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虞山】江南福地常熟及虞山诗派
江南福地常熟及虞山诗派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下辖市。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常熟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列 。中国“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成员。2010年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常熟还是中国国家生态市之一,生态建设事业发展良好。常熟风景优美,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为5A旅游区。
历史沿革
据1988年发掘的常熟境内最早原始文化遗址钱底巷新石器文化遗址证实,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常熟这方沃土聚居生息。
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商末(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父之子泰伯、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古国 武王灭纣后(前841年),封仲雍曾孙周章为吴王,立吴国。常熟地域时为吴国北境。
东周元王五年(前471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常熟地域隶于楚。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前156~前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浙江以西另设吴郡,虞乡隶于吴郡吴县。其时,常熟地域内又增设南沙乡 并在该乡置司盐都尉署,开常熟地域史设吏治之先河。
三国鼎立期间,虞乡、南沙乡同属东吴吴郡吴县。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宋书·州郡志》)。隶于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
东晋元帝初年(317年),以海虞县北境侨设郯县、朐县、利城县,为南东海郡。东晋咸康七年(341年) 南沙乡升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泰元年(498年),海虞县北境设海阳县,隶于晋陵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设南沙城(即今福山),是为常熟县名之始。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
梁天监六年(507年),置信义郡,郡治南沙。以土地肥沃年年丰收,南沙更名为常熟。
隋开皇年间(581年),废信义郡及所辖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等五县并入常熟,县治设于原南沙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晋陵郡,升常熟建常州。
常熟地域内行政区域划分始于唐代。《吴地记》称:常熟“管乡二十四”,其后集又载“常熟县十二都”。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
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
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常熟境内设9乡,乡下设都、里、村。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路。元代改里为图。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清代中期,易乡为场,以场统都,以都统图。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常熟、昭文,两县同属苏福省。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退,两县仍隶于苏州府。清末民初,实行市乡制,常熟境内划为4市31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以下实行区乡制,以区统乡。民国二十三年 乡以下推行保甲制。其间,区乡划分几经变更。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析常熟城区置常熟市,余为常熟县。
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州专区。
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7年撤区,由县直辖各乡。
1958年4月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61年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归属新成立的沙洲县(即现张家港市)。
1983年3月撤县建市,设县级市常熟市。1983年政社分离,仍为乡建制,乡以下为行政村。是年常熟撤县建市,设一个市属镇、33个乡、3个场。1985年10月继福山撤乡建镇后,各乡陆续改建为镇。
地理环境
常熟地处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苏州市区;西接无锡市区、江阴;东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
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等。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
气候特点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年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
水文状况
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 尚湖等。
望虞河
望虞河南起苏州高新区、吴中区交界的沙墩港 口,北至常熟耿泾口,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是沟通太湖和长江的流域骨干排洪河道。全部在江苏省境内,全长60.8km。
常浒河
常浒河是太湖流域下游阳澄地区的主要引排河道,也是常熟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承担着阳澄地区排涝以及沿线30万亩农田的灌溉重任。
昆承湖
昆承湖又名东湖,南北长6km,东西宽3—4km,总面积约18.3平方千米,是常熟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淡水养鱼场。
尚湖
被当地人民称为“尚湖湾”,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度假休闲,游览观光,娱乐商贸,美食健身,四季宜人。
南湖生态湿地
南湖有序丛生的芦苇、湖草片区,吸引了大量鸟类在此繁衍生息。不同于尚湖的秀气,昆承湖的大气,南湖保留着其独有的“土气”。
“南湖旧时就由许多滩地小岛组成,鸟类、植物丰富多样,自然风貌别具一格,保留了它的乡野原味。作为常熟西南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南湖的水环境质量有利于改善周边区域河流水质,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曾几何时,南湖湿地更是迁飞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是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基因库”,因此修复南湖湿地意义重大。
南湖湿地公园为省级湿地公园。 南湖的开园标志着本市打造以虞山尚湖生态旅游区、昆承湖生态修复区、南湖生态屏障区三大生态功能区为主的城市核心生态圈已初步形成。
不仅如此,作为本市为数不多的开放型湿地公园,南湖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的新去处当天,自行车爱好者余成带领着同伴通过绕湖骑车的方式领略着这南湖湿地公园的乡野美景。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常熟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出自长江的鮠鱼、鲥鱼、刀鱼、海白虾等,出自内河的有鲫鱼、草鱼、鲢鱼、鳊鱼、青虾和阳澄湖大闸蟹等。野生植物资源有乔木、灌木、药材、草、蕈菌等5大类200多种。野生乔木主要有紫檀、柘树;野生灌木主要有山楂、金樱子;野生药材有何首乌、蒲公英等765种;草类繁多,有芦苇、野燕麦等20多种;蕈菌类有松树蕈等。境内人工栽培的树木有300多种。其中用材林有马尾松、黑松、刺槐、水杉等,竹类有燕竹、篾竹、象竹、毛竹等,果树有银杏、板栗、杨梅等,特种经济林有杞柳、桑树、茶和观赏性花木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哺乳类、鸟类800余种,又有人工饲养的北极狐、水貂等。
水资源
境内陆下水均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由于埋深适中,地层稳定,分布面广,水量丰富,水质上乘,曾被广泛采用。为防陆地沉降,已渐回填停用。虞山、福山等山丘地段,地下水常以下降泉形式出露,形成间歇性涧泉,如秦坡涧、桃源涧、玉蟹泉、焦尾泉、舜过泉等,流量较少,但水质优良,矿化度0.05—0.07千克/升,硬度一般小于50毫克/升,为极软水。
矿产资源
有高岭土、黄沙、煤、泥炭、石英砂、天然气等,但储量极小。
行政区划
常熟市共辖九个行政镇,两个街道办: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碧溪新区(街道办)、东南街道。
市区(虞山镇)共辖七个行政管理区:方塔管理区、虹桥管理区、琴湖管理区、兴福管理区、谢桥管理区、大义管理区、莫城管理区。
常熟市人民政府驻金沙江路10号
人口
2013年,全市户籍户数33.05万户,户籍人口106.73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7(男性:女性,女性=100)。
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150.85万人,比去年增加0.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8.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5.1%,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8]
经济发展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55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904.54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15:52.83:45.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15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21676美元。
社会
科技
2007年,常熟市获批准国家级科技项目10项,获批准省级科技项目42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级高新产品31只,建成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高分子新材料和电气机械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获得认定。常熟市新申请专利3204件,比上年增长161.9%,其中发明专利266件,增长101.5%;获授权专利1084件,增长92.2%。
文卫
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常熟市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学质量连创新高,高考本科录取率达71.6%,总录取率达到95.3%,再次获得本二以上达线比例和总平均分两项苏州市桂冠。高质量、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周岁以上幼儿学前教育入园(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100%;常熟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8%,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007年末,常熟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9890人,专任教师8688人。
“天下常熟”立足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常熟,以发扬悠久的吴地人文传统为己任,以传递当代常熟瞬息万变的城市资讯为服务内容。
2010年,积极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效减轻。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新建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在国内首创政府举办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医学检验模式。常熟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16.19亿元,卫生技术人员5971人,开放床位4947张。门急诊、住院人数分别达到762.71万人次、17.34万人次。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98.58%,人均筹资达到400元,住院政策补偿比达63.43%。常熟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36岁,其中男性77.65岁,女性83.02岁。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取得了“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市”、“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体育
常熟市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76条,全民健身晨晚练点610多个,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31名,24个单项体育协会常年活动,篮球、长跑、登山、武术、棋类等各项棋类活动,犹如绚烂的鲜花,在虞山福地四处盛开,常熟市常年参加体育锻炼超过50万人。从2012年开始,由常熟足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常熟市业余足球超级联赛,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了。[18]
友好城市
加拿大本拿比、日本绫部市、日本萨摩川内市、澳大利亚汤斯维尔、美国惠蒂尔、法国布莱斯特
荣誉
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先后获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2004年10月年,常熟获得了在加拿大尼亚加拉市颁发的“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2007年12月5日,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201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常熟位列第二名。
2011年9月,常熟获得2011福布斯中国大陆县级城市第二名[23] 。2011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24] ,全国仅3个城市获此殊荣。同月初在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常熟又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2012年10月,常熟获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称号,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被授予“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风景区”称号。同时,常熟兴福寺入选中国佛教100名寺。
常熟市还是国家级生态县之一,建设生态县,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核心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常熟市的可持续发展。
常熟荣获“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常熟荣获“2013十大休闲小城”称号
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
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有清一代诗坛的繁荣作出了极大贡献。
“虞山诗派”形成于明末,壮大于清初,历明天启、崇祯和清顺治、康熙四朝,前后时间近百年。在我国明末清初的诗坛上,“虞山诗派”与“云间诗派”、“娄东诗派”鼎足而立,而其影响,则远大于“云间”、“娄东”二派。其中,钱谦益为虞山诗派的奠基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的钱谦益为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政治生涯屡有起伏。但学问精深,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其论文论诗,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竟陵派”的狭窄,也不满“公安派”的肤浅。倡导“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倡导学问以反对空疏;倡导转益多师,主张革新诗歌,提出诗歌应学习古人,“必有为而作”。钱谦益继承前人传统,切入和反映现实,反映内心,从而形成自已特有的风格,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钱谦益的“情性、世运、学养三者并重”的主张,对清代诗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诗作奥博沉郁、自成一家,不仅成为虞山诗派开创人物,在清初诗坛也处于盟主地位。
钱谦益的诗初学盛唐,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不拘一格。学杜甫、元好问诗以树骨力,学苏轼、陆游诗以行气机,学李商隐、韩偓诗以运用词藻与比兴,加上其才学兼资,藻思洋溢,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明亡后的诗篇,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作品有《徐州杂题五首》、《狱中杂诗三十首》、《己酉岁宴集连宵,于时豪客远来,乐府骈集,纵饮失日,追欢忘老,即事感怀,慨然有作四首》、《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西湖杂感》20首、《哭稼轩一百十韵》、《左宁南画像歌为柳敬亭作》、《后秋兴》13叠104首等。著作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2卷、《苦海集》1卷及外集等多种。此外有表明诗歌创作主张的《钱注杜诗》20卷、《列朝诗集》77卷(顺治间刊本作81卷),以及《吾炙集》1卷等。
明末清初的诗坛,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常熟虞山诗派形成群星璀璨的局面,其重要诗人还有冯舒、冯班、瞿式耜、柳如是、钱曾、钱陆灿等。
冯舒、冯班均为明末清初诗人,人称“海虞二冯”。冯氏兄弟积极弘扬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真实情感的钱谦益诗歌主张,在虞山诗派的确立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二冯”诗歌理论与批评的要点是学养为贵,倡导隐秀,重视文采,辨析诗体等。“二冯”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又很好地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清代前期诗坛产生重要影响。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冯舒为明清之交著名文学家,著有《空居阁杂文》2卷、《炳烛斋文》1卷、《文谷》2卷、《历代诗纪》100卷及《空居集》、《诗纪匡谬》1卷、《校定玉台新咏》10卷等。冯舒弟冯班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为钱谦益弟子,一生著述颇丰,《钝吟集》是其代表作,影响颇大。《钝吟集》共10卷,包括《钝吟集》3卷、《钝吟余集》1卷、《钝吟别集》1卷、《游仙诗》2卷、《冯氏小集》3卷;另外,冯班还著有《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其中《钝吟杂录》,有不少文章批评了“后七子”及“公安”、“竟陵”派诗人的诗学主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采入《四库全书》。
瞿式耜生于明万历十九(1590年),历任明永历朝吏、兵两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其临危受命,留守桂林,清军攻陷桂林时被执后从容就义,是著名的抗清志士。瞿式耜又是钱谦益的门生,所作《耕石斋诗》、《桂林诗》、《浩气吟》,多忧国伤时之作,尤其是其临难时作的《浩气吟》慷慨悲壮,可与文天祥《正气歌》并传。瞿式耜著有诗文十卷,后人编为《瞿忠宣公集》。
柳如是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早年生活坎坷,为婢作妾,一度沦落青楼,歌舞卖笑,后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与常熟钱谦益结为夫妇,读书论诗相对甚欢,写下大量诗作。柳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主要诗文集有《湖上草》、《戊寅卓》等。诗文文采风流,情辞婉丽,间杂幽怨惆怅情调,为文人所激赏。尤其是那些体现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诗歌,往往能让人令人感泣不能自已,是虞山诗派的重要成员。陆贻典博学工诗,为钱门弟子。其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先后为冯班、孙岷整理编辑遗稿并付梓。还广泛收集同里诗人诗歌,编《虞山诗约》。钱谦益为《虞山诗约》与《陆敕先诗稿》所作的序,是阐述虞山诗派诗学宗旨的主要文章。钱曾为钱谦益族孙,诗法晚唐,典雅精细,得钱牧斋真传,虞山诗派中卓有成就的诗人。钱曾笺注了钱谦益的《初学集》、《有学集》和《投笔集》,对诗中的廋词隐语,一一发其根柢,进行注解,为学习钱诗提供了方便。钱龙惕为钱谦益侄。早年与邑中文士游学叔门,以吟咏为乐;国变之后,杜门息影,与诸子著文论诗,研究李商隐诗作。其诗感事伤时,孤愤慷慨,能充分体现虞山诗派诗风。
钱陆灿是钱谦益族孙,诗歌受冯班影响,骨力雄厚,大似晚唐名作;并继“谦益长东南文坛数十年”,批评复古派诗作“以娇艳为温柔,堆砌为敦厚”,率领诗人革新,推进了虞山诗派的发展,为钱谦益后虞山诗派盟主。王誉昌年少时就从钱陆灿学诗,其诗“格律苍老,功力实深”。钱陆灿在《含星集序》中指出:虞山之诗,已苍(冯舒)、定远(冯班)后,赖有露胥(王誉昌)补之,玉友(钱良择)昌之。故王誉昌在虞山诗派中有一定地位。钱良择为钱陆灿族子,一生作诗近万首,编有《唐音审体》20卷。少年时与弟钱中枢以诗名“并震海内”,时人赞为“虞山二钱”。至京师,与查慎行订金石交。吟诗斗酒,名噪京师。后出使海外及西北域,足迹几遍天下。其诗从冯班出,进而学韩愈、杜甫与汉魏陶谢,诗风豪放激昂,为虞山诗派的重要传承人。
在虞山诗派的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诗人还有严熊、张远、冯行贤等。严熊诗远学陆游,近拟徐渭,情真朴实,著有《白云集》等;张远诗文发自天然,不受束缚而匠心独运。冯行贤为冯班长子,早年诗歌学其父,后学白居易,变绮丽为清真,著有《余事集》。
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诗派对清初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继钱氏以后主盟清诗坛50多年的著名诗人王士祯就曾受到钱谦益的奖掖,王士祯称钱为“生平第一知己”。王士祯倡导神韵,常熟诗坛学神韵而有成就的有陆辂、徐兰等人。清代中叶,虞山诗坛博采众长,有学“格调”的,其代表人物有王应奎、陈祖范;有学“性灵”的,其代表人物有孙原湘、席佩兰夫妇以及赵同钰、吴蔚光、赵允怀等人。这些诗人与虞山诗派均有一定渊源关系,是虞山诗派中的别支。晚清时期,受虞山诗派影响的诗人尚有张鸿、徐兆玮、孙景贤、杨无恙、杨云史、钱仲联、曹大铁等,诗歌传统还是一脉相承的。民国年间,常熟成立虞社,入社者多达300余人。新中国建立后,先有县市政协诗词组,后又成立诗词协会、红豆诗社,先后出版过多册诗集,虞山诗派余响不绝。
虞山琴派
在长达3000年的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的琴人中间,称某些具有共同特点者为琴派。其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地方色彩、师承渊源和所据传谱。
从唐代的“吴”、“蜀”声到“沈”、“祝”声,再到宋代的阁谱、江西谱,记录着琴派产生以前的发展历程,为形成琴派积累了日渐成熟的条件。由于琴派指的是一批琴人,所以早期的“声”或“谱’都还不是正式的琴派,只能说是它的雏形,历史上著名的琴派主要是浙派、虞山派和广陵派。元末明初,浙派名师,被琴界称为“徐门正传”的创始人徐天民之孙徐梦吉(号晓山中人),长期在江苏常熟讲学,故可以说,他为常熟出现虞山派准备了条件,而一代宗师,虞山派创始人严澄(字道澈,号天池)和徐上瀛(号青山)共同的老师—一著名琴师陈爱桐和子陈星源则为虞山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明代末年,虞山派兴于江苏常熟,因当地有虞山而得名,(也称熟派、琴川派),其创始人严天池,在常熟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琴社组织—一琴川琴社。他师承了陈爱桐的优秀传统,又吸取了京师琴派沈音的创造,形成了'清、微、淡、远”的琴风。严天池在所编《松弦馆琴谱》的序言中强调音乐本身的艺术表现,严词批驳了当时滥填曲辞的风气。加之严天池又是文靖公严讷之子,做过知府,显赫的地位更加受到重视。陈爱桐另一个再传弟子徐青山则更有建树,他把琴曲演奏的美学观点总结为24条逐条论述,即中国美学史上的重镇《溪山琴况》。他弥补了严天池片面强调“迟”的缺点,主张有迟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还把严氏排斥的快速曲目《雉朝飞》、《乌夜啼》、《潇湘水云》收入他的《大还阁琴谱》,因此可以说他全面继承而又丰富了虞山派的琴学。
三百多年来,虞山琴派弟子云集,名家辈出,比如当代琴家吴景略先生。吴景略先生有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基础,有广采博纳的魄力,有敢于进取的创造精神。他的演奏风格连贯流畅,华丽多姿,有中国南方特有的抒情、柔美、如歌的特点。而在柔美之中,又往往交错有跌宕起伏,激昂遒劲的神韵,格调新颖,今人神往 他既完美地诠释了虞山派古琴艺术的美学精华,又把古琴推到了专业学院的层面,培养出了如吴文光、李祥霆等一批当代名家,在古琴领域之贡献和影响可谓巨大而深远。
书法
常熟书法,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唐人张固的《幽闲鼓吹》中即记述有“书圣”之称的草书大家张旭与常熟老翁论书的故事。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统计,入选其中的常熟籍书法家就有近200人。如此众多的书法人才 在全国同类城市屈指可数。张旭虽不是常熟人,但其书法却因在任常熟县尉时,结识了一位擅书者才得于日臻精进,从而取得了极为突出的个人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也为常熟开启了以书法陶冶素养的风气。至今城内留有醉尉街、洗砚池等张旭学书的古迹与传说。
自元以后,常熟书法名家累世不绝,尤以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涌现的杨沂孙、翁同龢,萧蜕三位常熟籍书法家最负盛名。杨沂孙自幼潜心研究书法,尤嗜篆籀之学,所作篆书,吸收金文、石鼓文、秦权量诏版、汉碑篆书而自成一格。近代大书法家吴大澄 、吴昌硕、罗振玉等,都曾临习过杨氏篆书。萧蜕幼年即勤于学书练字,盛年时期书法造诣名闻远近。篆书丰盈而不臃肿,隶书浑秀见长,草书纯正自然,行书圆润活泼,可谓四书皆精,被誉为“江南第一书家”。两朝帝师翁同龢,早年学欧、褚、柳、赵。中年学颜,得其风骨,更出入苏米,时称“孩儿体”。晚年学隶,回腕作书,力追静穆。时人得其片纸只字,辙视为珍宝。《清史稿》等文献称翁之书法“自成一家,又为世所宗”、“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为乾、嘉以后一人。”常熟博物馆藏有杨沂孙、翁同龢、萧蜕书法墨宝多幅,可供观赏。
绘画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画家迭出。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即有画家一千余人之多,可谓群星璀璨,代有传人。其中尤以熔南北宗于一炉的“虞山画派”,流风遗韵,于今不衰。
常熟绘画,可追溯到元代的黄公望。黄氏多才多艺,工书法、诗词、散曲,尤精于山水画。创作注重写生,取材多以虞山、富春一带山水为主,或以浅绛或以水墨设色。构图气势雄厚,笔下山水,“峰峦浑厚,草木华滋” 被誉为“元四家”之首,对明清山水画影响深远。黄公望传世作品约有二十余幅,被世人视为珍宝。其中《富春山居图》卷最为著名,现此画一半藏于大陆,一半藏于台湾。黄氏殁后,墓葬于虞山西麓。明代江南名画家周之冕,所绘花卉,勾染点簇,兼工带写,自成一派,被画史称为“勾花夹叶派”。周氏有传世作品三十余幅,主要收藏于京、津、宁等地,常熟博物馆藏有《松梅芝兔图》。清初是常熟绘画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首推王石谷。王氏祖上四世皆善画,少时专访黄公望作品,二十岁后得王鉴、王时敏悉心指授。五十岁后画风成熟,为社会推崇,有“画圣”之誉。王氏画风宗学者甚众,渐成“虞山画派”。其传世作品除藏于故宫、上海等博物馆外,常熟博物馆藏有《芳洲图》。王石谷墓在虞山西麓。王氏之后,尚有吴历、杨晋、黄鼎、马之驭、蒋延锡、蒋宝龄等,均为名重一时的画家。
篆刻
常熟篆刻,自元代缪仲素始,至今印人辈出,不乏名家,且留下大批金石,为世瞩目。1976年在古里铁琴铜剑楼地下,即发掘得一批名家藏印,计564枚,其中铜印479枚,石印58枚,半残石印27枚,至为珍宝,现藏于市博物馆。
自号乌目山樵之缪贞(字仲素),善八分书、小篆,正楷尤为高古,名重三吴,著有《书学明辩》。后人称其篆刻“以正为变,以变为正,极乎精微,夺乎天造,殆不可以形迹求也。”明代戈汕(字庄乐)王篆籀,善镌刻,《小石山房印谱》等收入其朱印。清初沈龢、林皋、王瑾之篆刻,师古创新,精妙绝伦,时称“虞山派”。
常熟近现代篆刻家中,成就与影响最大的首推赵古泥。赵古泥(1874—1933),又名石,字石农,为闻名海内外的篆刻大师,世称“赵派”。赵氏少时即拜在吴昌硕门下。赵氏得名师指授,书刻技艺大进, 受到罢官归里的翁同龢赞许,愈加勤奋,除治印外,先后为收藏家沈汝瑾铭刻由吴昌硕命题的古砚一百余方。赵氏还擅刻碑,敢于攻坚,牙、铜、玉、石,无一不可。又涉猎于甲骨、碑版、古、封泥之属。所治之印,古朴拙茂,恢宏宕落 寓奇于正,自成新意。在晚清印坛被称为吴昌硕之后的“江南第一人”。作品有自辑的《拜缶庐印存》四十卷,另有各家所辑的《赵古泥印存》。20世纪20年代日本著名书法家桥本关习、国内草书大家于右任先后慕名专程到常熟拜访赵氏。赵氏喜掖后进,1928年春,后有“北齐(白石)南邓(散木)”之称的邓氏,到常熟拜赵为师,尽得精髓,故自治小印曰“虞山弟子”。赵氏独女林,篆刻秉承乃父遗风,厚重古朴,拙中见巧,颇得秦汉玉玺真谛 平生所作有《晋凤印存》,又由日本中野遵编辑成《赵古泥赵林父女印谱》。
————————————
————————————
征稿启事
【岁月如歌】
体现对生活感悟的组诗组词。
【诗眼天下】
表现对当代社会现象有独到见解的诗词。
【诗词人物】
当代诗词创作作者作品展示。
照片一张,做封面用;诗人简介;诗词作品50首左右;有关您作品的评论文章1-3篇;如有书、画、印等方面的作品,也可同时刊登。
【才女芳华】
女性诗词作者作品展示。
限女性诗友;诗人简介;作品30-50首;生活照片10张左右做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