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的美丽梯田到底是怎么来的
(图片取自网络)
遂川的美丽梯田到底是怎么来的
刘述涛
在当下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都说到遂川梯田是千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依山造田,向山要田,慢慢延伸下来的结果。但最近经过笔者通过考证,却发现真正在遂川大造梯田的时间节点,应该在清朝乾隆年间。
清康熙,经过撤藩引发的“三藩之乱”后,让大批大批的福建和广东的客籍人都纷纷涌向江西,他们“知吾邑有山可种,渐舆只身入境,求主佃山。当大批大批的流民和客籍人向着江西挺进。使得江西到了乾隆四十一年,移民的人口总数大增。龙泉(遂川)县的总人口数达到了28万,迁入的人口总数就有17万,大大的超过了本地的土籍人。县志上也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土著少而流寓多。”
到了清乾隆三十年,江苏江阴人杜一鸿以进士身份来到龙泉县担任县令,他喜欢通过竹枝词来表述自己的心声。在杜一鸿的笔下,有大量记载了遂川县流入的客籍人,开垦梯田的事情,他的笔下有:“赁土开荒客籍繁,年年棚下长儿孙。辛勤满叶仓箱咏,闽广湖湘共一屯。”可见,在当年涌入遂川的还不止是福建广东的人,还有湖北和湖南的人,他们共住在一个村子里,一起向本地人租赁山地,开荒造田。
(图片取自网络)
杜一鸿还在上任的路上,挥笔下写下了“吉州西上是龙泉,万点青山万户烟,最喜年丰人乐业,白云坳里总开田。”
白云坳里总开田!
遂川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遂川县本身就以丘陵山地为主,要想要田,就必须向山地进发,向白云深处,云雾缭绕的深山深处进发,才能够依山建起更多的田地。这也是为什么遂川的梯田,都在遂川的西部山区的原因。
那个时期,清政府下达了鼓励开荒造田的政策,向各地发出手谕:“闻山多田少之区,其山头地角,闲土尚多,或宜于禾稼,或宜于杂植,即使科粮纳赋,亦属甚微。而民夷随所得之多寡,皆足资口食。凡边省内陆零星土地可以开垦者,悉听本地民夷耕种,免其科粮纳赋……这一下,有了清政府的红头文件的倡导,人人都向山要地,而且不用缴纳任何的科捐税赋。想一想,这是多么大的动力。
(图片取自网络)
遂川西溪人周埙也在他的笔下写道:厥民惟隩隩多泉,幂历层峦万井烟。谁解农夫上山去,长鑱白柄劇梯田。”还有清代另一位叫赵辉的诗人笔下也写道“官劝垦栽”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写到“荞麦山头片壤荒,近承官劝垦栽忙。绿荫渐改来时景,添得童孙引凤凰。”
所以说,正是乾隆年间,清政府发布的这一红头手谕,真正大大的刺激了流入遂川的客籍人的生活热情,他们渴望在租赁的山地上,打出更多的粮食,渴望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圆和土地。于是,他们发挥出吃苦耐劳,勤于耕作的精神,依山造田,依山筑田,从而真正意义上让遂川的梯田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出那一时期,流入遂川的客家人真正的心声。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告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