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行走在遂川土地上的脚夫

   ‍       

   那些年,行走在遂川土地上的脚夫

                                                                                                    刘述涛

担脚,挑脚,脚夫,从古都有。宋代王明清的《摭青杂说》:“又一年, 金尉权一邑事,有一过往徐将仕借脚夫。”《水浒传》里第四十回:“闹犹未了,只见法场南边一伙挑担的脚夫,又要挨将入来。”近现代,在朱自清的作品《背影》里:“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辰州》:“为了逃避这些人的注意,我就同几个差弁模样的年轻人,跟在一伙脚夫后面走去。”

可见,脚夫,在中国就是搬运力工的前身,他们依靠自己的一身蛮力,通过力气赚钱。曾经,在我的家族里,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都是最底层出卖力气的脚夫。我的曾祖父担脚,是他活该,把好好的一个家赌光败光了。从而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够拿起扁担,到了县里的中渡码头,依靠给船装货卸货过日子。我曾祖父还是脚夫中的老大,他没有到场,谁也不敢上船。船老大也拿他没有办法,他一身的武艺,也一身的力气,在码头上跺下脚,码头都是晃的。做老大,挑第一担,有头子钱。而我的祖父挑脚,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出生面临的就是穷徒末路,只能靠卖力气想着翻身。好在我的祖父天生的就是做生意的人,他走南闯北,翻山越岭给商人挑海带,挑咸鱼,挑盐的时候,会让商人将他的力资钱先换成货物,捎带着自己的货也到圩场上去卖。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积累,终于咸鱼翻身,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挑货到禾尚坪,到大汾销售,从而让自己的后辈,不再依靠担脚出卖力气过苦日子。

我的父亲就受不了挑脚之苦,才去学的木匠。他每每说起挑脚这件事情,都是一脸的惊恐,嘴里不断说到,这哪吃得消。一走就冇停,想坐一下都不肯。那一年,他十五岁,我爷爷让他跟着我伯父去挑脚,我伯父挑八十斤海带,让你父亲挑六十斤海带,一起到大汾去卖。一开始,我父亲还能跟上伯父的脚步,等到过了驼背树下,要往山上走,我伯父健步如飞,我父亲越挑越重,脚底起泡,肩膀疼痛。就此一回,我父亲是打死也不挑脚,宁愿去学木匠。解放前学木匠,一开始跟着师傅师娘面前,不但要端屎端尿,还得带师傅的孩子。但我父亲仍然觉得再苦,也苦不过挑脚。可以知道,挑脚这件事情,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多大的阴影。

我也能从我父亲的描述中,知道当脚夫,挑脚有多苦。一个人,挑着一担一百多斤重的货物,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者是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口。有从遂川北至吉安、南昌、九江,南至唐江、赣州,以及广东的南雄、韶关、兴宁、潮洲,福建的长汀。西至湖南的长沙、衡阳、湘潭、茶陵。

在遂川人的记忆里,如今仍留下,在走日本佬的那一年,日本鬼子抓住中国人让挑脚担担。日本鬼子不是按照人的健壮程度来,而是按照年纪来,十岁挑十斤,三十岁挑三十斤,八十岁挑八十斤。年轻小伙子挑起来,打飞打脚直跑,老汉挑起来,想死的心都有有。以至于解放后,人们说笑的时候还会说,你是日本佬让挑担,冇上冇下,冇大冇细。也是在日本军队侵略中国的这几年,是遂川县挑脚的人数最多的年份,人们不知道依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就只能够出卖力气,帮助军队运送货物。肩挑手提,长长的队伍一次就达数千人。

在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公路,除了水上来的船,就是石阶路。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铺砌天然的鹅卵石,就成为了所谓的大路。这样的大路也就那么几条。从县东门经谐田、下湖、古径的到万安驿站投递公文的路,以及到南康和经过我家门口四里的一条从县西门过阳关渡,经驼背树下 ,走草林冲,再走草林、西溪、大汾、草汾、洛阳、七岭到湖南的路。还有就是古代留下的茶盐石道,或是通省驿道。

这些大大小小的路,见证了当年这些挑脚的脚夫之艰难,这些脚夫也成为了遂川县搬运队搬运工的祖师爷。遂川县的搬运队就是在阳关、沙湖、中渡、华阳四个码头上的脚夫发展起来的。1950年,县城以刘春生为主成立了搬运小组,成立码头工会。然后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976年,泉江搬运队改为了遂川搬运公司,就设在老泉江镇旁边,也就是泉江大桥水北桥头上那个地方。

好在斗转星移,时代变化,那些原来的脚夫,搬运工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些做上了生意,还有一些做上了“人造肉”,许多人都已经华丽转身,不再依靠出卖力气赚钱了。

现如今,见到的搬运工,依靠出卖力气的人,手里拉着的,要么是板车,要么是电动的三轮车,摩托车。他们帮人搬家,帮人挑沙,担水泥,扛瓷板上高楼。依稀之中,还能够看到当年脚夫的风采。还能够感觉到,血汗钱,万万年!

(0)

相关推荐

  • 谁言今宵月夜明,卢磊一初识情滋味 | 浮粱店02

    原创 索文 戏局onStage 昨天 前番说到我入职的第一年.讲故事的人,不能按编年体来讲,也没人爱这么听.对于我来说,其实每一年都不平凡,可脑仁子小,我也记不住.我入职第二年,合省境内发了二百年不遇 ...

  • 齊斎书话|孙方友: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

    近几个月来,一直在读河南作家孙方友老师的新笔记小说系列,先是<陈州笔记>,接着是<小镇人物>.为了读孙老师的小说,第一次买了八卷本的<陈州笔记>,接着又入手了六卷本 ...

  • 黄树楚| 爷爷的肩膀

    黄树楚| 爷爷的肩膀 因为是家中长孙的缘故,我的童年,是同村叔伯婶娘口中所说的"骑在爷爷的脖子上长大的童年".童年的回忆,是抓住爷爷肩膀欢乐而又悠闲,和听不完的故事.而且,骑在爷爷 ...

  • 遼海叢書 作者:(近人)金毓黻 主編 乾隆甲戌春秉瑛奉伯父養於儀徵官署即擬刊伯父詩囊橐蕭然三年未果都轉德州盧公謀選遼東三老集錄稿中什二三去因檢三年中居真州所作隨意付剞劂廬江陳葑池侍御秉瑛同年友也讀而驚 ...

  • 火车站红帽子的兴衰 朱坤

    火车站红帽子的兴衰  朱坤 有过坐火车经历的人都知道,如果所带的行李过多,进出站的时候,可以叫来在车站的搬运工来帮忙,讲好价钱,搬不动行李的难题就解决了.大家习惯叫这些帮着搬行李的人叫"小红 ...

  • 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索金书】

    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 高粱秋 嗅着故乡的泥土 搅动血液的粘稠 鸟影从儿时缝隙穿过 不时撞翻一地惊慌失措 不合时宜的故遇 皴裂簌簌如风起的榆钱 赊买郁郁葱葱的山野花 娇艳如呼不出名字的儿孙 挤压不住的激情 ...

  • 文学百花苑第五届全国文学大奖赛472 行走在渤海国的土地上 | 张俊清

    作者简 行走在渤海国的土地上 张俊清 在牡丹江旅游的那些天,为探索渤海国历史的印痕,我走进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 在讲解员慢条斯理的述事中,那天我才知道,我所在的渤海镇就是那个年的上京龙泉府, ...

  • 行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散文原创)

    三月仲春,我们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大埔县茶阳镇考察.出发时,路上下着潇潇的春雨,进入大埔境内,天却放晴.透过车窗,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生机盎然. 来到茶阳镇,大埔县党史办领导.朋友早 ...

  • 行走在诗歌的土地上(海乐诗歌8首)

    作者简介:海乐,原名李建,女,1984年出生,自由撰稿人,现居温州.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出版首部诗文集<消逝的流星>.2014年5月创办蓝草诗歌网论坛,现为<蓝草诗刊> ...

  • 朱良启丨我站在台儿庄的土地上(行走散文)

    2019年5月底,应我2011年的弟子明伟的邀请,驱车前往山东枣庄市的台儿庄游玩.中国有几个"庄"很出名:石家庄名为"庄",实则贵为省城,新乡的刘庄,天津的大邱 ...

  • 杨爱华 | 土地上流过多少声音(美女诵读)

    杨爱华,1988年生,湖北恩施人,土家族作者,出版有<童与真><清江岸边>. 轻轻点击,聆听醉美的声音 我静静地坐着,斜靠椅背,听窗外的雨敲打柚子叶,听雨中行人的脚步,听城市的 ...

  • 因道路及环境变化而可以从个人土地上出行的是否继续享有相邻通行权

    案情简介 1966年3月,屠X炎的父亲屠X花与滕XX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向滕XX购买涉案房屋.合同中注明"出入行路有朝东厢见门,向南进入无阻,道地公用".在该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时,涉案 ...

  • 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流程22步(完整版)

    自:行政复议决定与行政诉讼案例 [1]编制年度计划 住建部门会同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房保障局等部门,按照区.县的改造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每年度的征收计划.这个征收计划编制好了之后 ...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行政案件若干问题审理指南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行政案件若干问题审理指南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26次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 为切实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监督政府依法征收.公平补偿,妥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