辨证属于肺脾两虚,中气不足皆可以加减运用!

4.嗳气

嗳气时作,脘腹闷胀不舒,倦怠不思饮食,面色苍白无华,头晕,少气懒言,大便稍稀,小便如常。舌淡红,苔白,脉弦缓。处方:黄芪30g,党参、薏苡仁各20g,当归15g,白术10g,升麻、柴胡、白豆蔻各6g,炙甘草5g。

嗳气一症,一般均认为由胃气上逆引起,通常治法为和胃降逆。脾胃位处中焦,为升降之枢,只有清阳上升才能使浊阴下降。脾胃虚弱,清浊相干,郁结于中,气不畅达,故脘闷腹胀;浊气上逆,故胀消嗳止。

5呕吐

食后脘腹胀满,约1~2小时后即恶心呕吐,吐出不化宿食及清水,吐尽始觉舒适,屡进中西药乏效,伴大便溏少,神疲乏力,面色皖白,少气懒言,四肢酸软,饮食无味,脉虚弱无力。治以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予补中益气汤,处方:黄芪15g,党参、当归、白术各10g,升麻、柴胡各3g,陈皮、炙甘草各6g。

【按语】脾胃互为表里,升降相因,脾胃气虚,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胃气上逆,故反胃。治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故反胃得愈。

6.胃下垂

年老体弱、脾肺两虚、中气下陷之候,根据治病必求本的原则,故采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补益脾胃;加防风、桂枝补肺卫;春砂仁有理气养胃的作用。病程虽长,而药证相符,故能奏效。

7.老年便秘

伴纳差、腹胀、语音低怯,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弱。证属老年气虚便秘。治当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30g,当归15g,枳壳12g,陈皮、白术各10g,人参、升麻、柴胡、桔梗、生大黄各6g,甘草3g。

【按语】便秘一症,有虚有实。老年患者,证见大便困难,临厕努责而便不下,且伴乏力、纳呆、脉弱,故为气虚便秘。初诊时因患者多日大便未行,遂于补中益气汤中可加大黄6g,泻下通便以治其标,又加枳壳12g、桔梗6g,升清降浊,使清气上腾复其本位,浊阴降下则大便自通。

8:直肠结肠炎

肛门下坠窘迫,面色萎黄,头晕气短,乏力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乃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治宜升阳益气,补中健脾为主,佐以清肠、缓急之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20g,炒白术、党参各12g,升麻、柴胡、陈皮各10g,炒槐米、炒白芍各15g,黄连、当归、炙甘草、生姜各6g,大枣4枚。

直肠结肠炎,辨证属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遵《素问·至真要大论》“下者举之…不足者补之”的原则,故取补中益气汤为主,升阳益气以治本;加槐米、黄连清热解毒,消炎除标;佐白芍配甘草以缓急迫,除肛门部下坠窘迫之症。

9.胆囊炎、胆石症

如某女,71岁。右上腹隐痛反复发作15年,腹胀,神疲乏力,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尿黄1年,伴口苦,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B超诊断:①梗阻性黄疸。②总胆管中段结石。③充填性胆囊结石。中医诊断:胁痛(中气亏虚)。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50g,金钱草、鲜满天星各15g,人参、白术、当归、柴胡各10g,甘草6g,升麻5g。文火水煎,忌油腻、辛辣之品。

此患者因中气不运,谷食难消,水液酿湿,泛溢肌肤而黄,证属于中气不足。故投补中益气汤以补中气,加金钱草、满天星、生大黄清湿浊,故黄疸除,胁痛止。后以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10.慢性肾盂肾炎

尿频、尿急、尿灼热久治不愈,尿急时常遗于裤中,且感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腰酸,手足心热,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虚不能固摄。拟投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30g,党参、枸杞各15g,白术、当归、陈皮、山茱萸各10g,柴胡6g,升麻5g,甘草3g。

本病发生,与脾关系密切,脾之运化失常,致气化不利,脾气下陷,精微下注,故见尿如米泔,神倦面白,形瘦纳呆,眩晕腰酸诸症。治拟益气升清,健脾补肾化湿之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振奋脾阳,补肾固涩,兼以化湿清浊,执其法,意在治本,脾肾健固,正复而痼疾可瘥。

11.多尿症

小便频,1小时4~5次,多则10余次,无尿急、尿痛。伴见头晕气短,倦怠懒言,多梦失眠,舌淡,脉细。证属中气下陷,气不摄液。治宜补脾肺,益中气,佐以安神缩泉。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g,炒白术、升麻、柴胡、当归各10g,酸枣仁15g,党参、益智仁、桑螵峭各12g,炙甘草、生姜各6g,大枣4枚。

多尿症,根据《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和“肺为水之上源”等理论,辨为脾肺俱虚,中气下陷,无力摄液所致。故取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升提中气以治本;佐酸枣仁、益智仁2桑螵蛸等安神、固摄、缩便之品,以治标。

12.行性出血热

如某男,43岁。患流行性出血热,高热、休克、呕血,经抢救脱险,进人多尿期, 日尿量5650ml, 西药给予输液、能量合剂, 肌内注射DOCA10mg,连续3日,尿量反增至7000ml左右,遂请中医会诊。诊见:头痛,头晕,少气懒言,体倦肢软,精神恍惚,面色虚浮,心烦喜凉,尿液清长,食少便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兼灰润而有津,脉浮洪而虚。拟益气补中治之,处方:黄芪75g,人参15g,山药50g,焦白术15g,升麻10g,柴胡7.5g,陈皮15g,当归20g,炙甘草10g,水煎服,3剂,日服3次,每次200ml。

二诊:尿量减至3500ml,脉症同前,效不更方,继投3剂。三诊:食量增加,精神振作,体力渐复,日尿量2000ml而告愈[董福来.补中益气汤治疑难病举隅.吉林中医药,1988,(5):28]。

【按语】流行性出血热属“温疫”病范畴,后期水泉不止,为热病日久,脾胃受损,元气大伤。本案重用黄芪补气升阳,固护脾肾之气,脾胃得健,肾气得复,气化如故。

13.低血钾软病

因过劳,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软瘫,双上肢不能持重,双下肢不能站立,抬头转颈亦感困难,口渴多饮,时感头痛,心慌,胸闷,恶心,胃纳差。系因劳累过度,损伤脾胃,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职,则气血化生无源,筋脉肌肉无以荣养,成为痿证。治以补益脾胃,佐以祛湿通络,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党参、白术、陈皮各15g,黄芪、茯苓各30g,扁豆、鸡血藤各20g,升麻、柴胡、僵蚕、砂仁各9g,当归8g,甘草6g,生姜3片。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低血钾软病,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脾胃受损,则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气血化生之源不足。脾主四肢、肌肉,四肢禀气于胃,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无以生,故痿而不用。

14.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受累横纹肌在活动后出现病态疲劳,经休息后或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暂时改善或恢复。以中医学“脾主肌肉”的理论为指导,通过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恢复“脾主肌肉”之功能,而达治疗目的。

本方运用要点:(1)本方为益气升阳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淡苔白润,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临床上用本方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有效。对于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证属中气下陷者均有一定疗效。一般多加人茯苓、枳壳,效果更佳。

(2)本方亦可用治脾胃气虚引起的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等病。

(3)本方用治脾胃气虚引起的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而见小腹胀凸等症者,多有良效。

(4)对素体气虚,容易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身倦多汗等症亦可投用。临床案例:(1)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何绍奇先生曾治一女孩,左眼珠上有一芝麻大小之凹陷,遂来求治。何视之,乃角膜溃疡,然而素无经验,勉力开出一清热解毒方,参以菊花、蒙花类眼科套药。服用几剂,毫无寸效。其人另请眼科王汝顺医生诊治,王处以补中益气汤10剂。何想,溃疡乃炎症所致,安可用补?颇不以为然。不意服10剂后,溃疡已经愈合。何乃俯首心折求教于王,王说:“溃疡云云,我所不知,我但知'陷者升之'四字而已。”

按:角膜溃疡确属炎症,但那是西医说法,按西医治法,应该消炎。但从中医看来,此属“凹陷”,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当以“陷者升之”为法,取得预期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孰对孰非,自有公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