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三物黄芩汤-治手脚心发热的特效专方】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似有醒悟。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方 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现举一例示之。
贾某 女 45岁 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常年服用知柏地黄丸,曾在多处请中医治疗,吃中药无数,均无效验。听朋友介绍你看的好,特此从宝鸡赶来一治。刻诊:人中等个,面白嫩,两颧微发红,略畔,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滑略数,左尺部沉弱。饮食一般,二便正常,眠差,记忆力略减,人敏感,啰嗦,无结核病,月经无异常。要求专治手脚和脸发烫。一诊辨为:阴虚发热,虚阳外露。
处方:二仙汤合知柏地黄汤加生龙骨生牡蛎,七付,水煎服。一周后,二诊述之:除睡觉好些,其发烫发热症仍旧一样。看来常法常方不管用,那就用专病专方吧。处方:黄芩30g 苦参12g 生地60g 地骨皮60g 白薇10g 紫草30g 生龙牡各30g,七付,水煎服。三诊,告之发热已减,效不更方,继续又服15剂,诸恙平息,发热发烫治愈。
此案是我治疗手脚发热众多验案中的一例。对于此类病症,大家辨证起来并不难,基本上不出阴虚火旺,虚阳外透的范围,治疗起来也就那么几个方子,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是我的认识,也许还有高明者治疗此症,用此类方子,手到病除,希望有人写出,不吝赐教。
尽管此方在治疗手脚发热方面屡屡见效,思考多年,我觉得阴虚发热病机不准确。反而是瘀血发热的病机更合适。上述一案,如果是阴虚发热,那么一诊的方子就应该见效,结果是无效。况且此病十几年了,治之不愈,应考虑久病怪病从瘀而治。事实上上述二诊处方已是从凉血散瘀方面考虑的。其中大多数药具有凉血散瘀的作用,诸如生地、紫草,地骨皮等,结果取效显著,反证瘀热的病机是正确的。从此也使我想到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热,胸不任物等证不也是此理么?《医林改错》的王清任不也是从血瘀入手治疗此类证的么?下列几则日人的验案似乎也能证明我的看法,但他违背了大家的传统认识,对乎!错乎!任人评说吧。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不限于蓐劳(亦包含产后之肺结核、产褥热经久不愈者),治妇人血证头痛尚有奇效。又干血劳(陈旧性瘀血所致之肺结核),女子17-18岁时多患之,必用方。一老医传云,手掌烦热,有赤纹者有此候而无其它证候者,为此方所治。只备一征。凡妇人血热不解,诸药不应者,此方治之”。
《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心气郁塞者。治夏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怠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岁妇女。4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1周,能眠6-7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22岁妇女。主诉双手足于数年前生汗疱,表皮干燥,遍处肤裂,瘙痒疼痛,口渴。用麻杏薏甘汤、十味败毒汤等无效,用三物黄芩汤好转”。
吉益南涯《成绩录》:“20岁余男子,胸中烦闷,按腹如空洞无物,精神抑郁,喜悲无常。手足烦热,汗出如油。口舌干燥,大便秘结,晨起小便混浊。入夜诸证即缓。以三物黄芩汤为主方兼用黄连解毒汤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治血室(子宫)之热遍及全身,四肢热甚,痛苦难忍者。本方主要用于产褥热;亦应用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不眠症、植物神经失调症、口腔炎、分娩出血、吐血、下血、产褥热之感冒四肢苦烦热者、冻疮、烧伤、荨麻诊、汗疱、顽癣、干癣(有热痒感,干燥呈红色者)、妇女血脉症、更年期障碍、头痛、夏日手足烦热夜不得眠者、夏月脚气等。以四肢苦烦热;即所谓手足苦于发烧为目标。以有口渴,或伴随口干者。虽然类似小柴胡汤证,但腹部一般软弱不仁(麻木感)。亦有用于头痛者。亦可用于夏月手指、足趾热而难忍,尤以入夜热甚而不得眠者为佳。舌无苔,表面呈现红色而少津,腹部比较软弱,用于产后特有之软弱,或有麻木感”。
【方药分析】黄芩清实热、湿热、血热为主药,一药三用,唯黄芩能当此任。《本经》论黄芩,首言“主诸热”,一语道尽机宜。《本经证疏》谓:“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麈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而本方以苦参助黄芩清湿热,干地黄助黄芩清血热,共奏清热泻火,燥湿凉血又功。对于产后湿热并见之四肢烦热,药虽三味,却面面俱到。